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住持、方丈、过去现在和未来 

  The abbot,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作者:妙喜法师     发布时间:2015-06-01

   住持和方丈是对寺主的称呼。

    过去寺主必须是开悟的僧人,经上说不得无生法忍不可以做寺观主。开了悟的寺主叫住持,哪怕他住的寺只有他一人,是住持三宝的代表。

    到了宋朝,有一个大寺的寺主没有开悟,又没有另外开悟的人做寺主,于是他就勉为其难了,他不敢虚耗信众的布施,他住的房间只有一丈那么大。没有得道,只能服人以德了,寺里的僧众就以方丈称呼他住的房间,以方丈的称呼表示对寺主的尊重。

    从这个意义上讲,方丈是受人尊重又不称职的寺主。

   到了后来,有人以维摩诘居士的丈室来说方丈,维摩诘居士的居室虽然小,不管住多少人也不会拥挤。不过一直没听说哪个方丈显现过维摩诘的本事。
 
    现在住持和方丈的意义变了,大家对修持不再重视,社会重视的是寺院的规模和行政管理,于是对寺主的称呼也就变了。

    通常来说,住持是指有一定规模的寺,还没有经过批准举行寺主升座的仪式,对这种寺主的称呼。方丈是对大的寺,又举行了寺主升座的仪式的寺主的称呼。现在大寺寺主住的地方通常是一座楼,跟有没有道,有没有德已经不再有关系,大都只是跟寺主的工作需要和名声地位相匹配。

    如果不是从住持僧宝的立场定位寺主的称为,不知道管理寺的在家人能不能称住持或方丈?
 
    你觉得按过去的标准称呼寺主呢,还是以现在的标准?还是带点朦胧的感觉,出家的大寺的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