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过半百,同龄人的不安开始彰显,其实以前就有,过去比较隐性一点,这一代人大多数没个性可言,个性在那个时代都是另类。因此年轻的时候因为不敢像80后,00后人那么明目张胆,都是委屈的收敛。所以人越老反而越想表现自己,但无论怎样清高,怎样精致,她都有中国大妈的影子。
最近给了一位师兄知道了我的地址,各种东西一批批的成箱邮来,这家伙还唠叨着那铁壶补血的功效——我说我的身家性命不能指望一只铁壶啊。
败家娘们往往都是男人的漏,败坏也是她,积德也是她,所以女人认真有个宗教信仰啥的也不都是坏事,但是女人身弱,极容易受到身边环境的影响,一个清静的道场至关重要。
今天看了师父一个转发,富而不贵,钱多便是灾难,终其一生未必有行善的机缘,善果需善因。一个网友留言:“不识善,当然无法行善”。
一生都沉浸在追逐金钱地位的生活,值遇时代的红利,自己小有得意便大谈自己的成功和看破放下,这是一件多么可笑的事。如果志向离不开自身的利益,哪怕行善都带着目的,就没有什么值得称道。不合道也就不“识善”,只有表面功夫,烦恼苦痛是少不了的陪伴,更别吹嘘要打破生老病死的桎梏。
一个只对自己的事上心的人,任何目标都是渺小的,一个只想要成果的人,谈不上菩提心,因为菩提心是伟大的品质。
善良是本分,善良不需要标榜。虚荣就是虚伪的荣光,当名与利,权和色,成为主题的人生,他的内在就是极度空虚的,久处一定乏味,未老一定先衰。
慈悲不是交易,任何世俗的人情来往,都是交换关系,亲情,也是一样。大多数中国的父母那种爱孩子,正是因为自己缺爱,才想通过孩子补偿,从而满足自己。他们对孩子的担忧,也是对自己的担忧,养儿防老,不然如何呢?投资孩子是唯一让他们觉得自己值得付出的事。往往父母在孩子的事上都是过犹不及的,极少达到平衡,因为什么?这得寻找初因——所谓爱,它是有目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