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讲义摘录自尚德君2018年《玄门日诵早课一本通》之《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的注解手稿,首次在网络发布。内容浅显易懂,仅供初学者参考。鉴于《清静经》道藏已有集注,有兴趣的网友可以选读该《<清静经>集注》,本注解全当一笑。香林说法天尊
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着万物。既着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
众生,上不畏国家之法,下不惜父母之身,盗窃奸欺,靡所不至。所以,不得真道者,为其有妄想之心,私欲交蔽,则道愈失之。《道德经》曰: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狭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大众,若至死不悔不悟,心犹念未足,辗转作下轮回种子,妄心迷失真道。
因眼见于色,神即领受在心。心既领受,遂起妄念,神随境乱,意逐情迷。人之生也,形不盈仞,而心伴造化。圣人之心,动而纬万方,静而鉴天地。世之人从事于田猎,而因以丧其良心,不足以自胜,可不谓大哀也耶?《道德经》曰: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惊其神,皆因心君不能为主,被色相眩惑,耗散其真道,则梦寐亦不安宁。神想于物则心地自不安神,有惊见一物而着爱于物,被物牵引放纵,不知其乡,是以着万物而不知其厌足,合身履险亦不知危。神着万物,蔽隔真性,随阴魄之营。营则流情,落于醉生梦死之场,贪求入于爱河欲海之地,无休无息,万绪千头,则终身不救。
贪求,乃入邪道之源。见之者即贪,闻之者即求。每日种种所得,而心终不知止,却不知已造下烦恼,家虽丰足而生贼盗,百计千谋,心放不下。古人所谓:财多累身,所以被他缚住,添个烦恼,而祸起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