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名词:结使的含义及其烦恼异名
Buddhist term: The meaning of knot and its synonym of trouble
作者:网络 发布时间:2008-2-20
结 使
结使,也简单称为结,它是一类能够束缚众生的心、结集生死,而使众生不得出离生死流转的烦恼。
从典籍上看,诸结说最初见于《四阿含经》。《中阿含经》卷三十三说众生有悭、嫉二结,《杂阿含经》卷三十二说众生有爱、恚、无明三结(《俱舍论》卷二十一同),《增一阿含经》卷十七说众生有身邪、戒盗、疑三结(《大毗婆娑论》卷四十六,《显扬圣教论》卷十六说同),《增一阿含经》卷二十说众生有欲、瞋恚、愚痴、利养四结(《成实论》卷十说众生有贪身、恚身、戒取身、贪著是实取身四结),《中阿含经》卷五十六说众生有贪、瞋、慢、嫉、悭五结(《发智论》卷三、《集异门足论》卷十二、《大毗婆娑论》卷四十九、《俱舍论》卷二十一同)。《辨中边论》卷上说众生有爱、恚、慢、无明、见、取、疑、嫉、悭九结(《发智论》卷三、《成实论》卷十二、《俱舍论》卷二十一、《杂集论》卷六同)。总之,这一些结使都是系缚众生的身心,使众生永远沉沦于生死流转的烦恼。
众生生死流转的主因是“业”,而诸结为它的增上缘。众生的生死流转,不出乎这个世界,由于众生自身的造业不同,对它的感受也不一样。这世界可分为三种:一、欲界,二、色界,三、无色界,即所谓三界。其中欲界是比较低级的世界,又叫做下界,色界与无色界是比较高级的世界,又叫做上二界。在三界中,有五种结是束缚众生在欲界中的烦恼,有五种结是束缚众生在色界与无色界中的烦恼要素,这样就有五下分结与五上分结。
五下分结——是随顺欲界生死的烦恼里主要的五种:一、欲贪,二、瞋恚,三、身见,四、戒禁取见,五、疑。
这五种里欲贪是对于事物贪求的欲望;瞋恚是对于所追求的事物达不到目的而发生的忿怒;身见是于自身执着为我的见;戒禁取见是听闻异端邪说之后,不加思索,就把它所规定的种种“戒”和“禁”以及“戒”和“禁”所依附的物我认为最胜而能得无上清净的妙法;疑是被欲望所迷惑,对于正法及生疑惑不信的心理。这五种系缚欲界众生的“结使”,因为它具备“四下”的意思,所以叫“五下分结”。第一,是界下,贪欲、瞋恚这些“结使”惟限于欲界,不在上二界;第二,是果下,由贪瞋戒取这些“结使”为因,能招受“三涂”下劣的恶果;第三,是人下,身见戒取与疑等“结使”,只有凡夫才有,圣人是不会有的;第四,所障下,身见戒取与疑仅能障碍初果。
其次五上分结——是随顺色界无色界生死的烦恼里主要的五种:一、无明,二、慢,三、掉举,四、色贪,五、无色贪。
这里面无明不是根本无明,而只是说由于痴暗不明义理的那种烦恼;慢是骄傲自满,盛气凌人;掉举是躁动嬉戏;色贪是对于色界的贪爱;无色贪是对于无色界的贪爱。这五种系缚色界无色界众生的“结使”,因为具备“三上”的意义,所以叫做“五上分结”。第一,是界上,无明等五种“结使”均在上二界即色界、无色界中生起;第二,人上,无明等五种“结使”均是“学人”所起的烦恼;第三,所障上,无明等五种“结使”都能障碍“无学”上果。由于有“五下分结”为“业”的增上缘,众生便长此为欲界系缚不能超脱;由于有“五上分结”为“业”的增上缘,众生便长此为色界、无色界所系缚不能超脱。总之,依于上下分结,众生就不得不长此生死流转于“三界”。
(田光烈)
【九十八使】 见谛门八十八使
欲界有三十二使
色界有二十八使
无色界二十八使
思惟门十使 欲界有四使 色界有三使 无色界有三使
次十使而辨九十八使者。正为见思两道惑障不同。欲使修观之者。精识所治之惑。断伏无滥。故教门历三界五行。细分别十使。则有九十八也。亦名九十八烦恼。通名为使。名烦恼者。类如前释。若离九十八使。则出一切烦恼。今依数人明九十八使也。若成实论人。所解则异也 见谛惑欲界三十二使 苦谛下具有十使。集谛下有七使。除身见边见戒取。灭谛下有七使。亦除身见边见戒取。道谛下有八使。但除身见边见。故欲界四行下。合有三十二使 见谛惑色界二十八使 苦谛下有九使除嗔。集谛下有六使除嗔。及除身见边见戒取。灭谛下有六使。亦除嗔及身见边见戒取。道谛下有七使。亦除嗔使及身见边见。故色界四行下。合有二十八使也 见谛惑无色界二十八使 苦谛下有九使。集谛下有六使。灭谛下有六使。道谛下有七使。若取若除。皆如色界中分别。故无色界四行下。合二十八使。合三界四谛下。有八十八使。并是能障见谛之惑。为须陀洹见道之所断也。分别使相略说。并如前十使章门辨也 思惟惑欲界四使 一贪使。二嗔使。三痴使。四慢使 此使从斯陀含向。入修道断。乃至阿那含果。九品方尽 思惟惑色界三使 一贪使。二痴使。三慢使 此三使并是阿罗汉向。用修道智断也 思惟惑无色界三使 一贪使。二痴使。三慢使 故三界思惟惑合有十使。足前见谛。合为九十八使。但此三使亦是阿罗汉向断。至果方尽也 次此应广出诸烦恼科目。所谓三漏。四流。四缚。八邪。八倒。九结。九恼。十缠。乃至五百烦恼。八万四千诸尘劳门。及恒沙等数烦恼。皆从见爱九十八使。离合而辨。若具出科目(云云)。今略出数科。足以显教门明烦恼离合惑障润生之法。诸烦恼科目。至第六卷中。别当更随要而出 烦恼有多种异名,下表列出了其中的一部分。“漏”作为烦恼的异名,使用得比较广泛。凡人自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门漏泄烦恼,故名烦恼为漏,因此说有漏皆苦。有漏与无漏相对,戒、定、慧三学被称为三无漏学。若以圣智断尽此烦恼,则谓之漏尽,因此六神通里有与之对应的漏尽通。
这些异名非常生动,是烦恼一词的形象化注解,众生百态尽入其中。烦恼
烦恼的部分异名:
|
本文转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