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站      返回上一页

道是流水之动:修行的梦,借谁的假修真

English title

作者:小北     发布时间:2025-8-29

修行中的消息,就是一种不同平常的感受上的觉知。基本上,都要有这个过程,很多的人说路边风景,更有人强调不应有感觉,我个人认为消息是伴随终始的,大智度论也说菩萨有内证境界,境界是自证无需交流,但可以分析一下感觉产生的原因,这个应该属于密的范畴。

对于修行上毫无感觉,长久沉迷红尘一定是这样,有征兆的梦也都是警示。凡夫无明,不能自见其病。鱼在水中不知水,就是一个工具在运转,工具磨损了就不停补修,但是无法遏制损坏报废的结局,圣人知病,所以圣人也是有感有知的。

修行的感觉,首先是外感,内是空,身体虚明点稀(明点是明觉的能量点,关乎智慧,密度有大小,连接成片而有金液炼形之说)。

进入中脉的状态,打开自己,等同打开了门窗,与天地相通也与混沌相通,人小杯量小,能量很容易被灌满,不会空,接受什么信息就塑造成什么样的自己。

我执越强大,越不容易改变自己,很多人所谓的不动心,是不改变的我执之心,人看不见自己的脸,我执尽破方入大道,再牛逼的人,也过不了自己的关,所以有生死。

看到一句话:如果理性是水,感性就是让水流动起来的动力,两者同等重要。梦就是自己的心动产生的意识相。修行人不可能没梦,只是梦可能已经是功夫的显化。从一开始的无觉,到觉梦,到游戏,最后微细意识归于平平常常,而后是一切纳入行云流水的自在,大概是这样。

浮云师说“人生的意义或是摈弃外感,舍弃所谓的智慧,从追求身心蜕变的路上回头,彻底接受真真实实不经修饰的完整自我”--这是梦中的状态。

“圣人无梦”,这说法是一个有大误导的权威性论断。我认为佛教说的“寤寐一如”更为恰当,梦里梦外不改本性,这是一种境界,没了颠倒。

相的产生,五根参与其中,识别是元神(意根)的作用,第七根不是打断,打七是错误的说法,意识是转化成智,没有了意根就没有了元神,借假修真,假人也是实相的幻化,借谁的假的问题。

世界是不断的动中变化,道不是空无一物,道就像是流水,每个人都身处其中,掌握它的规律,就不会乱动。缘分的选择是趋利避害,选择适合自己生命的能量才能在洪流中生存,还要学会开门关门。

让自己动起来,不要在乎别人的感受,尤其是触动他人的时候,你是本性,不是故意。

梦的意识流,是念念执着的因缘,是为过往的云烟买单。一切恩情仇怨,卷入洪流里的轮回,流淌出茶的滋味——常滑如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