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业力、愿力与功德
Karma、willing power and contribution
作者:网络 发布时间:2008-4-21
禅定
梦境和幻化
善行
他力
出世间道的修行方法
业力理论用来解释世间现象和因果轮回,佛教中还有一些类似的理论被用来说明修行中的各种问题和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前者是解释世间现象的业力理论,后者是出世间的业力理论。深入分析还可看出,世间的业力理论更强调业力载有信息决定果报一面,而出世间的理论一般更强调超越束缚的一面,也就是前者强调业,后者强调力。
功德
功德与福德
小乘又名声闻乘,以听闻佛法修成阿罗汉果为目的,大乘又名菩萨乘,以长劫修菩萨行成就佛果为目的。小乘争取一生证果解脱生死,重视戒定慧的直接效果。菩萨道要长劫修行,戒定慧在一生中的效果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要通过这种修行成就功德,要经过长劫修行才能功德圆满成就佛果。就短时间来看,由于无量劫来造业的影响,菩萨在一些生中的果报和修行程度是可能起伏波动的,要在很长时间尺度才能看出向上的趋势。从这个角度看,功德相当于一类特殊的业力,是能够感得佛果的业力。小乘是不管无始以来积累的业力,希望以今生修行的力量抵抗无始以来的业力,打破业力之轮,不再受生,解脱生死。而大乘佛教则是经过长久修行转业力为功德,成就佛果。
汉传佛教中有很多人认为,以无所求、无相、无所得的发心而行布施、持戒等所得是无漏功德,能引发出世间的圣果。以有所求、有相、有所得的发心而行所得的是有漏的福德,只能引发人天善报。梁武帝见达磨的一段问答对这种思想的流行起了很大作用。梁武帝问“我造寺建塔有多大功德?”达磨回答“并无功德。”很多人对此的解释是,因为梁武帝以有相的发心做这些事,只能修福而没有功德。福德只能感得人天善报,含义接近善业。但福德和功德相对,常常指按佛教的布施供养等方法修行,但由于发心不纯未修成无漏功德只修成人天福德,所以福德又不同于一般的善业。
这种功德与福德的区分有一定道理,但对初学者来说不必过份强调。福德就算不是功德,至少也是随顺功德的。即便发心不纯修成有漏福德,至少也可以对治粗重的恶业,可以感得未来相对好的条件,有利于继续进修。如果一味强调有漏福德没有价值,而初发心人乃至尚未开悟的人都不能真正做到以无相、无所得之心修六度,根本无力修严格意义上的功德,等于堵住了初发心者的修行之路。所以在经典中对福德与功德的两个词并不做严格区分。
这样理解,似乎可以把业力分为无漏清净业力和有漏染污业力。清净业力就是功德,染污业力也就是一般所说的业力,包括动业和不动业,动业中又包括善业、恶业和无记业。恶业感得三恶道的果报,善业感得三善道果报,不动业感得诸禅天的果报,清净业力也就是功德感得佛果。而福德则是不够清净的功德,只能感得人天善果。
愿力
还有一个与业力有关的概念为愿力。一般众生投生到某个世界某一道中是业力的作用,而已经修到很高程度的大菩萨为了度众生也会在各道中受生,他们不是由于业报,而是由愿力。他们度众生的悲愿产生了一种力量,使他们生于这个世界。这种情况下愿力的作用和业力很象,但性质不同。另外,禅定修行较高的人,死后可以不受业力左右,十方佛土随愿受生,这也是一种愿力。一般人的愿力微弱,很容易被业力所转,不能把握自己的去处。净土宗又提出一种方便法门,可以靠阿弥陀佛接引,自身愿力和阿弥陀佛的接引相配合,一般人也可以有往生净土的机会。
他力
世间神灵的他力
通过咒语、手印、像、符号等方式可以和其它众生发生感应并借助他们的力量。各种宗教都有这类方法,根据所感应的力量来源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等级。比如,道家的符禄派在修行时大量使用和非人的众生沟通的方法,沟通范围从低级的鬼神到高级的天神都有。这些非人众生有的对人有利有的有害,他们对哪些有益哪些有害有详细了解,并有一套系统的方法。
一般讲,越是正统的、层次高的道派越重视那些比较高的神,而急求速成的旁门则喜欢和低级鬼神沟通。有些他力能提升修法者的修行境界,修法者可以借助这些力量修行。比如,道家正一派用符禄的方法来修炼,最终目标和其它道派类似,也是修成神仙。由于其修法中使用了他力,故比内丹术更为神秘,属于道教中秘传的知识。
本愿力
佛菩萨的本愿力是佛菩萨在因地发下大愿,再经长久的修行成就的力量,众生恭敬、供养、礼拜佛菩萨和持诵名号就会获得功德。阿弥陀佛在因地曾发四十八愿,依此愿力成就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净土,众生念阿弥陀佛名号就会得到阿弥陀佛接引,往生极乐世界。不同的佛在因地发愿不同,成佛后所处国土、所度众生及度生方便也不相同,念诵佛名的利益也不相同。
加持力
加持力和本愿力都是来自佛菩萨的给众生以某种利益的力量,这两种力量既相似又有差别。
他力的神通力理解
对加持力最粗浅的理解是把它理解为某种神通力,而神通不敌业力,只能在果上折补损益,不能从因上根本改变业力。业力感果的过程中也总要通过一定的机制,如一个病人由于有大的善业病当治愈,而在事相上的表现可能是遇到一个好大夫或一种好药,把他的病治好了。如果遇到一个气功师发功把病治好了,则这种功的作用也相当于吃药,只不过是一种特殊的药。
有人认为加持力也相当于一种特殊的药或功力,可以帮人解除病苦或达到别的效果,但不能根本改变业力。如《了凡四训》中,了凡先生改变命运根本上是靠善行,但在善行还未修够之前可以靠许愿和持诵准提真言预先实现愿望,然后再把许下的善行慢慢补上,形象的说是把准提真言当成一种向命运申请贷款的方法。
他力的大神通力和果地功德理解
密宗认为,真言带来消除病苦或别的利益只是佛菩萨为度众生施设的方便,就象药外面的糖衣,真正的加持力是在潜移默化中消灭众生心中的烦恼障和所知障,业障消除众生本具的功德自然开显,从这个意义上说持诵真言也有很大功德。也就是说佛菩萨的加持力不同于世间神灵的神通力,它不仅能转变外境境界,还能直接转化众生的业力,是一种大神通力。
本文转自网络 (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