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站      返回上一页

 早晚课是饭碗子 

Classes in the morning and evening are Your job

作者:妙喜法师     发布时间: 2015-12-12

早晚课是饭碗子

  “早晚课是饭碗子,金刚弥陀钱串子,焰口法华金罐子”,也有人说:“焰口梁皇金罐子”早年住禅堂,禅和子师父们这样说。不知道这是不是禅和子们不想做早晚课的借口,不过,想一想,禅和子们说的倒是和现实有些相符。

    早期的出家人,喜欢到处参学,每到一个寺院,会有三天的挂单时间,这三天里,随众二时课诵,如果不会或是不熟,讨单就有些困难。可以这样说,不会早晚课,就讨不到单,不能在这里吃饭,因此说早晚课是饭碗子。

    过去的钱,大多是金属的,有些中间有个洞,人称孔方先生;为了便于携带,从中间穿跟绳子。出家人帮人念念经,可以得些小钱零花,因此说:金刚弥陀钱串子。

    过去,有钱人做超度往往请出家人放焰口,拜梁皇忏;做消灾就放焰口和诵法华经。这大型法会,施主给寺院和出家人的报酬较多,于是说“焰口梁皇金罐子”,或“焰口法华金罐子”。

    如果不添上冠冕堂皇的说辞,上边这只是出家人生存的方式而已,是不是正业,在这里不做讨论。

    为什么出家人到另一个寺院去,一定要检查早晚课呢?我说说这个事:

    在隋,唐,宋等这几个朝的某些时候,朝庭或是军阀有时会对出家人施行度牒制。那个时候,土地里的收成不多,又经常的战争,战争就要粮食和兵器。那个时候的寺院有很多的田产,不用向皇上缴税,寺院里的地种不过来,就租给当地人种,出家人家里的兄弟父母也不用向政府缴税,出家人不用当兵,也不用服役。这样,出家能给家里减少不小负担。出家的人越来越多,兵员就越来越少,政府或军阀收到的粮食也少。为了调济出家人数,政府发放度牒。度牒不是白给的,谁出家必须先向政府上缴一定的粮食或是钱财,才可以得到度牒----出家的许可,这样,太穷的人是买不起度牒的,有些富人就向政府捐些钱粮,换几本度牒给要出家又没能力向政府买度牒的人。

     答案出来了,每个寺住的出家人大都是变相缴过税的,寺里的土地也是有限的,这样,要不是迫切需要,每个寺也不想收新的。

     但是,农闲时,又有很金多人想到其他地方走走,以期得到明心性,或是其他了生死的方法,于是,早期的早晚课诞生了,相熟的一些寺院的住持相约在一起开了个会,设定一些经文让弟子们背熟,到了相熟的寺,只要一背作为暗号的经,就可以在这个寺常住,或是短住。后来,参与的寺越来越多,暗号经文也越来越大众化,几乎每个宗派的都有。不过,还是怕人偷学,加一个楞严咒,不是谁三两天可以背下来的了。 


    后来再加上一些另外的约定:出家三年,方可受戒,受戒三年方可出寺参学,受戒三年,就可以出去他寺讨单了,你总得为度你出家的寺做点贡献吧。出到他寺参学,不讲话怎样表明你的意图,饭时怎样摆放自已的碗等一些规约,把出家的饭碗子加了更多几个箍。

     几百年过去了,寺里的人大多也不知道早晚课的初衷。早晚课成了大众的必修课,好象不做早晚课就不是合格的出家人,或者不会早晚课就不是佛教徒了。唉!早晚课耽搁了太多的时间,不过,没有了早晚课,出家人就没有饭吃,就不复有佛教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