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站      返回上一页

再谈附体-意识的碎片

English title

作者:小北     发布时间:2024-9-17

人从出生到成长以后,接触外界,贪嗔痴思恋,元神就不饱满。梦就是元神产生的阴神。

心生种种法生,法界由心生,法界即是阿赖耶,阿赖耶即密严净土,一切心法无非外感内动,身体是载器,来自父母先天,也受制于因缘环境,绝大多数人摆脱不了家族基因带来的业力束缚,除非自带气场的精神强大,或者置之死地的重生。超越自己的量便是扩容,也是改变基因,属后天,后天能否再归元成为先天,取决于心的清净,先天是阴阳相生之体,并神气相合之道。

大道无心,慈悲非先天,道法自然,唯人被意识左右,不能自然。而万物无识无做,顺天然。这是有情与无情的不同,修定者心动少,“动者静之基”,没有动产生的识,容易进入枯寂,不能增长,类似无情,但若没有吸收天地之气的能力滋养自己,无情也不如,所以师父说这样的心最后死灰了。

谈谈某人的感应,附体也好,感应也好,前世后世都是扯淡,一段段意识碎片,飘荡在整个法界,“将他为我,是为大错”。之前也有此误区,后接受师父的一些论点,反复斟酌,得以下观点:

一,世界者三:物质 精神 心。精神是内在之体,独立之我,不能显发,是本我受蒙蔽被束缚,不够强大。心界是一切众生心境,共性互感混沌交集纷杂之境,似梦似幻,无定止,无所依,道家叫识神,佛教叫意识界。

二,我们生活得世界空间充满了能量,有意识的(人类起心动念),有无意识的(物质世界,循环生物链)。所有心识所感,皆是一段段意识碎片。比如做梦,禅修冥想出幻,若情节完整,似有我参与其中,便以为过去未来。参与是入境,能出则不被所困。意识是有能量的,是心所执念聚集成形,但意识属于阴,被动生成,所以意识本身做不了主,作主的是心。此心王能生阴生阳,做邪做正,对境化解还是增强,是修行的法不同。

三,为何修行打坐的人能感应境界?就是这些意识能量?一是心静感通,自身障碍所现。二是修行不得法,意识强大,脱离自身外感应心。因为贪着世间尘缘,损耗元神,而静能补气,气通则意现,此时便可化解,或回收或排除,身体能量逐渐被充实。若把意境当真,觉得自己是谁谁谁,会加重这段我执,制造更大的执念,幻境就越来越多,超越自身,就会倾塌。

而懂得如何对境化境的人很少,师曰这里倒下千千万的修行人,可能跟修行方法认知习性都有关系,迷惑在自我意识里。既然“一切法无我”,是谁的意识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放下,超越,而道教重元神,是否损耗取决于如何生心,方向很重要。放不下,增加的我执形成新的意识能量,如果失去人身,就会寻找下一个宿主,这就是附体的原理,寄生,而宿主自身因为不会修行,导致元神滋养识神附体,继续衰退。大修行人,是指有力量打破这个能量的人,是真正已经能破了此执的人,前提他自身遇到这个能量,便转化为自己的,一切不失,放下此执,名利不可粘身,方能继续前行,若他人的,都是宿主福德太弱恐难度,只能度其皈依,往往经验所看,臣服者少,我慢高山,不留德水,皆是一段虚妄,直至散灭。

四,不能接触过多非自身产生的负面意识,阴性能量强大会消耗阳气,损害自他,而比自己弱小的力量容易被化解,但是这世道人越来越固执,自我很重,屏蔽他人也是因为自身正能不够,需要外力补给,而有几人给的起?我执越重,需要消耗燃料也越大,除非自己用功,任何依赖外求都是掠夺。所以不喜欢的人,看一眼都不应该,想都不必要。

五,愚痴,如空玻璃观花,以为能得此花,实非自己所能持。看别人做得多好也不是自己亲力亲为,就是观花,所以修行重修重行。为何邪师传法粉丝多,他传播的法大部分都没有问题,也有利益众生的作用和贡献,所以因为传播法利益他人而有福报,笼络人心使他们成为粉丝,但因为自身发心不正,不能成就,留下的仍是我执的意识。

六,个人的意识是有限的,因为个人的能量有限。而空间的无限的,世界是无穷尽的,所以一个人的心,可以无限梦想,但是现实里能做到的是很有限的,所以要先认清楚自己,甚至不必幻想,随着因缘走,凡夫要能力所及不过度,修行要能分别善恶而无私的奉善,逐渐提升,扩大眼界,见识,而不取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