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北:有比较才知道差异,师父的书法,才华,通过一些比较,才知道水平是有怎样的不同。差距在于刻苦的深度,用功的程度不一样,内行都是用过功的,才会看出底蕴。不懂的往往都善于评判,表面看起来都差不多,轻描淡写的做出论断才知肤浅。
竑:我只想不劳而获,走捷径。
小北:这种心就不是修行人应该有的。
竑:现在看起来,我挺蠢的。
小北:不是蠢,是缺德。不劳而获意味着掠夺,所以是盗心。盗心的因果就是失去,你会失去很多珍贵的东西,不划算。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这个世界就是因为,想不劳而获的人太多,真正有才华的人才被淹没。师父就是,真师在世间就是被辱。
竑:我表面上看自己挺平静的,其实不清净,缺乏行动力。我也很困惑,我以前的精神头哪里去了?吊着一颗修行的心,总想找抓手。自主性不强。没有冲劲和动力不足。真师也有了,为啥经常懒散?今天说到点子上了,不劳不获。刻苦不是轻轻松松的。
小北:以前年轻,精气神都用在追逐世间,耗散了。修行与不修的不同就是一直能有度,老了剩下能量不多了,不足以抵抗过去几十年形成的业力习惯。
竑:想得好,做得少,还吊着一颗修行的心,还觉得自己耗费时光,还行动力弱。看似修行好像修行,以前做事都是从此时此刻开始。
小北:就像人要喜欢什么就会一直喜欢,爱就能保持,我想大概就是过去用生命换来的东西不是自己喜欢的,或者没有更大的诱惑让你去从事更喜欢的事,爱枯竭了,也是能量不够了。
竑:只有责任,应不应该。
小北:所以是没有找到自己喜欢的,以前太拼命了,消耗太多,认识老道后,师父就是带我学会玩,提出我们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玩总应该有快乐,如果玩的快乐都没有了,那还活个什么劲?小孩子都喜欢玩呀,是不是?为什么我们不会玩了?失去天性了。
竑:对的,我感觉我现在特别像躺平的孩子。
小北:我想师父是先让我们找回天性,然后有孩子般天真的心,才能说接近道。这个人没有生趣,没有热情,死灰一样,其实就是没有能量了。活的东西才有能量,随着人老能量也会减少,小孩子的精神头也不是激素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