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钟楼前唐开元碑碑阴刻有“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画面是释迦、孔子、老子三圣合体像。这块碑在钟楼前,是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明瘾之子朱载请所立的《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碑上刻有有“混元三教九流图赞”,图成圆形,正面看是一位双手捧着“九流混元图”的佛祖释迦,但分开左右观看,佛祖左耳处,是头着道冠的道家老子侧身像,其右耳处却是有儒冠的儒家孔子侧身像,三体合一,圆润相融。赞语略曰:
“佛教见性,道教保命, 儒教明伦,纲常是正,
农流务本,墨流备世,名流责实,法流辅制。
各有所施,一以贯之。三教一体,九流一源。
百家一理,万法一门。”
另有一联为:“才分天地人总属一理,教有儒释道终归一途”。由此可以窥见三教在少林寺已熔铸一炉,使他具有特殊的魅力。
注:
释迦、孔子、老子,三圣合一,共捧一“九流混元图”,图上九曲河流的尽头各联荷花,意喻三教九流、诸源合一。整个画面布局巧妙,和睦喜气。
碑文中写到:“三教一体,九流一源;百家一理,万法一门。”体现了三教合流、和睦相处的思想宗旨。
儒释道三位圣人,终于站到了一起。由三教斗争、三教论衡,最后是三教合一。该碑不但反映了嵩山是佛道儒三教荟萃之地,三教合流万法一门之处,同时也在向人们昭示着华夏文化的包容与博大。
但时至今日,三教还是各唱各的调,三教合一至今未能走到一起,众说纷纭,争执未果。其实,各路仙佛都是世人按人间的模式设定,为维护本阶级利益,也大都从安定社会的目的出发,主张行善、和平、爱国,反对暴力,这也就足够了,遵儒正己,以心见佛、以义守道也就是了;更何况,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无为而治,无约而行,则就达到人性的最高境界,即无佛有佛,无道守道,儒心自在了。
本文搜集自网络,经本站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