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讲义摘录自尚德君2018年《玄门日诵早课一本通》之《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的注解手稿,首次在网络发布。内容浅显易懂,仅供初学者参考。鉴于《清静经》道藏已有集注,有兴趣的网友可以选读该《<清静经>集注》,本注解全当一笑。香林说法天尊
上德不德,下德执德。
执着之者,不名道德。
上德,即无为之道。下德,即有为之道。执,即执着不通。德者,得也。心之所蓄,性之混融,开物成务之理。上德之圣人,未尝显己之有德,藏身潜迹,抱朴含光,专炁致柔如婴儿。下德之贤人,执着其事,唯于世情是非、得失之场理论,扬于己德,以被聪明所蔽。故而,分其彼此贵贱、高低,如是执着,不明道德。
《道德经》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故而,太上谓我有三宝,保而持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论语》曰:圣吾不能,我但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老子和孔子,终不曾言自己之有德,可谓上德不德。下德执德之人,着形所见,其于政事、文章、诗词、方术有能其一者,便自高大、夸逞其能,执着一偏之见,岂明道德?以尧舜之圣,善与人同,以大禹之明,闻一善言即拜,何尝执着?
《重阳祖师立教十五论》指出:药者,乃山川之秀气,草木之精华。一温一寒,可补可泄。一厚一薄,可表可托。肯精学者,活人之性命。若盲医者,损人之形体。学道之人,不可不通。若不通者,无以助道。不可执着,则有损于阴功,外贪财货,内费修真,不足今生招愆,切忌来生之报,吾门高弟,仔细参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