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那么多孩子会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呢?
我们经常会有一种感觉,为什么我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我这么辛苦这么累,但是孩子并没有看到?孩子并不爱我,甚至无视我的感受,难道他感受不到我的爱吗?实际上从心理学和哲学的维度去看这个问题,他并不是感受不到你的爱,而是你的爱并不能够滋养他。
那什么样的爱是真正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被滋养的呢?
第一:爱是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的。有尊重才有爱,没有尊重就不叫爱。
很多时候,你其实在替别人生活。当你为别人而活,你试图扛起孩子的责任,比如学习或社交,又或者是人生发展的责任。这里面就有很多源于你潜意识里的傲慢。因为那个傲慢里蕴含着你对对方的批评和否定。你觉得他现在不行,他现在搞不定他们的人生,我来帮他。因为你打心眼里没看得起他。或者说你不相信他可以扛起属于他的责任,如果你信任他,你就会让他扛起这个责任。
当你扛起原本属于孩子的责任,你会下意识出现很多的贬低、蔑视、傲慢。你看起来好像这一辈子都在忍辱负重,自己也舍不得吃舍不得喝,给他们买,花钱,你去赚钱。这里面其实不是爱是纠缠,因为你在付出的时候,你获得了很多东西,你的满足感,你对别人的贬低,你是对的你的那种控制感。这种情况下,你给出的爱是无法滋养孩子的。那怎么办呢?你需要去掉傲慢,内心真正意识到我应该尊重我的孩子,尊重我的孩子可能选择的是对的,他们有能力面对他们的人生,他们可以扛起属于他们自己的责任,包括作为一个学生,作为一个孩子那部分的责任。我要把属于你的人生还给你,属于你的责任还给你,然后你们的痛苦由你们自己面对。
你的那个爱,在这个前提下才会真正的出现,没有尊重其实是没有爱的。你会以欣赏的目光去看他,因为你发自内心尊重他。我们常常是在不尊重的前提下妄图谈爱,不光对孩子,还有另一半,对父母,这些都没有实际意义;在尊重的前提下的爱,才能够真正的滋养人。
第二:爱别人,你首先爱自己了吗?
我们很多女性,很多妈妈,实际上非常轻易就奉献自己所有的东西给了家庭。爱家庭、爱孩子、爱父母,要为整个家庭的和谐去牺牲自己的事业,要为孩子的发展来妥协自己的爱好;最好吃的东西留给别人吃,最喜欢的东西先给别人买。你发现没有?当你呈现在这种状态里,那些本不配得到你爱的人,会像蛀虫一样贪婪地向你索取;而真正值得你爱的人,他是跟你一样痛苦的,他感受不到你爱的滋养。
萨提亚《爱的法则》里面说:
如果你爱我
请你爱我之前
先爱你自己
爱我的同时
也爱好你自己
若你不爱自己
你便无法来爱我
这是爱的法则
我们没有办法给出我们本来就没有的东西。爱就像河流一样,本质上是由你流向孩子的,如果你自己都要干涸了,孩子怎么能从你那里得到滋养呢?你在极其痛苦的情况下去滋养孩子,本质上是无法成立的,因为剥削你自己并不能让孩子得到滋养,孩子只能从你那里学到:我不值得。这种自我牺牲里面没有滋养,有的是期待,压力,负担。如果孩子没有符合你的期望,他从你那里拿来的便不再是营养了,而是毒药,因为它制造了他的内疚、怨恨和仇恨。尤其对于很多躺平的孩子来说,你越爱他,他会越躺越厉害,所以我对每一个妈妈都说:当你觉得累了,先暂停给孩子输送爱,先爱自己。这样反而让孩子好很多,最后,还是以《爱的法则》里一段话作为结尾。
《爱的法则》
请爱自己吧
在爱他人之前
先爱自己
爱自己不是自私
牺牲自己并不是爱的表达方式
爱自己是生命的法则
除非爱自己
你不可能滋养到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