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闭关---星云大师
闭关是佛教修行法门之一,主要目的是要修行人,将妄动散乱的身心关闭凝注起来,断除纷扰俗念,养深积厚,将来能够利益群生。但是有些人才初学道,就马上要到深山闭关,逃避人间责任,成为懒惰的藉口。或者,也的确有人闭关悟道,可是他却不管世事,不发心弘法,不愿广度众生,维摩詰居士批评这类的行者叫「蕉芽败种」,佛陀喝斥他们是「自了汉」。什麼才是闭关的真义呢?有以下四点:
第一、关闭六根贼:《法句经》中,佛陀以「龟为护命,将头尾四足缩藏於甲壳中」的譬喻,教导众生应收摄六根,不为外界六尘所害。唐朝张拙云:「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云遮天。」六根像盗贼一般住在我们身体裡,让我们迷於痴惑瞋爱,因此修行最要紧的一件事,就是要「密护根门」,转六根贼为六波罗蜜,自能脱离苦海。
第二、禁遏妄想心:人类因为有思想而进步,但是思想有时也像污水一样,必需净化,才能供人饮用。尤其我们每日生活在妄想中,忘失自己本性光明,身披宝冠缨络,却甘愿随烦恼起舞、流轮。因此,吾人应提起正念,遏止妄念奔驰,明白一切事相生灭变化,如梦幻影像,远离颠倒妄想,才能心无罣碍,远离一切怖畏。
第三、正观三毒贼:佛教指出,贪瞋痴烦恼通摄三界,它危害众生出世善心最甚,让有情受苦而不得出离,所以称为「三毒」。《原人论》说:「三毒繫意,发动身口,造一切业。」佛陀开示四圣諦、八正道、十二因缘等,就是在教化众生远离贪瞋痴邪见,吾人应以闻思修正见正观,知世间苦,乐出世法,拔除三毒根本,才能获得永恆的利益与安乐。
第四、清净身口意:要清净身口意三业,最简单的法门就是「三好运动酖酖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此外,《普门品》当中也说口常称诵、心常忆念,身行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能蒙受利益。三业清净,就能离诸障惑,三业清净,就能出生力量,人生就能自我健全,自我提升。
禅门里有谓:「不破参,不闭关;不开悟,不住山。」吾人修行要先福慧资粮具足,才谈得上住山闭关。否则一个人在关房中,心不能自在安住,充满种种贪瞋愚痴、执著罣碍,那也不算闭关;严重者知见不对,盲修瞎练而走火入魔,也时有所闻。因此真正的闭关要能做到:
第一、关闭六根贼,
第二、禁遏妄想心,
第三、正观三毒贼,
第四、清净身口意。
本文转自佛光山网站
“闭关” 的真实含义
弟子:请问闭关的意义为何?弟子若想进去做闭关的话,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仁波切答: 身静语静与意静 此句意为我们的身口意都必须与尘嚣隔离,保持止静的状态。有许多人虽然在闭关,但心却游荡到城市。因此,在闭关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心要能远离尘嚣与妄念。有许多人在闭关时,心到处飘游。因此,这样的闭关是不会产生什么效益的。但也有人虽身处大城市中,心却保持在当下,住于自性之中。这才是真正的闭关。因此,重点乃在于心要能离喧避静。 帝洛瑜士住城中 因此,人虽住大城市中,但还是有可能做到像在闭一个最成功的关一样。 诸多长年闭关者 有许多闭长关的人,在结束准备出关时,却变得十分惑迷浮躁,心智狂乱且生起许多疑忌。这种事情以前发生过,也有不少人曾产生过这样的问题。因此,当心能离喧止静时,才是最至高无上的,而唯一的方法便是做好摄心的修行。心必须住于其自身,心若能离喧止静,才是最好的闭关。 本文转自心地家园
三门必处隐蔽境
身虽言曰入闭关
心却常往城市逃
心能离喧始无上
虽侍淫女榨芝麻
然已完全了心性
虽住喧哗闹市中
心摄静止如关中
出关时刻到来时
气躁心狂且生疑
心能止静始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