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依形生,精依气盈。不凋不残,松柏青青。”
师父:诵持万遍,妙理自明.
问:师父,这持是持诵还是修持。依经文来做?经文很深。
师答:你把简单的东东想复杂了。精气神三宝而已。修真无非神气二字。那些阐释经文的人未必诵持过上万遍。所以呢,尽量不要看翻译,阅读原文最好。很多经文内容并无实际意义,但是文字发音能引发体内真气运行,如果把重点放在文义上面,那就走偏了。
经韵不仅仅是好听。两个莫名其妙的文字放一块,你硬要望文生义,那只能越来越迷糊。说白了,很多经书里的文字,就必须通过诵读发声才会发生作用,而文字本身毫无意义。口腔发声不同会引发腹腔、胸腔和脑部共振,这个是激发体内真气的直接有效手段。很多时候文字障就是介样产生的。执着于文字含义,忽略了实质功用。
(我以前诵经都是超级小声或者干脆只在心里发声。)不会没效果,只是效果不明显。
为什么说诵持万遍妙理自明?在诵持过程中,自身会体验到真实的效果。唯有通过自身实践,才能体会到其中妙处。有了感应,根据自身感知做出调整,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文句发声着重练习,这个是最好的笨办法。 “无”和“上”缓慢发声试试感觉哪里在共振。慢一点,放开诵读。
问:诵读用普通话木有韵效果会不会打折扣?
师答:不会打折扣的。
问:师父,请问激发体内真气最初会出现什么感觉呢?我昨天最初丹田处特明显的像脉搏似跳动,以前只是偶尔出现一次但不明显。
师答:振动。这个是对的。用音对了就会这样。
弟子:师父,今年是不是年份不好?听说历史上的庚子年都有大事发生。
师父:你想多了。年灾月厄随时都有。胡乱揣测只能让自己不安乃至恐慌。
所谓道人,是按照道的符合道、以道为准则生存的人。道本来就是动态的,一成不变的东东还是道吗?一切都在道内,在运动中,地震是运动,疾病发生消亡也是一种自然运行规律。恐惧来自未知,既然已知,心必安之,何来恐惧?
弟子:要以道为准则生活,生存。师父,读经时才开始效果还好,越到后面还差些了,不知什么原因?
师父:方法不对啊。空口经,读完就完。既然读经,当解经义。随文中义,做是观想。
弟子:比如说清静经,心印经,不长,这一年来,基本上每天都读一遍,看着时都知道,连背下都不能,怎么观照呢?
师父:拿清静经来说吧,展开经卷,还未阅读,即观想无形道气聚形为太上老君为我说法,圣光照耀,无不烛及,我亦在光中,然后读诵。先做到这步,后面的我再教你。
弟子:师父,坐车时读诵也可以吧?我很多时候是拿着手机读,会不会不郑重?
师父:可以的,主要是心能静。
弟子:师父,这个老君说法圣光照耀,是要贯彻整个诵经过程,和前面说的随文中义观想叠加一起?
师父:你先贯通整个过程。
弟子:“第九戒者,不得斗乱口舌,评详四辈,天人咎恨,损伤神气。” 请问师父,这里的四辈是指什么?“天人咎根”什么意思呢?
师父:四众的意思,也就是不要妄议他人,挑拨是非。天人咎根,你按举头三尺有神明去想。
师父:问:您对“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咋理解的呢?
答:天地顺乎自然而运行,在天地那里没有高低贵贱,万物无非在遵循规律循环生灭,一切所见都是现象,比如日升月降,春生夏长等等,这些现象在我们看来是有差异,我们力所能及也只能看到现象,而规律不是可见的,在规律之中,各依法则运行,所以以刍狗比喻。)
弟子:师父,为什么不比喻成别的呢?就是为了表法是吗?其实比喻成什么都可以,对吗?
师父:是的啊,为什么会纠结于名词?第一章就说了名可名非常名。并且刍狗是祭祀后就被抛弃的东东,也就是说它完成了自己的一段时间的价值,在每一段时间里,任何东东都有它的使命和价值。老子觉得刍狗表现得最形象而已嘛,用现代一点的话来说就是极具代表性。
弟子:师父,这个使命,是客观存在的与生俱来的,还是人为、自己赋予的呢?
师父:天赋。
弟子:这晚上吃多了,坐着怎么有些难受。后背不得劲?
师父:过饱过饥都不要坐。
弟子:打坐时房间灯开不?
师父: [点燃的酥油灯图片]。这个亮度合适。
弟子:师父放蜡烛的好漂亮。
师父:这个叫虎撑。这个是游医的招牌,招揽生意的。
古时候好多医生都不坐堂的。厉害的把虎撑放头部摇,中等的放胸部摇,一般的放腰部摇。古时候各行各业都是有规矩的。不管你这个医生多厉害,路过药店的时候不能摇。因为每个药店都供奉着药王,摇动虎撑是亵渎药王。药店就会没收你的虎撑。这时候你就得给药王焚香道歉了。
于道是规律,天地万物必须遵从规律运行。于世是规矩,任何人必须遵守规矩,社会才能有秩序。往往打着时代不同了,要破除什么的人,他也不能建立新秩序,这就是自取灭亡。
立新才能破旧。新的没立起来,旧的给破了,秩序也就没有了。那还能不乱得一塌糊涂。
社会秩序都是人建立起来的。周以礼乐为规矩,秦以法,汉初以黄老,自汉中叶始以儒。规矩不是一成不变,社会发展到了一定时期,规则也会变化与之适应。红灯停,绿灯行就是规则。反其道必要承担后果。这样思考就简单了。
公共认可并共同遵守。规则从制定到形成共识,然后成为常识,后来就像道一样,大家都遵从而不知了。我们右行是规则,英式左行也是规则,刚换个地方你会觉得别扭,这仅仅是因为我们的适应能力不够,而不是规则存在问题,道者是能够在一切情况下融入环境(自然)的,这些问题完全都不是问题。
弟子:不会有不适应的反应吗?
师父:普通人肯定会有,这个很正常,就像你们调整自己的呼吸和眼睑一样。慢慢的你们都能做到。
弟子:这种适应就是合道了,是吧师父?
师父:合于道才能适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