乾隆皇帝的碑文《喇嘛说》 |
:4976 |
一切法都是佛的坛城 |
:2554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 |
:1285 |
《佛说戒消灾经》略释 |
:1457 |
妙峰法师:谷响--尔等应该慈愍汉地信众省吃俭用 |
:1537 |
谁能靠得住?-从活佛还俗谈如何抉择上师
[附:四世蒋贡仁波切中英文还俗声明] |
:2446 |
愚蠢的慈悲-“祖母禅”与“正宗禅” |
:2271 |
爱欲是要抓紧自己的地盘 |
:2298 |
我们可能并不存在 |
:2220 |
华严宗的十玄门 |
:3372 |
何为“地藏”? |
:3586 |
这样来读《地藏经》 |
:3627 |
一位开悟出家尼师的话[转] |
:3908 |
心不过是一堆念头罢了 |
:3929 |
普贤菩萨十大愿解 |
:4678 |
唐密教相法理体系试论法门寺地宫及其曼荼罗(四终):曼荼罗 |
:5100 |
唐密教相法理体系试论法门寺地宫及其曼荼罗(三):唐密的法身说 |
:4360 |
唐密教相法理体系试论法门寺地宫及其曼荼罗(一):阿字 |
:4410 |
禅宗的三关问题 |
:4285 |
解脱道之修证:略讲缘觉乘 |
:4173 |
罗汉、菩萨与佛证道的区别 |
:4789 |
一切法门 六字全收----南无阿弥陀佛 |
:4213 |
将烦恼能转化成智慧 |
:4090 |
心灵之歌----佛法的核心 |
:4214 |
生死无惧(节选) |
:4548 |
大乘小乘的分别 |
:3950 |
因果可转变 |
:4294 |
禅宗明心见性与密宗即身成佛 |
:4399 |
《唯识三十颂》悬论 |
:4033 |
修行的真谛(推荐) |
:4307 |
心识净化的进程及净心的妙用----陈兵 |
:4180 |
药师经提要(洪启嵩居士著) |
:4441 |
如何入佛境界----净空法师 |
:4020 |
四乘大意----月溪法师 |
:4182 |
有定力的人行菩萨道,才是菩提大道 |
:4329 |
五十三参与人间佛教----游祥洲 |
:4243 |
唐密教相法理体系试论法门寺地宫及其曼荼罗(二):六大缘起 |
:4782 |
论自力与他力的融合--济群法师 |
:3960 |
佛教的十法界观 |
:4102 |
《菩提道次第广论》探源 |
:4135 |
见性量之大 |
:4175 |
《六祖坛经》的般若思想----济群法师 |
:4069 |
《金刚决疑》----明曹溪沙门憨山释德清撰 |
:4205 |
“念佛现世获十种殊胜功德”浅释 |
:4080 |
念佛伽陀弁言 ----倓虚大师宣讲 |
:3861 |
哲星心灯:2、行者 (连载) |
:182 |
哲星心灯:1、明师(连载) |
:178 |
佛与魔 |
:4185 |
民国早期显密佛教冲突的探讨 |
:5204 |
略说佛难的成因与对治 |
:4466 |
生活的真谛 |
:4456 |
悟后的实修 |
:3711 |
永嘉禅师与永嘉禅 |
:3526 |
朝鲜半岛弥勒信仰初探(下) |
:3720 |
朝鲜半岛弥勒信仰初探(中) |
:3579 |
朝鲜半岛弥勒信仰初探(上) |
:3585 |
唯识要义 |
:3959 |
论南顿北渐 |
:3673 |
论佛教唯识学的转识成智 |
:3987 |
初地至八地菩萨,度众生的方法有何不同? |
:6051 |
领悟 |
:3811 |
寒山问拾得 |
:4246 |
略述中国佛教禅净双修思想的发展 |
:3662 |
第十一世班禅佛教论坛的演讲 |
:3377 |
现代菩萨的性格 |
:3788 |
皈依与加持(转载) |
:4269 |
略论印度密教的真言咒语 |
:4713 |
俗语佛源——开眼界 |
:4128 |
大乘空义___印顺法师著 |
:3252 |
佛陀的反对者和护持者(觉悟之路之10) |
:3757 |
佛陀怎样看待创世主——上帝(觉悟之路之23) |
:3820 |
涅槃体性(觉悟之路之34) |
:3624 |
《圆觉经》与开悟(推荐) |
:4314 |
法融禅师:绝观论 |
:3721 |
分段生死及变易生死 |
:25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