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们在还未修行前就要发愿,为家中、工作环境中,
乃至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的处境、利益着想,
这种不为自己、舍我的精神,便是度众生的态度。
用这种舍我的观念修行禅法,
不仅可得到身心安定的利益,也可能得到彻悟的境界。
发起弘愿 誓愿成佛
在修行之前,在修行期间,必定要发起大愿心来。愿有通愿及别愿,通愿是四弘誓愿,凡是学禅的人,若不发四弘誓愿,纵然得定,也不能得禅;别愿则除四弘誓愿之外,另外随著个人的心愿如何便发何愿。所谓四弘誓愿是:
⑴(一)众生无边誓愿度:禅的修行者,目的在于放下自私的小我及骄傲的大我,所以修行一开始,就要发愿度众生,自己修行固是为了广度一切众生,也愿一切众生皆因佛法得度生死苦海。
(二)烦恼无尽誓愿断:度众生,必须自除烦恼,同时也助他人断除烦恼。生死之苦,是从烦恼产生,烦恼不外来自个人的心理的、生理的、社会关系的和自然环境的。人有种种因缘的种种烦恼,然以心理的烦恼为其根本,所以发愿断烦恼的愿力,其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断除烦恼的方法。
⑶(三) 法门无量誓愿学:作为个人修行的方法,应当一门深入,不宜杂修杂行。一门深入,只要方法的本身没有错误,持久修行,必有效果;杂修杂行,能够成就善业,不易成就解脱业。但在任何一门修行方法之中,也必含有无量法门,同为修行禅的方法,禅虽以无门为门,由于众生根机,千差万别,禅机的运用,也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所以,为了自度以及度人,必须博学无量法门。
(四)佛道无上誓愿成:以无量法门,断无尽烦恼,度无边众生之后,无上的佛道,也必自然成熟。所以禅的修行者,以度众生为最要紧,誓愿成佛乃是最后的目标。
以上的四大弘愿之中,实已包括了作为一个伟大的禅者所应具的各种条件;能度无边众生,是大慈悲行;能断无尽烦恼,是大勇猛行;能学无量法门,是大智能行;能成无上佛道,是大无畏行。
摘自《禅的体验·禅的开示》
******************************
众生无边誓愿度
修行佛法,如果是个人自修,只要就一个法门努力修持即可,便是一门深入。可是,要度众生,就不是这样,不同的众生,得用不同的方法以适应他们。因此,越多的众生,需要的佛法便越多。
自修的人,如果自觉满足,很少有再求上进的心。唯有和其它人接触,面对各种不同程度、不同身分的人时,便会发觉自己修行的工夫不够、深度不够、福报不够、智能不够;因此,渴望再努力吸收佛法,像一块小海绵变成大海绵,甚至像一个无限大的海绵一般,可能吸尽所有海水,学尽一切佛法,有这样的体验,便是和佛法有缘的有缘人。这种缘,不是一条垂直线,是纵横交错的、四面八方的缘,因此,度的众生也多。
借光又发光,普照一切
所以,菩萨经过无量劫,仍在度有缘众生。初地以上的菩萨,遍一切处,众生有少许缘,便立即与其感应;我曾说过,学佛的人要花时间训练自己像磁铁一样,吸引众生都成有缘人,再接触、薰陶他,自然而然对方便会接纳佛法。
有人曾问我说:「一个人的体力、智能力、财力,都是有限的,而众生无边,怎么可能度尽呢?」这不用担心,从初发心到成佛,称为三只百劫,度众生是在这段时间,并非在短短一生中就要度尽众生。自己力量有限,度有限的众生,力量越大,度的众生越多、范围越广。因此,为广度众生,便需要修行。譬如电瓶充满电,才能发光,又如太阳能电池借太阳光充电发光;修行,就好象是充电,用佛法充电,既借光又发光。
不过凡夫度众生有限,八地以上的菩萨,则能于同一时间分身千百亿身,度千百亿人,权巧方便或用物质施予,或以精神救济。
有人问我:「已经有许多佛成佛,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没有被度呢?」我说,佛法如阳光,太阳升起,普照大地万物,有的直接承受阳光,有的间接吸收热气,即使是长年在海中、地下的生物,也间接因有阳光的存在而生存。
修学佛法广度有缘
释迦牟尼佛修行三大阿僧只劫的菩萨道,以身心帮助众生,以言行教化众生,如阳光一般普照于一切众生。又如食米,经由栽种的人、贩米的人、发明割稻机的人、改良品种的人、制造工具的人、改良肥料的人及延续稻种的人等过程,已有许多人和我们产生关系,不论直接或间接,这种关系一直延续著。
所以,佛菩萨从无量劫以来,对于已度、应度、未度的众生,或在物质上,或在精神上,皆已种了得度的因缘,并且已经直接或间接度了一切众生。
禅的最高目的是「无我」,禅的修行是无上法门,是究竟的上乘法,上乘法必定是菩萨道、佛道。仅为自己的生活饮食温饱而忙碌者,是下等人;仅为自己身心得安乐自在者,是中等人;无相无我者,是上等人。所以未发度众生愿,仅为自己出离苦难才修行,至多是中等人,只能成为阿罗汉,不能成为菩萨、佛。
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前的最后一生,就是因为看到众生有生老病死苦及各种灾难,为了解救在苦难中的众生,所以舍身发愿出家修行,寻求方法救济众生,最后究竟成佛。
我们在还未修行前就要发愿,为家中、工作环境中,乃至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的处境、利益着想,这种不为自己、舍我的精神,便是度众生的态度。用这种舍我的观念修行禅法,不仅可得到身心安定的利益,也可能得到彻悟的境界。
因此,发「四弘誓愿」,舍我度众,是学佛者的基本教育,也是修禅者的基本条件。
摘自《四弘誓愿讲记》
摘自《四弘誓愿讲记》 作者:圣严法师 法鼓杂志134期 2001/2/1 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