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师父,记得有句话说内静外敬,能反其性,能得大定。这个“静和敬”具体指的是啥呢?
师答:静者纤尘不染,敬者众生无欺。寂然不动谓之静,心无挂碍谓之静,无思无虑谓之静,身心合一谓之静,融于自然谓之静,合乎大道谓之静。所谓静者并非指身体不动,若只单纯限于身体静止,则是假静,即入旁门。真静须是形神合一、一念带万念。
问:静者纤尘不染,敬者众生无欺。弄不清楚自己,进入宗教就是活活把修行人炼死。一念带万念,而不是一念代万念?那佛教错了千古。寂然不动,无思无虑的静,是心不动,又与死人何异?
师答:死人不知道无思无虑。
问:那活人知道,又能有何意义呢,是享受其乐幺。这乐是不是也是暂时的?
师答:愉悦跟你所谓的乐不搭。
问: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活人可有寂灭之乐?
师答:寂灭就是死人?谁教你的?
问:生灭灭已,寂灭为乐。生灭,得寂灭乐。人不生哪来的死?
师答:万物何来生死?
问:万物皆生灭,诸法不生灭?
师答:哪里有灭?
问:论相是有的。
师答:你特么被教废了。
问:我不承认,我废了,要你何用?
师答:我本来就没用啊。
问:你的视角绝不是众生的视角,过渡不了众生。
师答:自然只有循环,而无生灭,若论生灭,必有利益。
问:谁无利益?
师答:神马叫利益?你所谓的利益非我所说的利益。利益乃互生。懂了吗?既有生,必论灭。又入窠臼,倒腾来倒腾去,又是死循环咯。
问:灭已而不生呢?
师答:灭不了,亦无生。
问:就是说既已生,便生生不息?
师答:僧言佛说尽是魔说,当是如此。
问:种子总要长成大树。
师答:种子与树亦是循环,非生非灭。
问:这个也是佛说。《稻杆经》
师答:亦是魔说。
问:你与魔无别。亦说佛所说。
师答:那是自然
问:我还真不想这么高的境界。这个循环,是有次序,有次序就有时间,就有了因果。
师答:木有因果,因果是哄人的。
问:可是,若论种子,没有这些。可是身在其中,就不能不按照循环走。是这样吧。谁能嘎然而止……?
问:师父,因果这个名言我学习到的佛法是这样说:有果就一定有因,有因但是今生并不一定有果报,这个会在第八识阿赖耶识中含藏在因缘际会时易熟产生果报。生灭的问题,如果没有灭,那么师父说过人死就散了没有轮回,那就解释不通了?
师答:有循环,木有轮回。
问:那么什么在循环呢?
师答:我们可以这样看:人身如杯,灵魂如杯中之水,杯中之水由“海中”来,杯子坏了,水流回“海中”,新杯子再盛出,成为一个新的个体。这个个体已经不是原来那个个体了。所以说是循环,不说是轮回。但是,修行者到达一定的境界,则可以脱离回到“海中”这个过程,这个可以称之为“轮回”。若轮回成为泛论,则是偏颇了。
问:(经书图)恰好抄到这。其宅主者,是汝本识。谁有智者,乐有为宅。这得好好好好的想想想想……后面是这样子的……唯有菩提安乐宝宫离老病死。我还有一个问题,师父,新杯子如何产生的,它是混合的众生体,还是仍属创造心识的某一众生。我是想说众生循环,但他不断生识,他新的体是不是又加入了这些新种子的,使得他循环里仍有变化。脱离回到海中的过程,那他没有任何瓜葛了,这是与经合的,身心皆出家。所以也没有那些识境,识既是尘。我肿么觉得这个自己根本说了不算呢。我有点明白啦,东家做牛,西家做马,哪个也不是我。人身如杯,灵魂如杯中之水,杯中之水由“海中”来,杯子坏了,水流回“海中”,新的杯子产生,盛出一个新的个体。这个东边牛,西边马,循到阴曹与鬼做邻居。新的杯子,杯子,这个杯子,是嘛做的我想知道。要在活着的时候了结那头牛那头马那个小鬼不能当家?
师答:你再思维就当家咯。
问:我就觉得我就不属于地球。真特么复杂。绕一圈也没离初衷。佛经什么无量无边的众生。全天下就一个众生。神马海水河水这水那水,都是我的水。师父你看我还没打坐就悟出了这么多,今晚可以偷懒不?
师答:关我屁事。
问:师父,修行人不经历回到大海的过程,但修行人的杯子是不是要永远不能坏呢?如果修行人的这个杯子也要坏,那依赖什么不使水洒入大海?
师答:入于海而独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