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讲义摘录自尚德君2018年《玄门日诵早课一本通》之《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的注解手稿,首次在网络发布。内容浅显易懂,仅供初学者参考。鉴于《清静经》道藏已有集注,有兴趣的网友可以选读该《<清静经>集注》,本注解全当一笑。香林说法天尊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人刚出生之时,神清心静。长大以后,慢慢被情欲所牵。神有所爱谓之情,心有所欲谓之贪。欲,是贪爱之源,奢淫之本。人神本好清静而不得清静,心不能体清静之道,心有爱恋之情而扰乱,心不能得清静。心原本好清静,不得清静是心中有好欲之贪而牵引。若人能禀此清静之道,神必清。
神清则心不能扰之,心静则欲不能牵之。能守清静,贪欲不能移,险阻不能危。不以禄位惑其志,不以贫贱改其心,不以毁誉度其色,不以荣华乱其神。神者,即元神,为万物至灵,虚含洞妙。自旷劫至今,不曾增减,本无其清,亦无其浊,是自然之妙。神,大则包地包天,小则藏诸一粟,岂可以有好清?
《阴符经》指出: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之神而所以神。若以神思神,便非神。何况神去好清,却不知被清字缚住,则心地愈生杂念,扰之不宁。《道德经》曰:其出弥远,其知弥少。心即神,神即心。欲,即私念。牵,即引去。人之良心本来空寂之妙,不动不静,非思非言。一法不立,万法昭然,有何静可好?
圣人得心法相传,故能安心如是,浑然天理,无有挂碍。人虽有贤哲之资,不得真师口诀,则心无栖泊之地。存之则有,不存则无,只是把捉其心,私意揣度。圣人之道亦以其心好静,被静缚住,却不知众欲已牵引良心出于万里之远。圣人三返回灵,复其见天地之心。
就人身而言,心为君主,其责司人身之上部,即火在上也。食心动则津生,哀心动则泪生,愧心动则汗生,欲心动则精生。人心寂然不动之时,则一阳来复。生机则心劳,心劳则役百神,役百神则炁散,炁散则太清一炁不居,人失长生。也就是说,心欲的本质在神不安,神既不安自然火炁长冲不能下降以交肾水,大道固难成。
《司命经》指出:每月每夜先扫灶君门前,次扫灶君房中堂前净室,当洁身心,清静皈依,诚心钦敬,不敢触犯能赦一家罪过之灾。岂不悟司命乃心火之主,虽言家宅司命,同说身体修定之法。万本道经,具说一理。莫要沉于外象而不悟经本,随于邪流而诽谤正法。欲修道,不妨从《清静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