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站      返回上一页

善往往会成为最大的恶

Good Often Becomes the Greatest Evil

作者:自在浮云      发布时间:2009-11-7


我认为吧,所谓的积功累行的话,就是做作实实在在利益他人的事情,而不是说我能修几座庙,然后传几卷经,这就算是普渡众生,利益他人,这不是。要做就做实实在在的事情。


你意思是我知道的呀,你做的话我也很赞同的,但有的时候你有点倔,你利益的人很多不是你该你利益的人.好多东西,比如说一种法,并不是他们所需要的,好多人的话是妄想成佛成仙,并不想踏踏实实的去修行,那么哪里存在这一步登天的事情?通过一起修炼,你给他们提供渠道和帮助,这些东西并不是对他们的利益,反而会让他们更懒惰,奢望和欲望更大。


人和人的慧根是不一样的,然后,每个人的机缘都是不一样的,你是有些时候呢爱心呀这些慈悲心太重,你就没有考虑到个体的差异,你就会做一些这些事情,心是非常善良,非常想帮助人家,但是你这种帮助的话,不一定对人家是有利的,对自己也不一定有利的,然后他们会依赖你呀,然后会很...怎么说呢,很自私啊,这些东西都会出现的,所以说不存在普度这个问题,只存在因材施教这个问题。

所以我一直说,善往往会成为最大的恶,成为极恶。

很多东西得到的太容易了,首先就不会珍惜,第二会更舍不得付出。

道理啊,永远是道理,但是人心永远是人心。

这个社会的每个人都有他的志气啊,包括捡垃圾的扫大街的,不管是谁包括乞丐,他都有一定的志向。但是呢,不是人人都有胸怀,只有自信没有胸怀的人,他们不会想那么宽广,并且格局会不会这么大,眼界不会那么宽。心胸这些东西不会那么宽广,他们做一切事情想到的都是自己的,个人得失放在首位,其他的都不重要,他们的志向也是非常狭隘的,因为他们没有胸怀。

其实大多数人呢,他们都不允许其他的世界观的存在啊,就好像是同我者活,逆我者死,他们不允许多姿多彩的一个世界的存在,不允许人类有多样化,其实这些都是胸怀的问题,世界之所以构成世界,是因为它的多元化吗,世界之所以能够达到平衡,也是因为它的多样化。人类社会同样如此,有多种的人,多种的情怀,多种的个性,这些东西多种的价值观,它才构成了一个平衡的人类社会,作为一个智者而言的话,他应该是相信能够容纳所有的存在的价值观和不同的东西。

但是因为利益得失,还有一种自我心理的满足,那么就往往会在自己面前画上一条鸿沟,不允许任何人逾越,那么他也就有一种固步自封的东西在里面了,那么他绝不允许不同类的人、不同于自己的人能够和自己接触能够和自己交流,其实这个也是修行上的一个障碍,修行上的那种东西很多是怎么说呢?一个包容,和而不同,每个人的境界不一样,不能够要求人家跟自己同样是一个境界,同样一种理解,对世界同样一种看法,这些东西其实都是障。

人们往往会有了家,就把自己圈在一个家里,出家人有了庙,他就把自己拘禁在一个庙里,一个人有了某一种信仰,那么他往往就会把自己拘禁在这一种信仰里面,而对于其他的东西,它或多或少从自己的潜意识里面,都是一种排斥的不齿的态度,那么信仰也好,宗教也好,家庭也好,单位也好,它真的就能独立存在吗?它不能独立存在的呀,它是构成整个社会的一些单元元素而已,他绝对不是真理。


所谓的大修行,他就是要破除种种樊篱,然后种种成见,种种利益关系,以博大的胸怀去接纳,去感受这个大道包含内外的一切的东西,而不是去判断他是否跟我同类。每个人,他都有独立的东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是作为社会来讲,你是一个单位,一个单元,对于整个大的来说,你是一粒微尘,但是你也是构成大道的一个重要因素,构成社会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同样跟你不同的人,他也是一样是一个因素,那么这个才是众生平等的。


众生平等的意义所在,它其实就是这个意思,而不是说什么灵魂平等啊,这些东西都是瞎掰的,只是说我们的平等是在整个平衡上的平等,而不是身份啊地位呀什么东西,所谓的平等,这是永远达不到的,一旦身份地位,所谓的绝对平等,以后整个平衡就打乱了,那么整个社会失衡,整个天地失衡,阴阳失衡,那这个世界只能毁灭,所以说佛教所讲的众生平等啊,狭隘化。


那么你其实可以这样理解,就像一个人体一样,我们的每一个器官在我们身上他都不可或缺,它都是平等的,你能够说心脏更重要,还是大肠更重要?对吧,这是无法判断的,它对于一个完整的个体的构成,它是平等的,但是割掉大肠它不会死,然后刺激心脏的话,捅向心脏它就会死了,它的重要性不一样,不存在高低贵贱。


往往吼众生平等,吼得最厉害的往往是敛财的,他们仅仅是把众生平等作为一种营销的口号儿模式,最重要的是理解了众生平等的意义。


实际上啊,这个世界上真正看到根本的人太少了,人们都贪多贪大贪宽贪广,但是对于最根本的探索,往往就丧失了方向,这么一来就都是太在意表面的东西,太想用自己有限的能力去所谓的帮助别人,这个其实是一个修行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