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站      返回上一页

眷属,乃是真心相待之人

English title

作者:小北     发布时间:2024-3-31

修行不是没有感情,是不能动情。只要动了情,就会有一个起伏的过程。成大事者气皆沉着不动,就是形容定力的深浅。但是这只是一种完美的解释,事实上,在这个世间,因缘上,人人皆有亲疏之别,厚此薄彼才正常,平等相待只是内心里的事,看不透也说不破的事,就是说,绝对的平等不存在。

我不说出世与入世,在我看来一切皆是相辅相成的性相表里。某种意义上,大概只有唯识学才能解释清楚这一切,过于细致的东西都是绝顶聪明的人学的起,人类受制于肉体的精力所限,不如赚钱省力。

以前兵哥给我讲东方药师佛首愿“眷属成就”,我一直理解错了,是什么意思呢?先成就“眷属”,不是让“眷属”先成就,你都没有成就,哪来的“眷属”呢?

——怕多的都是些“冤亲债主”吧。

我们谈谈“眷属”。眷属,乃是真心相待之人。若在轮回里,无非缘起缘灭;而亲师亲缘,则以“真”为续,缔结永恒。因此修行是自己成就,同时成就别人,这因缘才能算“亲”缘,入世有血脉相连,出世有一脉相承。家人是众生,家人也是法财,因为在世间距离最亲,最近,焉能不度?

与师结缘,一定是真心所付,才能成为师之“眷属”,明师难遇,亲师是缘。若无真心,在世间将是永远了不清的宿债。俗人真心不长久,哪怕父母儿女亲朋,也有算计。你要看清这因缘,如何相待,如何相续,如何度尽,如何成就。

付出什么,得到什么,在哪付出,从哪获得。不辩真假是智慧不到,人的感情,该给谁、该付出多少都是定数,和命运一样,自己说了不算,皆是因缘。情浅缘深,都是君子之交,都是淡如水的知己,是精神共鸣的长度。

感情所能维系的,往往迂曲,没有这个缘,也会有其他的事。修行要合道,爱恨不动,只是愿不愿意给的问题,得“道”者,得一切。

弄到活不起,死不起的地步,就是受罚了。人作孽,悔而不改,接受了不应该接受的,受用了不属于自己的,就要承负痛苦,就像还债一个道理。拿什么还?——心态若真的豁达,就没有老病死,所以菩萨不受福德,不受便不被拖累。

恰如其分就是本分,过度便有失衡。享受也好,吃亏也好,总要让心不染一尘;苦痛也好,贫穷也罢,福报,是付出的善行积累而来。知道了这个道理,就没有什么不心甘情愿,就没有什么可以计较。抱怨命不好,不会给自己带来任何好运,嫉恨他人,只会白白浪费自己的生命,将大好时光付诸流水,随风而去。

“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人多溺”。

———珍惜生命,尊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