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欲与离欲----印顺法师 

Desire and out of desire-Master Yin Shun

作者:印顺法师      发布时间:2008-2-20

一 「欲」是什么

   「欲」是什么,一般佛教界(通俗的佛教),缺乏明确的界说。有说是欲望;有解说为难填的「慾」壑。不问欲是什么,总之是都把欲看作可咒诅的、应厌离的。当然,「离欲」、「断欲」、「呵弃诸欲」等,是佛所一再开示的,毫无疑问。但如无简别的,解说为断绝欲望,这就难怪──世间学者要把佛法的人生态度‧看作向后勦绝;佛教徒自身,也流于消极而奄奄无生气了!对于「欲」,无论是为了自修、为了佛教,佛教界是应该认清而有一正确态度的!

   佛法中,本有「善法欲」,为信修趣证的重要因素。然「善法欲」一词,非常生疏,而大家只是着重于染欲的厌离。这也许有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吧!在中国古典中,欲是偏重于秽染的。如说:「欲不可纵」;「惩忿窒慾」;「不见可欲,使心不乱」等。这点,姑附记于此。

   现在,先从杂染的欲来说。说到「欲」,便应留意到「离欲」。欲与离欲,佛法中有广狭二义。一、广义是:如经上说:「能离欲界欲,及离色界欲;入真谛现观,能离一切欲」。这是通称三界修所断烦恼(思惑)为欲;离欲,即断尽一切修惑而究竟解脱。所以圣弥勒说:「离欲者,谓于修道离欲究竟」;「修道所断一切行断,名离欲界」。二、狭义是指欲界修惑而说,如修得初禅,必须「离欲及恶不善法」。从「欲」的字义去考究,相信欲的本义,确是约欲界而说。欲界,无疑是染欲最强的,尤其是男女欲,所以称为欲界。佛经中,凡与上界烦恼相对的欲界烦恼,每以欲立名。如三爱中,对「有爱」而立「欲爱」;七随眠中,对「有贪」而立「欲贪」;三漏中有「欲漏」;四瀑流中有「欲瀑流」。可是,这虽说是欲的本义,也可说是欲的浅义。在印度旧有的宗教思想中,人间,(欲)天上,魔宫,都是有男女欲的,都是生死而无常的。超过了这,便到达常恆自在喜乐的梵界。但依佛陀的如实知见,认为离此人、天、魔──欲界而到达的梵界,还没有出离生死,并非究竟。这种繫缚生死的(梵天以上的)惑力,也就叫做欲,所以立为三界欲。要断尽三界的修惑,才是究竟的无欲界,才是究竟的解脱。

   在三界中,欲是侧重于欲界的。但在烦恼中,欲是侧重于「爱行」的。这是说:佛说的生死根本,不外乎无明与爱。如约三界来说,从来的小乘、大乘,都一致的分为二类:见道所断的,见行的认识错误;修道所断的,爱行的情意倒乱。如就欲界人类,发展得明显来说(馀界,馀趣,或由于定力所伏,或由于知识蒙昧,都不显了),那便是见与欲了。佛说:以欲为本,所以民民共诤,王王共诤。以见为本,所以宗教师也彼此相诤。欲是爱行的,有时与贪爱并无多大差别,如说:「贪异名者,……亦名为欲」。「彼爱,亦名希求,亦名欣欲」。不过从其特性而说:欲是「于彼彼境界随趣希乐」,有着向外(实也通于向内)希求的特性。而爱是更重于希求自体的存在。贪,是「于受用喜乐坚着」,现出染着而恋恋不捨的情形。总之,约染欲来说,欲与贪及爱,大致是相同的,不过欲特重于欲界的物欲(向外希乐)。

 
二 事欲的分折

   从欲界人类的欲来说,一般都分为「五欲」,即眼、耳、鼻、舌、身识,由于触对妙色(色彩,形态,动作)、声、香、味、触──五种可意的境界,所引起喜乐希求,耽着不捨的欲。还有男女淫欲,是触欲所摄,也通于色声香欲。这是欲界所特有的,但欲天的淫欲极轻,旁生等也不因此引起过重的忧苦;而人类的男女欲,显然的成为社会一大问题,有着无边欢笑,而实在是包含着无数眼泪。爱欲的「味」最深,「过患」也最重,所以「出离」的道,最为佛法所重视。五欲及淫欲,为欲界的特徵,实也就是人类最主要的欲事。

   如随事分类,经论所说极多,最扼要的,是「三种受欲者圆满差别」。三种是:「一、资产圆满;二、自体圆满;三、广大殊胜有情供养圆满」。人类有了自体──身心的存在,即对于自体有圆满欲。有自体,不能没有物资的生活,所以有资产的圆满欲。生就不能没有父母,有家庭,有社会,自然会引发广大的眷属圆满欲。这是以自体为本,而对于自身、社会、物资所起的爱欲。这三种受欲圆满,也是互相关涉的,如饮食欲,属于物资欲,然「乐受欲者,为受诸欲,食于所食」。诸欲,即为了「倡荡」(淫欲),为了「憍逸」(少壮、无病、长寿),为了「饰好」、「端严」(姿色的美好)。其中除了淫欲,都与自体有关;自体圆满,就是保持青春,体力勇健,形色端严,寿命延长,以及未来生命的永续。

   与自体相对的有情与资产,即境界欲,略有摄受与资用二门。摄受,是摄属为自己的,是佔有欲。资用是成为身心所受用的,是享受欲、支配欲。摄受的,可以成为资用的;但如荒郊的野花,你并不摄受他,并没有把他看作自己的私有物,却可以受用他的美色与芳香。又如存在银行的存款,是属于你的,可是在这生中,你不一定能使用他。积穀千仓的食物,也如此。经论中,有七摄受事,六种所摄受事,十种身资具,四资具,六种别欲,十种贪事等种种分类,总括的列如下表:


                                        ┌色
                                        │聲
        約法假說(五陰世間)──────┤香
                                        │味
                                        │觸
                                        └(法)
                                        ┌父母
                                        │夫妻
                                        │兒女
                                        │僕使
                                        │親友─兄弟‧師生‧僚屬……
                                        │牛‧馬……
                                        │土地─山‧水‧田‧園
                                   攝受 ┤房舍
                                 /  |   │庫藏─金銀‧珠寶‧穀物……
                         ┌眷屬 /   |   │邸肆
                         │     \   |   │作業─經商‧從政‧力農……
                         │      \ /    └福業─社會福利‧弘通佛教……
                         │       /\    ┌飲食
                         │      /  |   │車乘
                         │     /   |   │衣服
             (有情世間)│資產 \   |   │嚴飾具
     約受假說            ┤      \  |   │歌舞‧戲樂‧博奕……
             (器 世 間)│        資用 ┤華鬘‧塗末……
                         │             │雜物─傢具‧玩具……
                         │             │光明
                         │             │宅舍‧床榻……(憩息)
│ │男女受行─淫欲‧承事‧侍衛……
                         │             │滋長─運動‧按摩……
                         │             └清淨─澡浴‧潔淨……
                         └自體 ─────色‧力‧健‧壽‧生命永續

转自正觉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