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寺院里的“迷信” 

  Superstitious in the temple  

作者:自如     发布时间:2012-02-15

    大多数的人对于寺院的印象,多流于求神拜佛的一个迷信的地方。 发展到今天,寺院更多的成为人们心目中历史的的景观。

    连佛教徒自己也要恰恰算算,求福祈愿消灾免难的。有的寺院为了利铲邪见,坚决守本分清净,只做些法会法事(那其实唯物的现代看也是迷信的)。而有的寺庙,则更多了些方便。

    对于修行人而言,也是众生,所以,没有修成就出轮回之前,人人都有业障。

   那么进了庙门的凡夫们,一定是有了烦恼难心的事,才走进这个自己并不真正了解的世界,实在没有招了,指望精神上得到一点寄托,宗教最浅显的作用就是给人精神的依靠。

   凡夫来寺庙里无非为了消灾免难求福求事,人家也没到想要解脱的地步,跟他讲什么四大皆空一切如幻啊,让他放下,他不吓跑才怪。因为他是凡夫,还在六道内,也没有那么高的境界,也还没有满足于现状,命理学当然有定数可恰算。他只想过的更好,所以,某些手段对他们还是有用的,烧点香啊嗑嗑头啊有时候也还是有点用的,心诚则灵并且恭敬如礼的也是善根所现。况民间的烧纸习俗,我想肯定也不是因为迷信才胡编乱造的方法,至少能说明六道是存在的。正如观里的刘明生长老曾面对以佛教教理询问的信徒:“寺院里这样的方法,不是迷信么?”,刘长老说:“迷信?迷人就得用迷法,明白人就得用明法,要是没人来问,我就没法儿了”...呵呵 。
 
    如果一个饿鬼饥渴难忍,这时候你给他本书,那绝对是不管用的,他大概只想吃饭或者要钱。所以观世音菩萨有:“我若向刀山,刀山自摧折;我若向饿鬼,饿鬼自饱满...”这样伟大的愿力。想象一下如果你的亲人进了监狱承受痛苦,你是不是希望他早点出来呢?如果你承认六道存在,那么同样的地狱或者鬼道里也可能会有你的亲人。因而寺院里就有些超度,忏悔等消除业障的手段和方法,当然作为出家人要说明原因,如理如法的引导些做人的守则,防非止恶,解决的根本还是要多种植善根。

     比如你欠人家债(这个债可不一定是人道的哦),要么先屏蔽一下,要么就还了利索。当然你有决心信心实力,也可以咬牙挺过去的。所以老道师父说这是拌脚的,打扫干净了不更好修么,别总一天天大乘大乘的。为了了业,只要有效,无论什么方法手段,能更开心一点总会比烦恼更好。 


    何况正是这样的方便,也养活寺院上老下小,出家人当这种布施,也算是给众生的长远培福了。当然有些众生不一定有这样的认识,也不一定知道布施这么回事,很多的人进了寺庙如同交易一样的心理,甚或有破财免灾般的心疼,其实那样的交钱到庙,出家人也不愿意收。。。

    但是,布施到寺院里的,培植世间福兼结出世缘。所以佛教徒都是有福气的人。没有福的人,就是没有善根的人。能闻遇佛法才是最大的福报,因为只要有种子,早晚要开花。

    来寺院求道的人,能有几个?况且求道者大都清高,视金钱如粪土,浩然正气固可贵,可是忽略了布施的因缘,报得的世间资粮不足以潦生,度人何其难也?有一多年亲近的大善知识曾经给我讲:禅宗修行有很多人流于偏空知见的,来到世间日子就过的紧巴巴的,所以日子拮据。。。呵呵,这话转给几个师兄听,哑然失笑,的确有些不屑,但也拿不出应对。但仔细想来,确实自己也曾经热衷于做一个佛教的教棍,而忽略了为人民服务这样一个需要付出实践的行动。

    其实我想不仅仅这么点事。。。

    言归正传。

    个人的想法,寺院里的方便,从究竟意义上来看,是迷信。

    但是菩萨的慈和悲: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悲是拔苦,与众生一起受苦,替众生承当;慈是与乐,给众生快乐。迷信的方法总归是空,当下就是如幻的境界,所以迷不迷信也没什么分别,都是因缘。

    “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世间,自然是什么道的众生都有,市场的货源充实,也是消费者的需要。

    老道师父说:什么是道,我说就是乱套。


    天,这话咋说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