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大家死气沉沉,对宗教的感情相对淡漠,偶尔聚会的时候有些乐趣,其实是很少有热情主动聊道,总觉得缺点啥。
贪恋红尘是所有人都有的,即便是和尚出家持戒一生,也没经历红尘的烈火焚炼,入世后会不会像我们一样,两头都不坚固。
转生轮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我执是轮回的根,但同时它也是修行解脱的根。对宗教的执到底需不需要?我认为这是很重要的问题。善良和热爱是做人的基本,而虔诚和对信仰的执着是轮回里保存自己的力量,善良和热爱是世间眷属乃至福报的成就,而虔诚是对信仰的向上追求,宗教是引导修行人留下了的续命的执念。
宗教的“执”是一个方向,不是力量,执可以夺命可以续命,仙道贵生不贵死,魔道利死不利生。我们知道任何的成就都在于坚持,坚持极难,这何尝不是一种执着呢?“执”不是贪恋世间,执是一个念,执什么呢?这个才关键。
觉醒是识,执却是觉醒力量的累积。生下来的我们开始就是一无所有,然后被输入被给予,渐渐有了“我”、“我的”。为了适应世界,为了活的更好,我们强制自己去努力,去坚持一些不喜欢不适应不胜任的事。
昨天看到宗萨有句话很触动我:“一定要找个,能让你的心静下来的人,从此不再剑拔弩张、左右奔突;也一定要找到,那个能让你的心精进起来的人,从此万水千山、世世生生。”
让自己精进的动力其实也是爱,而爱不只是来自内在,爱是相互的成全,“诸法不自生,诸法因缘生”,有大爱的人才会给得起这动力,不仅限于明师,小孩子们都想去魔法学院……奉爱,只有纯粹了,才可能“万水千山、世世生生”。
修行不能贪恋红尘,把时间消耗在吃喝玩乐上,浪费时间去做毫无意义的事情,不去践行信仰的教化,虔诚就肯定没有。积累不能完成,历练就不能完整,只有极致了,才有可能接近道。在教法里四禅八定都是邪定,世福的那点定力何以为续。
轮回是苦,坚持得住,不乱不散才能继续得下去。刘圆慧道长就说过祖师胎胎呵呵成就的吗?
【月圆:纯粹我有时想,不是大家理解的,就是真实就好,就是活出自己就是纯粹?师父就让人完全的展示自己,让他看到自己到底如何,是个什么人。】
可以这么说,但是很容易耽误时间,也会让人迷茫。我个人认为去宗教化是对已经得道且能够自度的高阶人来说的,去宗教化不是去否定宗教,穷苦无依的人去了寺院,找到了快乐,世间还会有谁给她这样的快乐吗?普通人家的日子,绝大多数早已满足。
【月圆:宗教给的信仰的信心和力量是真的,我现在都记得我第一次看到高大佛像的震撼。】
在宗教里修行的坚持,这种执是干净的。尽管自己不纯粹,有那么多经典提醒自己,熏习就是不忘记这个信念,不忘记就能带入轮回。死以后能带走啥?就是自己的执念。生活中乱七八糟的杂念是会散的,欲望和情绪所感染的牵挂和各种贪恋引导着魂魄也会七零八落,修行的执念带着来的明觉却可以机会多些,所以有念佛、念法、念僧的法门。仙道贵生不贵死,魔道利死不利生,这就是修行路上的差别。所以各种修法是为了积累纯粹得觉性能量继续下去,聚精会神,就是执一守一念一,得“一”便得一切,就是这个意思。
用在红尘就享受红尘,再有根器的人,不维系灵根的增长,也是会消耗没。不执着容易,不消耗很难。琐碎的日子里靠柴米油盐能让自己出神入化吗?
在宗教上的修行我想就是饮水思源吧,可能有烦恼迷茫和痛苦的人因为在宗教里找到答案,解救了自己,就需要这样死心蹋地。世间有些能人不靠这些宗教信仰,自带光环,自己通过艰苦的努力成就自己,他们就无需背负这个。这就是人与人的不同,信与不信的差别,和五大宗教的教徒一样,不同种群天下共存。
在心的角度上,每个人都拥有一颗灵动的心。人想干什么、想要什么,都是对的,只是维持自己的这颗心永恒的动力是什么?你若说心无一物,为何还有这么多烦恼纠缠不能自在?话说回来,谁发心就是谁的债,谁做到就是谁的功,不发心,就没有心。佛教说,初发菩提心就是登地菩萨,俗心容易发,菩提心了不可得,那大概就是丹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