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师父,就听从师父的话。任何一句话,鹦鹉都能学会,但是从鹦鹉的嘴里讲出来是没过脑的,自然就没什么正气。
智慧有种,没种儿不生果子。所以人的智慧不同,师与弟子的传承是心法,关键还是看心。没有对师的尊重,便不可能摄受,菩提心不是傲慢,不是知见,不是夸夸其谈,是不会言语的种儿。智慧若没有一颗慈悲的心,走的都是邪魔歪路。种子种下了,可以鹦鹉学舌了,成为自己的却是要踏踏实实的做到才行,智慧离了道,都是浮慧,福报离开了德,皆是外物,都会失去。修行在抉择上,该整就整,该救就救。道无情但有律,无为而知可为不可为,学的半斤八两的时候,言多必失…
向前走,过去已索然无味。缘分,各取所需,不在一脉,只是方向的不同,没有谁对谁错。
没有智慧理解,或者学识不到,见识的都是表面的荣光,人驾驭不了超越自己认知的能量,这是天生的不平等。政治经济,技术,哲学,能构成人类思维相对的完整性,政治经济学能认清阶层的次第,在权力的掌控之中;技术能力考验逻辑思维的严谨,是工具。哲学滋养清醒的头脑,法之道,一切的智慧高低,皆属哲理的深浅,他是灵魂的范畴,不创造价值,他只有方向,如奎师那,如老庄孔子。思想是最容易发酵的东西,影响智商。
灵魂决定去向,灵魂可以让生命重生,生命反过来滋养灵魂,灵魂与生命哪一个更重要?自由是能摆脱一切束缚,包括身体,灵魂有无限汲取的空间,它依附有生命的体,继续成长。
认知不同,无法相融,这是道法林立,互不干扰。强要改变谁,就必须付出代价,走的近不近,无非是重要不重要的关系,表达而不是代替。
修行应该研究什么?人活着做的一切都只是积累经验,都是想提高人生的质量,人老了大都为年轻的时候积累的习惯买单,越是谨慎的人,可能就越封闭,越是懈怠的人可能就越愚钝,报怨一辈子大都在不平衡中病患缠身,享受别人恭敬的俗人再也放不下自己身段,沾花惹草暧昧不清的免不了荡漾着邪性,人性的弱点皆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