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站       返回专栏页

悟解是读经的必经过程

Comprehension And Understanding Are Necessary Processes For Reading Scriptures

作者:浮云师      发布时间:2019-5-12

问:师父,道家里的慈航道人也就是佛家的观世音菩萨,他的由来是怎么回事呢?佛家有观世音大悲陀罗尼咒,在道家有没有慈航道人的咒呢?

师答:一样的。

问:咒念法一样?

师答:经都是一样的,道教多一个忏。

      

      

      

问: 师父,《清静经》里面,“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学得不甚明白,怎么理解为佳呢?

师答:这个古人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就像水出清流,下流则混浊,万物生而皆动,在未生之前呢?清浊动静仅仅是对比参照,也不是个绝对定义。人也是一样,刚出生的时候,染着未浸,自然神清,动而无耗,自然气宁。后天所见越多,学识越广,耗散神气越多,神思慢慢就会杂乱,动起来自然耗费神气越多。

能安心做一件事,自然就清了,清了自然就静了。

问: 请问师父,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怎样去理解好呢?作为人来讲阳为背腹为阴,为嘛不说负阳抱阴呢?冲气是阴阳互感吗?

师答:

(原图丢失)

      

看看。

阴阳调和而万物生。阴沉于下,阳浮于上。阴在上而于阳和,阳沉于下而于阴交。抱负之间,阴阳相合,万物并作。阴阳相交,是谓冲和。阳在上则离阴,阴在下则失阳。逆为仙。明白了吗?

      

问: 师父,我们平日里学经,诵经,妄解经义,是不是您文中所讲执迷于文字,妄信于语言之列?

师答:信而不迷。

问:要如何持诵才能受益呢?

师答:未悟时,不是空口经便是迷惑经。

问:但是,诵经是必行之路呀?

师答:慢慢走过来,渐渐悟解,这便好了。谁都会经历这个过程。不可能一朝一夕就有所得。经到用时便明白。多读也是好的。

问:那我现在仅管读就是?经义不用明白也可以,是吧?

师答:对。不对机,很难明白,突然遇到事,立马可以明白了。

      

(姜子牙那个碎杯子形容的。解释了师父的杯子。有时候理解一句话,必须得遇到一件事。他给他女儿形容他老婆的死。解释了师父的杯子从哪来的问题。我还真是特别不经意的听到,本来在忙活。)

师答:跟诵经一样嘛。

      

<转>[九旬日本二僧的链接]

介是真佛。

问:为什么要戒掉自己喜欢的东西。师父,戒律不就是戒心戒行的吗?

师答:你要搞明白老二僧说的那句话。戒掉的是不应该有的,对自己对他人有伤害的,而不是戒掉自然秉性。习惯和自然秉性不一样。

      

(地震了,师父。)震它的啊。地震天天有,多平常的事啊。有啥好怕的?512都经历过了,还怕地震?来就来呗。

每当你想奋发图强,卧薪尝胆,过得充实又有意义的时候,就会来一波地震,告诉你要及时行乐。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

(《瑜伽师地论》上说:阿罗汉修成时候,要用下神通。是一定要地震的。)

汉地的人也认为藏地的人懒,经都不想念,利用水利风力转经筒。卖馒头能赚钱,买馒头的能心安。各取所需,挺好。

      

问:息脑。看书能息脑不?师父,看书怎么息脑?

师答:过目即忘。

      

问:师父,如果看剧流泪是否已经伤神漏精了呢?

师答:不同的境界,不同的视角,没法交流滴。各自修行,各自安好。

      

重复就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