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粪池沐浴,无限稀释就是香水,有那么一点,可以调剂一下,多了就会被熏死,一次上当是正常的,二次上当是存有侥幸,三次上当就是傻了。
没有消耗肯定舒服,安静不等于沉默,内心的安宁是外物不能触动的
(问师父,修练丹道是不是人会瘦啊)
得法才行,还有不同的功夫就有不同的体态,见效就是好事,汉钟离也很胖,和功夫深浅有关。
(功法根本不在于打坐多少,像是启动一下别熄火就行了,才明白放风筝)
恭喜恭喜,终于明白了,修行惟清静二字,定不了都是空谈啊,很多人只是告诉你他定了而已,不同的是神定
(活的,我昨天想你为何说有些人修成死灰,死的东西没能量啊,这个人没有生趣,没有热情,其实就是没有能量了对不,能量就是爱。孩子的精神头又不是激素催的,孩子哪有什么荷尔蒙,性能量。)
算你明白,还算有那么一点点根器,还是说五大教都是从这里延伸的)
(问:能说只有华夏才有根吗,还是说五大教都是从这里延伸的)
不是,是需要凝聚力才有根源说,“四海八荒,唯我独尊”,人类如此渺小,连个屁都算不上,尽争些没用的,你不是佛菩萨,奈何尽做佛菩萨念,你满腔都是菩萨心肠,老太太你得好好享受,千万别浪费了,都独立了,你就可以好好的做回自己的小仙女了,没独立那就是老太太
你就不觉得这狗是来度你的,单单是给狗做饭那就是不得了的修行,你能够把你刚刚说的这一套的想的东西扔掉,那你不就得度了吗?正因为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都想到以后了,都想到后面了,那么你怎么可以被动呢?你看看你最后的感觉多好啊,你把其他的都放下,你就感受一下宫崎骏的动画,这不就接近道了吗?你追求的东西,实际上你已经感受到了,那么就把多余的给扔掉。
你首先要搞明白,你在享受过程中,那不叫贪念。你是没有享受而去想,我要这样享受,这个才是贪念。人生的过程,他整个修行的过程就是体验。体验的话,它就会有很多场景的出现,这种东西就叫享受,这享受它没有一个具体的东西,没有一个假设的东西存在,而是实实在在的一种体验,那么你想到这种体验之外的东西了,要么就是念头,要么就是贪欲,它就这么简单,你把它放大了,或者是扯开了去想,当下的东西也就成了虚假的了。
没有安全感的一切就是来源于占有欲嘛,就是我得到的和没得到的我都想要得到,我害怕失去,没有得到的,我想得到这一切,它都来源于占有欲,包括知识呀,技能啊,这些它不单单是那种财富或者是一种物质的东西,它还有精神层面的东西,就是一种贪求。这种东西就会造成很多的影响,就离道越来越远。
首先来说,他这个不能叫福报,他只能是透支。然后,这是一个冤孽,所谓的享受是自己获取,而不是从他人那里得到。他这个东西首先来说,它并不是很享受其中的东西,也就是自己的体验,他是在得到的那一瞬间,然后自己没有付出的东西时候,他那种懒或者是那种不进取,然后找出了一些符合他现在状态的所谓的宗教的理论得出的一个结果,来忽悠自己而已,不是道。
而宗教这个东西呀,特别是佛教的一些理论,然后非常非常不适合孩子,他一切都跟你说是有因果什么东西好像是你上辈子的福报应到了这辈子吧,他其实蛮毒害孩子的,所以说,我一直反对孩子过早的接触宗教。不管是佛教、道教,不管是什么伊斯兰教还是天主教,过早的接触就有问题。因为咱们中国的宗教,它很多东西是很大的问题是存在的,并且很露骨,明眼人能够一眼就看出它问题所在。往往他们的东西都是虚而不实的,一旦他脱离了自己的那种舒适区的话,他活不出来。比如说,他突然出现什么变故,家庭崩溃了,父母没了,然后他根本就活不出来,这叫什么福报呢?对不对?所以说是冤孽呀。
0703(问:蔡澜的道和特斯拉的道有何不同)
各有各的道,道是唯一,但相是万化,价值这东西的评价取决于自己的立场而已,是个人都会有一定的偏向性。做到中肯,是很不容易的。道没有分别,但人有。这种分别从根子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内敛,一是外彰。大致可以理解为聚和泄吧。
道没有所谓的方向,她只有一个平衡,就是我们感受到的所谓对立吧,就跟世界到底是无序的还是有序的一样
0715(问:朴散则为器,散是什么意思)
朴是未经雕琢的先天原始状态,经过加工雕琢就成为后天的“器”,一个是道的本质,一个是道的功能。散,改变,也有驱动的意思,可以简单理解为规律和现象的关系。
(书上解释说质朴的状态分散后往往能聚合成具体的事物)
这个解释是扯淡,胡说八道,望文生义,当真以为器就是,不要把器当成物,可以作为表现,在规律(朴)的驱动下,于是有了各种现象(器),别胡乱看书,都是想尽一切办法博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