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我之前骑车,结果追尾,把半月板给摔伤了。我在家做做操的时候就觉得腿部肌肉已经退化了,因为腿疼了。肌肉不是退化,是筋抻的疼。
师父:缺钙不?
弟子:没测呀。估计得缺钙吧。
师父:少吃甜食。酸性的食物尽量避免。不然再上点年纪你就恼火了。
醋是碱性。山楂不能吃了。那东东多一点都伤人。肉适量,不能不吃。尽量不吃糖葫芦。
我基本都不吃零食。偶尔吃点干果。开始可能是自律,最多半个月就成为习惯了。
弟子:麻酱能吃吧。补补钙什么的?
师父:可以吃,不要多,那东东油重。其实人贪滋味都是放纵自己造成的。开始觉得好重口,后面不重吃不下。
弟子:师父平时吃什么为主呀?
师父:蔬菜水果肉。我自己的饮食其实很单调。
弟子:如果我在外面吃饭,火锅之类就是首选,中餐不考虑。
师父:我啊,一年吃不了两顿火锅。我不是推不过,绝不会吃火锅。火锅这东东首先不健康,其次没技术。啥东东进去出来都是一个味。我只有喝茶的习惯,早上起来就开始喝,一直喝到晚上睡觉。这是我最大的开销。
(茶寒凉。)no。绿茶寒凉。只适合夏天饮用,且不能过量。半发酵诸如乌龙茶一类是温和的。红茶还上火。饮食习惯是慢慢养成的,口腹之欲最难控制,好多时候会不觉得就吃了一堆下去。不备零食其实对控制不了的人来说是最好的办法。人家送我的零食基本放过期。
意识到了毛病就得下决心。好多时候你们可能忽略了精神层面的享受。这样的话,对物质的依耐没办法放下。修行是为了给灵魂构建一个归属,而灵魂的健全是靠精神升华而逐步达到的。害怕孤独往往是精神层面低了。能够跟自己玩,才有可能和天地万物交流。喜欢扎堆,那是自我不健全,这样感受不到精神层面的东东,更谈不上灵魂回归。拿起一个茶盏你可以感受到窑工的情绪,捧起一块石头,能感受到风雨丽日。这些东东不会掩饰,而人与人的交流往往会因为习惯和所面对的对象不同发生改变,人是会根据环境对象不同去伪装的。
弟子:它会客观的告诉你一些事情,不会掺杂那么多。
师父:对啊。前提条件是你自己很清静,这样才能感受到。《清静经》翻来覆去说就是要除奢敛欲。“既着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既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身心不宁,是因为贪求生欲。世上物来来去去,抱着玩的心态就好,一旦生出占有欲,那么烦恼就来了。
弟子:玩的心态,会不会不好好玩了?
师父:你试试看,绝对不会。你把一件器物当成“我的”那就悲催了。(茶盏图片)像这样一个茶盏,人家都是搁玻璃柜里供着的。舍不得用的
弟子:师父,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怎么理解呢?
师父:你看这个杯子就知道了。知道这是个啥杯子吗?元代龙泉窑。人家看到的是它的稀有和经济价值。我只觉得它就是个喝茶器皿罢了,一件器物不能发挥它应该有的作用,那么就是负担。这个就是贵不贵难得之货了。
弟子:师父 一些东西被炒得很热,超出了他应有的价值,是不是悖逆大道的呢?
师父:这个是利益驱使。人类社会跟自然的关系我曾经讲过的。
师父:[警世通言的图片]每个人读书的读法不同,关注点不同。
站桩功,极容易:自然立,脚平行,脚距宽,与肩齐,膝关节,微弯曲,
小腹松,腰背直,胸微含,眼平视,眼半闭,也可以,两手抬,腋半虚,
手高处,不过肩,手低处,不过脐,手离胸,一卡距,两手间,一卡齐,
手指间,夹烟似,嘴微闭,鼻呼吸.先定神,后立意,麻热胀,手部起,
守住它,莫着急,感觉到,再用意.顺肢延,走遍体,全身有,不为奇
问:一卡距,师父是多少?
师答:二十公分左右啊。
(两手间一卡齐)手与手之间的距离。
(腰不塌)百会和会阴在一条线上
问:对站桩一直认为是练武术的人才练习的?
师答:丹法也有站桩,武术站桩是由丹法演变而来的。
问: 师父,站桩有木有特定时间效果突出?比如说早上升阳站桩好,晚上收阴静坐好的说法。
师答:站桩木有特别严格的时间要求,可以配合静坐调整好时间进行。
问:从生活习惯来讲,晚上容易入静些?
问:师父,腰疼坐不住的时候,是不是站桩适合点?
师答:那就晚上坐。坐不住不能强坐。
问:我发现熬夜之后腰会格外的疼呢?
师答:小心点了,怕腰椎出问题哦。劳损严重了。休息一段时间再说。让疲劳恢复过来
问:那站桩行吗?
师答:可以,时间不要长。合适的时间可以修复。
问:有时间范围吗?半个小时?
师答:第一次不要这么久哦。慢慢增长时间。开始不要超过十分钟。身体保持正直,但是要放松。
问:师父,十分钟少不少了?时间少了不能进入状态。
师答:不少,贪多则伤,有害无益。慢慢增加。因为身体有一个适应过程,肌肉肌腱骨骼都需要时间适应。你如果一直都在站,时间长点那就不要紧。
(有练得久的八个小时,)那得把自己整残了。过犹不及。人体承受力是有限的。持续超强度锻炼,造成的伤害是无法修复的。张弛有度。嘴微闭,轻轻闭合的意思。
问: 师父,站桩收功怎么做呢?有木特别注意的地方?
师父:慢慢站直,垂手,守丹田片刻,轻呼气三口。
问:师父请问站桩的先定神,定神是不是像打坐时观呼吸一样啊?
师答:定神是让你先静下来,把神识内守。
问:师父,立意呢?怎么理解?
师答:制心一处为立意。
问:再用意呢?
师答:运行动作为用意。
问:有气脉的感觉之时,用意让它周身转吗?虽然我没有这种感觉。
师答:导引也是用意。
问:那为什么要用意呢?
师答:不用意哪里来的立意呢?
问: 师父,开始手部有充血似的麻热胀,是不是就感觉它就好?
师答:这些都是正常反应。通过锻炼,身体会积蓄能量,会出现自我修复,在这个阶段就有种种感觉,如热、麻、痒……等等,我们把这些感觉统称之为八触。不管出现哪种感觉,都是肌体正常反应。由于个体差异,出现的感觉和位置都不尽相同,这些都无须在意,属于很正常的反应。
问:师父,那这八触都会慢慢消失没有吧?
师答:会变化和消失。
问:师父,那这麻热胀会走遍全身吗?
师答:这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
问:师父, “感觉到再用意”是不是对有功夫之后的气脉引导来说的?
师答: 感觉到是积蓄大致足,此时引导才不是空转。
问: 师父,这里的自然立,脚平行,我做得不到位,自然立时是外八字,调整到脚平行有些别扭,必须要平行是吧?
师答:尽量平行,因为人的日常姿态有多年养成的习惯,不一定要立即调整过来做到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