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清静经第十一:遣六欲三毒可观妙道,内观心识如虚无境界能见一切无心

作者:尚德君     发布时间:2022-2-22

   

本讲义摘录自尚德君2018年《玄门日诵早课一本通》之《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的注解手稿,首次在网络发布。内容浅显易懂,仅供初学者参考。鉴于《清静经》道藏已有集注,有兴趣的网友可以选读该《<清静经>集注》,本注解全当一笑。香林说法天尊


      能遣之者,
      内观其心,心无其心。
      外观其形,形无其形。
      远观其物,物无其物。
      三者既悟,唯见于空。

      能遣六欲三毒,可以观三元妙道,内观心识如虚无之境界,见一切无心。既无其心,六欲之贼何由生,三毒之尸自然灭。内观欲心而无欲心,外观色心而无色心,远观外物而无外物。《定观经》曰:定心之上,豁然无覆。定心之下,寂然无物。

      去色欲、断恩爱、轻财物、慎德行。此四者,是炼己之大要。去色欲,则精炁全。精炁全,则能降龙伏虎。降龙伏虎,则可采先天之一炁。欲不去,则精不固而炁不全。刘长生祖师曾在洛阳三年,皆是炼己之功。陈泥丸祖师所谓酒肆淫房戏历,皆是炼己之要。炼己日久,掏沃惟情,自然三者皆空。

      非持三者皆空,怎明降伏其心。降伏之道,首断恩爱。恩爱起于对境,着境则恩生,思生则爱起。 大众能直下悟见,绝欲清源,立志如山之不动,虽傍柳随花倚染于我,内则观于心,心亦忘也。外则观于形,形亦忘也。远则观于物,物亦忘也。《玉枢经》曰:惟其忘而不忘,忘无可忘。无可忘者,即是至道。

      既悟三者都忘,唯见身中是一个太虚,清清朗朗,广大无边,不知天地为我,亦不知我为天地。行功至此地,方见其空之妙。是谓案非可象,物非可物。《道德经》曰: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

      其能识者,可以内观无心。外观无形,远观无物。此三者观之,无心无形无物,并同虚空。然后既悟,唯见真空寂境。故而,三者既悟,唯见于空。大众,若能真能到此境地,方许炼铅而制汞,方得首经之至宝。 要得此宝,先营垣垣,预期安炉立鼎。又须财以济子。

      曾有人见其徒信看我解经,在其朋友圈言及:莫要相信断缘除妄之说,修道必须先结缘不是断缘。先结仙缘,再结人缘和鬼缘。此种说法在某些情况下,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是真心修道,你所结之人缘是否是你接待往来的负累。常常与人推杯弄盏,蝇营狗苟,借假名而募化,沉迷于超度却送不走鬼神,该当如何呢?

      是故,大众,既然有心修道,不可偏听偏信一家之言,常参访于九州,屡云游于四海。有人舍身出家,却以庙为家,经营俗业,不改俗家习气。有人寄神玄教,以弘教为名,冠带簪氅,直播走秀,传播教内绯闻,内讧网暴以标榜高洁,诱众害道。大众,若真心修道,不妨悟解此句经文,自然少走几年弯路。

尚德君微博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