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修行的经过
悉达多太子出家以后,在阿那玛河畔,自剃掉头发,披起袈裟,叫车匿带了冠服、白马回宫,车匿哭泣,白马悲鸣,舍不得离开太子。
净饭王看见车匿回来了,却看不见太子回来,悲痛万分,立刻派遣大臣去追他回来。但是太子出家的意志,非常坚决,对来追的大臣说:“我如果不觉悟真理(成佛),誓不回宫。”国王无法,只得选了亲族中的五个青年,去跟随太子修行。
太子向旷野前行,进入跋伽仙苦行林,看见那些苦行者,为求生天,而修种种苦行,觉得不是正道,立即要离开,苦行者见他的道志异常,告诉他到恒河南面的苦行林,去寻找名师,定可达到愿望。于是他向南而行,越过恒河南岸,到了摩竭陀国,就在王舍城中乞食,之后,走向班达峇岩去。频婆娑罗王知道了,特到班峇咨岩访问太子,要请他进宫去,供养一切饮食,并要让给他王位、赠送给他半个国土和财物,劝他还俗。太子因修道意志坚定,不愿接受,频婆娑罗王非常敬佩,对太子说:“你如果成佛,不要忘记度我。”太子说:“大王,我一定能如你的心愿。”于是他向王告辞,朝着苦行林的路径,再去寻找名师了。
太子同五侍从向追求真理的征途前进,访问了当时着名的宗教师阿罗逻迦兰,和郁陀迦罗摩弗;可是他们的学说都不圆满,不能满足太子的希望,便离开他们,向他处寻访。
太子在尼连禅河近处的宇奴唯拉村(URUVELA)修苦行,过了六年极其艰苦的生活,日食麻麦,身体消瘦,四肢无力。后来自知过分的艰苦,并不能获得真理,便放弃了苦行,接受牧牧牛女苏耶妲(SUJATA)乳麋的供养,恢复了身体的健康。随从的五个人,以为他失了道念,就不再跟从他了。于是太子到尼连禅河去洗澡,把六年来的污秽洗掉,并决定要去开辟自己的宗教途径。
五、成道
释迦太子自己一个人,渡过尼连禅河,走到伽耶山附近的菩提迦耶,时有割草童子,先在一棵菩提树下,用草铺了一个座位,太子即在所铺草座上面静坐。他发出坚定的誓愿:“我不成正觉,誓不起此座。”(佛经称此座为金刚座)
到了第七日深夜,传说当这时候,太子在禅定中出现魔境扰乱,即魔王波句,派遣魔女来诱惑他,发动魔兵魔将来威吓他,太子意志坚定,始终不被他所动摇,结果魔王被降伏了。这传说,是说明了太子内心中克服情欲与威势的心理过程。
降魔后,把精神全力集中起来,运用最高的智慧,去思考大地众生的问题。终于在三十五岁那年(公元前五八八年)夜半,看见明星出现,豁然觉悟一切真理,完成了无上正觉。从此世人就尊称他为佛陀,圣号就是释迦牟尼佛。
佛陀所觉悟的真理是什么?最重要的是缘起的理法,宇宙人生是从缘起而有的,万法是由因缘和合共依存。例如我们的身体是由父母生育为缘,而生命是自己带来的主力为因,我们是自己过去所做的无明烦恼业力,所以招感这个身体果报,有了果报身体的生,那么老、病、死就不能避免,所以要解脱生老病死的痛苦,只有修道断除根本烦恼的“无明”。
当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时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这是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而不能成佛的原因,是无明烦恼障蔽了佛性。故佛陀的成道,是了悟缘起,断除无明,慧光焕发,佛性显现,内心清净,燃起了真理光芒,照耀人间。
习题一
1、什么叫做佛?佛与神是否相同呢?【参见(七)佛陀圣号释义及本习题后的备注】
2、依世界佛教公订释迦牟尼佛降生、成道、涅槃于何年何月何日?佛教创立至今年五月月圆日有多少年?
3、依世界佛教公订佛历从何时计算起?今年五月月圆日是佛历多少年?
4、释迦牟尼佛的降生地、成道地、涅槃地及初转法轮地在何处?有何纪念建筑物?
5、释迦牟尼佛幼时叫什么?出生后几天母后摩耶夫人去世?父王净饭的继后是谁?她与太子有何亲属关系?
6、悉达多太子几岁结婚?他为何出家?是否厌世?
7、悉达多太子骑什么马出家?谁伴他同行?在哪里自剃掉头发?其父王派大臣追他回国,他说什么话?净饭王派多少人随侍太子?
8、太子首先进入什么苦行林?为何立即离开?后来到何国的都城去乞食?乞食后往何处去?
9、频婆娑罗王是何国的国王?他到班达峇岩访问太子时说什么话?
10、太子曾访问哪两个宗教师?为什么又离开他们?
11、太子在何处修苦行?为何放弃苦行?五侍从为何离开他?
12、太子未成道前在哪一条河水洗澡?他独自在菩提迦耶什么树下静坐?发什么誓愿?传说第七日夜太自在禅定中发现什么境界?
13、太子怎样悟道?悟道后圣号叫什么?
14、太子所觉悟的真理最重要的是什么?
15、太子成道时说什么话?猪狗牛羊有佛性吗?一切众生能转迷为悟,都可成佛吗?
16、佛教旗帜的颜色有何根据,共有几色光?并依次序写出其颜色。
【注】
佛是觉行圆满的大圣人,已断烦恼,了脱生死轮回。神是鬼道众生,因活在人世时,曾做过忠于社会国家的事,死后被人尊称为神,尚未断除烦恼,不得解脱自在,要受生死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