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天没有打理我的博客了。这些天,我有意识地沉淀下来,集中精力思考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其中一个就是学佛精进的问题。
说来,我接触佛法也有不少年了,大经、小经也读了数部,法师大德的讲经光盘更是看了不少。我从排斥佛法到理解佛法,再到喜欢上佛法,由一个无神论者到一个佛教徒,这样的转变经历了几年的时间,虽不彻底,但总算是有所进步。不过说到修行,就谈不上了。因此,自命不凡的老毛病经常复发,本来学佛就不精进,还想去“点拨”别人,现在想来挺可笑的。自以为这是在弘法,其实是有意无意地误导别人,且不要说功德,不造罪业就算是不错了。
说道精进,首先要明白什么是精进。以我的理解,精进,首先是精,其次才是进。精,是方向,进,是结果,只有精才可能进。我们看到不少同修,天天都在求精进,但有的效果并不明显,原因何在?大德们常说,“佛法贵精不贵多”,你要是真的精通,就可以“一经通一切经通”!问题的关键是:你是不是真的精通?这也正是我的问题之所在。其实,学佛不一定求多,作为一般学佛者,懂得一些佛教的基本知识,念好一句佛号也就够了。学得太多太杂,势必太肤浅。学佛不光是学习有关佛教的知识,更主要的是以佛为榜样修正自己的行为。片面求广,不是学佛的“精进”,而是“杂进”,当然效果不彰。
我们要想有成就,应该怎么做?是广学多闻,还是一门深入?这两条路都有人走过。自古以来,总的看,走一门深入这个路子成就的人要比广学多闻的人成就的多,这是为什么?因为走广学多闻的路,成功者多属于那些具有特殊天赋、善根深厚的极少数人,不是一般的人所能成就的,我们大多数人只是中下根性,选择此路只能是“空有知识一大筐,成佛路上无指望”,即便你学成了一个佛学家又有何用,还不是徒劳而回,白耽误工夫? 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了脱生死,成佛利生,与其在那里绕圈子,不如直取近路。
佛学与学佛绝对是两码事,前者是有关佛教的学问,它的重点是学问,与修行无关;后者是以佛为榜样,做佛的学生,重点在修行(修正自己的行为),理论的探讨则是次要的。历史上曾有不少佛学家,如苏东坡、梁启超,他们的佛学知识和佛学理论恐怕是少有人能与之PK的,但是他们都没有修成正果。然而,不少目不识丁的“愚公愚婆”却多有成就者。由此可见,学佛必须走“一门深入”的路子。
学佛八万四千法门,到底哪一个法门最好?从理论上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但是具体到某一个人来讲,就不一样了。我们每个人的根性不同,聪明智慧不同,有些法门我们修学起来方便,有些法门我们修学起来就很困难,所以,难易不在于法门,在于个人的根性!我们大多数人还是应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法门,一门深入地修学下去,这样才容易成就。什么是最好的法门?最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法门。
我常常看到不少学佛者为选择法门犯愁,今天听张三说学净土好,他开始学净土,后来听李四说学参禅好,他随之转头去学参禅,再后来,又听王五说念咒好,随之他又改为持咒,其结果自然是哪个都没有学好。其实,这也是我初学佛时所经历过的。有时弯路必须要走,但是不能总走弯路,接受前车之鉴,可以少走弯路。
我们学佛不能沿用学知识的路子,学知识,一般是从博开始,由博而专,如金字塔形。与学知识相反,学佛是个倒金字塔形,应该先专后博,在博的基础上再去求精,恰如植树,一棵树苗栽上去,先不要期望它枝繁叶茂,只求它根部发达,只要它的根深扎泥土,枝繁叶茂只是迟早的事。我们学佛求得是因而不是果,把根基打好,这就是最好的因,所以,对“精进”这两个字,我们要认真地去体会,切不可盲目去追求它。
我也愚痴,以上管见,不想误导别人,只是想谈一谈我的所思所想。
转自佛教在线http://blog.fjnet.com/sbrj/200907/t20090720_128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