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站       返回专栏页

磨难是一种自我感知(基础知识)

Suffering Is A Kind Of Self-perception

作者:浮云师     发布时间:2024-12-12

[“三灾八难”解释的链接]。

这些常识性的东东网上都有。可以学习一下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可以了解,但这并不是修行方向,自身的锻炼,不是锻炼,才是根本。理论性的东东对修行有一定帮助,但执着于此也是障碍。学习是必须,但学习之前先要收起好奇的那颗心。

问:师父,自身的锻炼,我的理解就是心态的调整还有改毛病,是吗?

师答:炼钢是咋炼的?去杂质啊。

问:师父,受到磨难之后怎么知道是自己哪方面做错了呢?是有一定征兆吗?总结这段时间的事情,觉得有的时候会判断错误。

师答:[锻炼图片]我在磨练自己。受到磨难不一定是做错了什么,磨难这东东也是一种概率性的,磨难往往都是一种自我感知,每个人的耐受度不同,对磨难的定义也不尽相同,所谓的磨难,无非是不顺心、不如意,而造成不顺心、不如意的原因才是需要分析的。

问:师父,基础知识都有哪些呀?包括名词啥的。还是围绕《清静经》或者《心印经》去找呢?

师答:一个个来,要有重点,比如我们学习哪部经典,那么就以这部经典的内容为主去学习。

问:我寻思基础知识是通用的,是吗?

师答:很多东东不是通用的,特别是道教,同样一个词用在不同的地方意思就变了。其实,修行和学问不是一回事,大可不必下功夫去学这些隐晦涩暗的东东。修行事是个损字,学问事是个益字,从学问入修行事个途径,但是,往往学问多了,损起来就难了,学问往往成为了修行障碍,“知道”的越多,越是自以为是,修行事往往是无法用语言阐述其理论,一个方法它能够发生作用,而为什么能发生作用,那就很多时候说不清了。学问事总是有逻辑,有例可循,两者一旦纠缠起来,修行事也就无法持续了。

问:师父,在读《心印经》我结合《道德经》来理解,这样方式对吗?例如:“太和充溢”———“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太是太上老君的太相同,“太者至大”。

师答:不对。你想复杂了。太和是指元气。

  

问:师父,我发现我睡觉时总是不自觉的意识就在鼻子处,偶尔鼻子和人中相交处会红,我想是我观鼻呼吸时有问题。然后我这几天没有坐,我就在每次睡觉时都告诉自己放松,观自己的全身,然后把意识放空。请教师父我怎么调整好一些呢?

师父:你这是头上安头。不需要给自己一个放松的意识,不自觉的观照才是静中之观,你管它做甚?

问:哦,师父我感觉还有点头昏,这是因为我加了一个放松的意识造成的吗?

师父:当意识在头部的时候,加重任何意念都会造成头晕这些情况。

问:师父,我鼻子和人中相交处,总是红的,我想和打坐观呼吸有关了。那这处红是身体正常的反映,是吗?

师父:正常反应,无须刻意去关注。

  

问:师父,打坐时的意识是阳还是阴?

师答:阴阳是相对而言,如导引之意识为阳,散漫浮想之意识为阴。

问:那体内的阴阳之气呢?会随着意识,游走吗?

师答:体内之正气是精所化,精足则气生,必须通过筑基这个阶段才能说到气上,精未化气之前的触感其实都不是气之运行。

问:师父,能具体讲讲精气神吗?

师答:等我空了给你讲讲。([中国道教-浅述内丹]的链接)二十年前写的,你们先看看吧。这是我的笔名,几十年前的。

问:师父,这个内丹文章,好像就是师父您的《丹道实证心得》呀?

师答:没有实际经验,也没法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