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师父,梦是虚妄,那什么是实的?
师答:实是人为名之为实,与虚相对照。
弟子:收拾从以前兜子里掏出来的东西,小镜子,小水果刀之类的,兜子那么沉,当时也不觉得。现在看看,怎么那么有毛病,现在就手机钥匙,最多带个钱包(几乎不带)。
师父:有种虫子叫蝜蝂[fù bǎn],好多时候人就跟蝜蝂一样,看清楚了,能够放下了,也就轻松了。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任何劫都是自造,上天不会惩罚和奖励任何人,赏罚都是自己给的。作者自受,也就是说这个道理。命运借由身心自造,无关其它。
包括修行次第也是要舍得扔。上了二楼,一楼的东东就舍弃了吧。诸多学问也是障碍。学习,熟知,运用,升华,进步。呼吸法是一种修持方式,久而久之就成为了自然而然的东东,到了更上一层还一二三四五关注呼吸,那就不得法了。
问:师父,自己上没上二楼自己心里一定是知道的,对吗?
师父:不一定呢。有很多时候是因为留恋一楼,舍不得一楼的景致。
问:师父,那修行时不清楚是因为自己没放弃啊,可这放弃不是自然而然的吗?
师答:站在二楼美滋滋回味一楼,这时候是自己以为自己在一楼。人因为后天因素,社会定义影响,舍弃就成为了很难的东东。返璞才能归真。
人对于成功的快感很难舍弃。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说:想当年,就是这个原因。精神上的占有,基本上都是无意识的。这个就很难舍弃。意识到了,那么才有舍弃的概念。(现代人活得累,负重太多。)在假设的规则下习以为真的生活,肿么可能不累。财富名声诸多东东,无非就是人类自己的假设,以次为真实,对比参照着生活,你说累不累?虚拟的一切规则都是为了社会运作的“秩序”化和“正常”化服务。
问:师父,这个“真”指无极态吗?
师答:是指道的自然状态。这种虚拟规则成为了日常形态其实也很正常,没有了这些东东,我们现在都生活也就会乱套。比如我们虚拟出语言和文字,现在才能如此交流。提出来这些,就是做个对比,使自己明白什么才是道的状态,并不是彻底否认和排斥这些东东。
比如说红灯停绿灯行,这个也是虚拟的规则,如果我们要否定它,在这个社会我们就会把自己置于无序的危险之中。“虚拟”这个词仅仅是相对于道的“真实”而言。客观世界,木有任何绝对性。入世能生,出世可活,这个是道者。
弟子:清理手机,删了很多用不上的东西,有些轻松愉快的感脚呢。像不像断舍离?
师父:当你习惯了简单,那多一件东西都碍眼。我的茶几(图片),自己做的座子,捡的木头。四川乌木多,能下河就行。乌木基本都在河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