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正统修行—练气还神篇(3)
The orthodox practice of taoism(3)
作者:不详 发布时间:2006-12-2
|
炼气还神阶段的内容”,分为上下二部分。
第一部分:炼气还神阶段的内容(上)
炼气之道属于命功修炼,炼神之道是性功修炼,道家讲性命双修。在修炼的过程中,炼气的目的是为了还神。炼气还神的“气”也可以写作作“炁”,一般认为“炁”与“气”不同,气是后天之气,炁为先天之炁。这个炁,叫无火之炁,即上面一个“无”字,下面“灬”代表火,火就是意识,结合起来表示没有心神的参与、是一种赤裸裸的物质,炼之而曰金丹。后天之气的里面还有阴阳属性的物质等,含着这些内容表示还有意识,还有动态的变化过程。
在这一讲里主要讲炼气,到炼神返虚阶段才强调炼神。炼气的过程是通过炼精来实现,炼气的时候把后天气变成先天炁,先天炁变成元炁,也就是真气。炼到元炁的位置,也即是金丹的位置。
小周天之前的筑基阶段,所炼的内容主要是固本培元,即是温养腹内的精气,使之不外泄,并越来越充足,之后走任督二脉,使小周天通。小周天的目的就是为了炼精,使精化为气,之后在任督二脉的周流中会有玄关窍开。窍位开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体和大自然之间有一个以气为内容的通道,把外界的气摄敛到身体内,溶入任督二脉的周流之中,即溶入小周天的循环之中,这属于外药入体。玄关窍开后就会有性光闪现,有性光后,才可以使人体之外药与原有的精气相合,即外药与内药相合,烹炼出一个中丹,这是小周天阶段的炼法。
(一)为了一个真种子
中丹炼成熟了,还是象以前那样走任督二脉,但不同于以前。过去仅仅是任督二脉通,而现在是一通而全身皆通,所以一走就有六根震动现象出现。这六根使外窍与内气相通,之后会出现眼通、耳通、他心通等六通现象,但真正的六通还是在元神修炼的初始阶段出现。元神炼成以后,六通就不会出现,便没有那些现象。如果从功能的角度则会有另外的能力,而且运用起来更简单,全身已经打成一片,一个自性之识就能代表一切了。而六通阶段还没有神参与,还是靠所炼的气。
中丹之后走任督二脉,对六根冲击之后就会从任督二脉向外溢,把其他经脉冲开。人体主要的经脉有两条,一是督脉,一是任脉。中脉里不走真气,所炼的后天气、先天炁在中脉里是不存在的,中脉象涡流的中心点一样,是中空之道,当然中脉也没有管道的形状,什么都没有,中脉仅仅是协调身体其他脉络的中枢,是神藏贯通之所在。神是不能与百脉相通的,也包括不能与任督二脉相通,仅与中脉略略相合。达到元神阶段的时候,才需要中脉,在炼气的时候所用的仅仅是任督二脉或其他脉络,而邻近中脉的前、后二脉才是全身精气转化的根道,任督二脉只是它的运载通道。(但由于此理是我个人之见,故在此不作讲论)。大周天讲究不单是任督二脉,而是全身一切经脉,整个身体全部融通叫大周天开。开了之后,全身就没有阻碍,没有经络之说,在那时就不炼经络之气了。靠坎离周天沐浴身体气血,结一个大丹。接着使大丹发生质变,最终质变到金丹的位置。
炼到金丹阶段就等于把一个肉体的所有精华包括精和气炼到最高、最纯的位置,至纯为空无之性,但它还是一种能量态。达到金丹程度才有资格去与神相合,相合之后才算是第一次真正地明心见性。因为神是与本性或本心相通,没有炼到金丹的位置,不能与神相合,那就不能叫明心。如果认识到生命当中还有一个真种子,一个生命元,当然那仅是认识或者是思维上的事,还不实际,实际的东西都是内在的一种体验,是一个很实在的修炼境界。
如果是佛家,就是炼到舍利子位置。而舍利子不是火化后出现的小石子,当然,如果没有修证到舍利珠的位置,火化之后也不会出现象石头一样的东西的。舍利珠之后才能出舍利子。从字意上看,舍就是舍掉一切,能放下;利是利益,心地坦荡,一切都是空,在佛家第五禅空处定的时候才能出舍利子。
六)、周天运行的目的是炼化精气
想炼金丹,大周天必须先开。大周天不开,先天真气不产生,金丹永远炼不成。金丹的纯度要用神与气,全身整体都参予,才能炼一个“纯”。好比炼一炉真正的好钢水,洪炉必须大,温度必须足,否则不可能成功。
修持人不讲究外用天目这些东西,周天运行的时候,天目是开的,它是外界能量进入身体的通道。就象水中有漩涡,一下子就把外面的东西卷进去了。正常所走的周天运行,可以不用去管它。周天运行的目的是炼精化气。真正转化精气的方法,不是靠意念和动作,这只是当初筑基阶段的方法。周天之后,就是在气血运动中来调节炼气,否则,怎么转化都是浑元之气。就连烹炼心性,也应在生活中磨炼,假如总在屋子里坐着的话,最终也只是个呆头呆脑的呆子。
每次修炼之后都要收势,不收势它总是转,转就不纯,不纯就有障碍,就不能安安静静的,
就不能真正地达到顺其自然。走的时候是武火周天,静时是文火温养,大致是这样。
在顺其自然的情况下,生命本能的东西就在运动,象人体内的血液一样,不管想不想它,而实际上它都在流动。真气属先天物质,它不可能静止,只要人还在喘气活着,它都在运行,只是感觉微弱罢了。周天不通就象血液不流动,人体心神就不安,就会死人;只要是活人,经络肯定还是通的,只是经脉里的真气少而弱,不易被常人感触到而己。小周天以后慢慢文火温养,这因人而异,有人炼几天就能温养好,有的人慢些,炼一、二十年,到最后才能成为一个中丹。
(七)、六根震动的修炼过程
在小周天时的玄关窍开之后,把外界大自然的能量重新倒流,慢慢水又涨了很多,又冲开两边堤坝,全身经脉都被冲开。这次冲开,才叫走大周天。大周天所走,当然指全身一切经脉。在一切经脉之中还是以任督二脉为主,所以先走任督二脉,冲开之后便贯通全身了。能量大变时就会有六根震动现象出现,象地震似的。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这些都与外窍相通。意根就是心神之根,最先发动的是意根,最后得通的还是意根。在这一阶段上,如果能够控制自己情绪的话,便能踏踏实实往前走,在大周天之前要做好心理准备。
当某一天,在运用丹气走周天运行时,而中丹不听使唤,这就是六根震动的前兆,有这种感觉的时候,六根已经动了。丹气一动,马上便会觉察到,这时唯一能做的是静静地默守它,让它自然发动,发动之后下闯身根。
六根所动,不是意念所能控制住的。耳根发动时都有耳中外鼓、耳后生风的感觉,是真气一下子上涌至后脑,这是能量的变化。所以,走耳根时会很危险,容易招幻相。在眼根走过时也会有很多幻景出现,骨骼、山水或其它什么,象吃了迷魂汤似的,随便看,跟平时的梦境差不多,人在梦时,理念不象平时一样可以克制,根性所使,很难管住自己。这就非常有必要加强平时对自己性情与行为的把持。
舌根时不会出现什么景象,只是易流清水状的白鼻涕,是精气外泄所致,必须在事先舌尖轻抵上腭,以意导之走向绛宫。得把这个形态如纺丝意义上的“绛”,也要看作现代音义上的“降”,顺势一引,如丝如缕。知道传说中老子西出函谷关时,等待着的尹喜吧;尹就是引,是饮,真气走到鼻处,不往下走而往外溢,本来是真气,往外走时即如蒸汽受凉变成水珠,就会从鼻子里往外流东西,所以要先行引字诀,引回来;喜,就是吸,绛宫往下一沉,一吸一引便顺势往回流,这是鼻根所走。
最后过意根时,易起心魔,所以通意根是最难的,尤其是对平时行为不良的人。意根过时,
需打破人原来的秉性、德性、人性与平常的思想状态,迎接它的是明本心见本性。如果想把这根走好,就要筑好基,在炼己上真下功夫,因为意根与本性相合。
六根都很难走,不易闯过去,而以后的性光显与元神炼化时更是九死一生,故修持人都讲护法。当六根一动的时候,身体有反映,它不会突然发生,而是有几天或几个小时的征兆,护法老师在事先便有所准备,其作用是让外盗之事无机可乘,也使自身魔性起时有所克制,这是很不容易把持的。
六根发动之后,能量有了大的激增,全身膨胀,脱胎换骨,会身心俱受苦痛。而这时候的大周天还没有真通。而有人认为任督二脉之外的经络,哪个地方有气感就叫通大周天了,这不是,六根震动走过没有?六通现象出现过没有?六根震动走完之后,看东西与过去不一样,有一种境界。这是中国道家传统的修法。
佛家一样走六根震动,入到一定的禅的境界时,六根出现,身体都有大的变化,似天崩地裂。大周天开了之后,佛家修为变化的标志是骨缝开,额头等处塌陷,金光显。这是因为佛家能量往外膨胀,所以骨窍开。道家是不开的,道家是往里走,内聚结丹。
(八)在心识动处结为舍利珠的佛家修炼
大周天一开,经脉真气流动,然后就慢慢温养,之后经脉满,全身成汪洋之海,这叫大周天。大周天是与小周天相对而言,小周天是指内在的局部的真气运行,大周天是周身整体运化。中国生命文化强调人天感应的整体现,大指无限之大,所以没有经脉之说。开了之后,能量有两种炼法。佛家外显性光,道家还是用聚法回炼,继续烹结大丹。道家的大丹和佛家的金光护体在同一个层次上。
佛家用戒,去执著,也就是放下外边一切,能够回到本来,见性,见性之后,身体就有大的变化。能够见性,当然己进入定的境界,入到一定的禅的境界,出禅以后,身体就有变化,在身体之外罩有一层薄薄的金光。
金光之后出舍利光,舍利光是金光的第二层。也就是说万缘放下,放弃外边,赤裸裸回归本来,能够进入一种定的境界,在人本性之体纯净处,身体有大的变化,是本质上的变化。金光具有一定的样和之性,也具有一定的锐性。舍利光也是薄薄的一层,祥和之性更深,内外融通一片。舍利光充满,静定之处,本性开始真正发现,即为明心,这才真正开始入修持之门,金光之前的明心见性,那都是外缘,是站在外边的把持之道。舍利光充分地回合,在心识动处结为舍利珠,所以道家讲炼丹,佛家讲炼珠。合本性回聚本神。舍利珠合本性,明心见性,往下融合,在念念空处炼就舍利子。从这之后的练法就类似于达摩面壁,面壁干什么呢?事实上什么都没有才面壁呢,如果那边有花花世界,他就不面壁了,就是进入一个境界,一个还虚境界。这时候开始温养命胎,已经有成形的“受精卵”了。十月怀胎,九年面壁,一朝分娩,婴儿显形,佛子出世,法身圆满。这是佛家修练的途径。
而且佛家修炼,与道家大周天之后,两家在大丹或出金光之前的那一瞬间,都有六根震动,通意根,最后心魔都打消了,这才叫真正的万缘放下。不是说不吃肉,不杀生,就是万缘放下,这是假相,与人的身体生命无关。这些东西都放下,才能回到本来,才进入一定境界,才能明心见性,明心见性之后,才能真正认识天地自然,才能教化别人,渡化别人,因为佛家修炼的目的是为了普渡众生。(而实际大多数所走是教化众生,很难渡化别人。看对方修为,对方最后没有修成,都是教化,不是渡化。)
(九)还虚之后不忘修炼初衷
大周天通了之后,炼金丹,金丹之后炼阳神,阳神在绛宫。阳神炼好之后,它不老实,会往上跑,如果冲出去,就是没最终炼成。所以不让它出,在泥丸处与阴神合和后,再安安稳稳地归于小腹内,跟元神相合,这才是真正的命胎产生。凡胎妇人孕,圣胎自身结。
修到这个位置算是自身的生命修炼开始入道,后边路还很长。就象人在结婚生子之前的人生历程,可以似为金丹合本性、面壁还虚之前的过程;而生了一个小孩,供他吃饭,供他念书上学,大学后参加工作,这个过程是婴儿烹炼法身的过程;法身烹炼完之后就是出了大学校门,去参加社会工作;然后结婚,完成人伦之事,为社会服务;法身之后,才算真正开始做“人”该做的事,可能即是传统儒家修、齐、治、平之人生脉络的修身过程。而古时一般人是进入深山修炼,他们在得法之前,修炼之初,都有发自心肺之宏愿,以感天地真师、以济苍生而增信念,壮吾胸怀;但是,在自认为修完之后,好象已与现实不怎么融合,他就没什么事了,无牵无挂,一拍屁股之后走人。那么多人供养他,完了之后,他就走了,那他就欠这个社会的供养。有些佛家修持者也是这样,进入灭尽定,“突”的一下,就完事了。朝成道,夕死可矣,“白日飞升”一走了之,这是不应该的,也难怪他们在没有真正修成就已自认了脱了,自误矣!狭矣。博而融,合天地。而常说的虹化所走,一道金光,身体消失,这叫出偏,不算炼成,都可惜了。
(十)结语:一个善念,就会放下万缘
我们修炼之人应该知道,炼大丹之前的过程,或者佛家的舍利珠之前,它讲究业力。既然为人,不可能没有失误的地方,也可能说过别人难听的话,如果说对了那不算什么,如果错了,就是犯了戒律,犯的是人生行为准则。这不算口孽,实际上叫心孽,这是个人素质问题的表现。从修持而言,这都是自身的障碍,无论从心态上还是身体气血上都是一种障碍,障碍不消除,怎么能达到赤裸裸的清净之身。不达至大周天位置,怎么能烘托出本性?怎么能认识心神?不把生命烘托圆满,怎么叫修成正果?修炼真的很难!
但终归有解决办法,“慢慢”地炼。人只要能放下心来,踏踏实实地炼,不管练什么,走哪条途径也好,都有成功的希望,百分之百都能成功。从古至今,经久不衰的修持界,它的存在不是没道理的。而现在不管炼什么的修者,都是不能把自己放下来,没有踏踏实实地去炼,没有实实在在地去修,关键在这里。人们应该反问自己,每次修炼,有几时能真正地放下心来?放下心来,那叫入道,入道之后,才能真的去炼。道儿都没入进去,怎么去炼?那不是自欺欺人吗?佛家讲,人、事物、一切都是因缘聚合而已,名之而已,所以这一切都不要过于执著,就安静了。很安静就放下了,放下了,自然就回到人本来的清静位置,人生命的根深处。根深处到底在哪?不知道,只有自己才能体验到,象说的如来之地,而如来之处还是本来的地方,无心之处。
道家也是一样,通过对精气神不再继续损耗,有为才能损耗, 以无为来温养,把自身精气神融合、净化,慢慢达到一定纯度,再凝结为一起,烘托出元神。很简单,没什么沟沟坎坎,只是我们做起来不容易,构成了各种障碍,这是人为之事。能够对本神或本性有所照顾、完善、圆满,这叫修持。如果只是在气血上烹炼,叫养生。不照顾生命之真种子的炼法,都叫养生,活得坦然,身体健康,心情平和。如果身体不好,让平和也不可能,疼痛的时候,肯定身体也难受,所以说养生是修炼和修持的基础。
(注:根据1997年10月11日讲课录音整理)
3、修持应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修炼不是想炼就能炼的,还要讲条件,所需要的条件简单地说就是四个字:法、侣、财、地。
(1)、法
一为真师。什么叫法?天地思想,生命思想,修行思想,这些都需要了解,这都为法。这些内容怎么知道呢?可以看书,所以书就是老师,还必须看写得明白的书,这是真正的老师;或者去听别人讲,别人教你,这也是老师。所以法的第一个含义就是真师。真师传你道,授你业,解你惑,这为老师的责任。老师的行为,如果不够这三个条件的,就不是真正的老师。传道即传理,授业即传法,解惑即去掉人的障碍,以明心睛,使心里的眼睛能亮。
二为明理。有真师之后,才能明理。但真师只是教理,也就如别人把饭放进嘴里后,还需要自己咽下去,还要靠自己消化吸收。所以这里所说的明理,就是说从书本上从别人身上所学的东西,必须通过自己的悟,来消化变成自己的东西,明理的过程就是悟的过程。只有真师才能给人带来“觉”,把昏昧的元神“唤醒”,把“善性”浇醒。醒了之后,靠自己去活着,这叫悟。明什么理?明修持之理。
三为方法。修持是贯穿人的生命及人周围环境的事情,这也是人天合一思想。虽然修持是立足于现在,但修持之后达到什么结果?怎么实现这个结果?这需要修持的方法。这个方法里面的各个环节都要知道,一步不知道,就象黑暗中走楼梯一样,看不清楚,有一步踩空,就有可能掉到楼底,所以处处都要明白。实修时的方法,是结合自己的行为,用老师教授的,自己悟到的,踏踏实实地去走,用整个身心去做,而不是琢磨琢磨就行了。
修行是培养自己的生命,而生命必须是一个人完整的东西,不完整的东西不叫生命。所以要修行也必须用自己完整的东西去修。什么是完整的?就是用肉体和精神、或者说身和心、或者说精气神整体去炼,不能只付出一部分。如果在这里琢磨琢磨,或者在那儿比划两下子,这不行。打个比方,一个研究哲学思想的人,才智达到很高很深的境界,但可能身体也会不好,为了健康,可能会去跑步锻炼;他研究学问时用的是精神,跑得汗水淋漓时用的是肉体,两者没有调合在一起去做,对生命而言,没有起到本质上的修炼,所以不一定能改变自己健康的程度。这些年社会上有些老年人,只是自己踏踏实实地炼一些小功法,一天炼半个小时,结果药物没能治好的病,靠这个就好了,变得面色红润,身体健康,心情平和。而老人们所锻炼的事不一定有那些“哲人”研究的深刻,也没有他们付出的代价更多。主要是因为这些老人们没有身心分离而是融在一起去做。什么叫修持?能把自身整体融在一起去干一件事就是修持。用道家的语言来讲,就是精气神融一而化;这三个融在一起,不能分离,融在一起才能转化,转化之后,才能使生命质量得到提高,这就是实修。
(2)、侣
有伴即为侣,即非个体。人的存在不是只靠自己就可以的,人需要万物包括饮食、空气、水来养他,靠父母亲情来滋润他、照顾他,无论在感情上还是物质上都需要外界的帮助,否则人就无法生存。同样,人身体产生的粪便、鼻涕等垃圾或感情上的垃圾,都需要外界承纳。人的存在不是个体的,同样的,修持也需要侣。具体讲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一为同参。就是志同道合,共同研究,互相探讨的伙伴。通过这种形式,能使自己心中的难解之结解开。一个普通人往真人方向去修,但过程中还不是真人,还是普通人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身体不可能不需要照顾,心理不可能不需要安慰,这时就需要同参来帮助。修行经常讲一个“苦”字,佛家入手就讲苦集灭道,以苦为首,认为人生即为苦;道家炼丹的时候,行为上苦,身体上苦,心理上也苦。修持当中不可能不遇到种种障碍,包括内心障碍,遇到之后,就需要有侣来互相化解,有可能互相一笑而了之,或者互相踢几脚就发泄完了。这是同参的作用,互相探讨,共同深入。
二为护持。修持到关键阶段的时候,如六根震动、元神出关等,都需要护持,这是必须的。在元神出关修炼中能够获得成功的希望很小,不成功即为死亡。六根震动阶段,身体上的痛苦也需要护持,在这时连做饭、洗衣自己都做不到,真的无能为力了,就象初为人母者坐月子时需要别人照顾,因为生产时,骨缝开了,容易受风寒,外邪易入侵,过于劳作,会对自身造成伤害。修炼与此差不多。
三为印证。修炼到一个阶段,通过明理和方法就应该知道这个阶段对应在哪个位置,炼到下一步时,再对照一下。就象看地图似的,知道下一个路标,只有去过或了解到,才能知道。修炼熬到某一阶段时,就差那么一点点, 自己怎么熬都熬不过去,如果有同伴来印证此时的状态,就可能受益非浅。而且在平时积累修炼的时候需要一段时间,或一个月、或两个月,之后就到一个关卡,这就需要悟,这个悟也需要印证,这样才能效率快,否则自己闻,就费时间了。当谈到悟时,还有受外界现象的影响而得悟的,比如《周易参同契》讲阴阳交,如果是清修之人,偶然看到两个蝴蝶或者两只猴子在一起交合,或许会豁然开朗。这就是悟,需经过外界的点拨,有感而悟。
(3)、财
财就是有资财。有物质基础之后,才能安心去修。饿着肚子,没有衣服,天气一冷,就哆嗦,怎么可能放下心来去修?因此,必须先准备好条件,这就需要必须有资财的基础。
一为了俗。了俗是什么意思?很多事情都不在乎了,能看得开。人的生存离不开物质方面的东西,离不开财,也离不开感情方面的东西;如果具备了,就有了财,如果又能放下了,即是了俗。就象没有结过婚的人,对男女之事无论如何都有一种憧憬,一种幻想,当一个人的时候,他可能还安静,但如果看到别人成双结对时,他可能就会有太多的感觉。在身体方面也一样,身体健康的时候,不在乎什么疾病,如果病得很重,就不可能安心。所以为了修持与修炼首先应该从养生入手,踏踏实实地让身体健康起来,之后才能往后去修。这也就是说,在境界方面不够的话,就摆脱不了这些。境界上去了,就会对下面的东西不在乎,酒色财气都如此,人情也一样。这是了俗。
二为根性。财也指个人之财。现在是什么基础,是认识几十个字还是几千个字?是一个老年人的身体还是青年人的身体?能放下很多事情还是放不下?已经明白修持之理,只要踏踏实实去做就可以了,还是一窍不通?别人一提修持,就摇头,就嗤之以鼻,还是勤而行之?这些都是根器的因素,是原有的东西,是根性,是修炼之财。
三为物资。修持时需闭关,需护法。闭关,过得快需几天,过得不快,需几年。自己要吃喝,还要找个护持之侣,这需要在闭关期间有足够的物资,这也即为财。人生活中的一切东西,都是财。为什么古时修道人以富家子弟为多?因为有钱人才能读书学知识,知书达理,才能知道修持这回事,否则他可能没有机会知道。
(4)、地
一为断缘。断缘和了俗不一样。了俗为了欲了情方面,了的是外在的东西;断缘是能够回到本来,能够赤裸裸一些,这样才能做到佛家的“空”,道家的“静”,儒家的“中”,这才叫断缘。不是与外界隔绝的意思。而了俗之后,回归到自己内在之中,回归本来,回归神境,这都为地,这叫断缘之地。
二为风水。修持之人从古至今都讲云游,其目的是求法,实际上法在真师讲法的过程中差不多已经得到了,只是需要以后逐渐参悟而己,所以这还不是最重要的;主要目的是求能量,求气,这是很关键的。为什么叫求气呢?中国有八卦阴阳学说,强调万物的存在都是由不同的气构成。八卦强调,不同的卦位,不同的排列组合,有不同的能量存在态,而人是宇宙中的一部分,都偏重于某个方面,肯定有不足的部分,要把生命修持圆满,就需把不足的东西补足。若在同一个地理环境修炼,尽管春夏秋冬四季变更,阴阳消长也在不断进行着,但已经满足不了继续前进所需的要求了。就只有四处去走了,哪个地方好,就席地一坐,炼几天,如果非常需要,就在那里结庐。所谓结庐在山间,不管道家还是佛家,都讲结庐,住的是茅蓬,不是盖的那些庙宇。庙宇都是自己修完了,给后人留下的思想传播地,象学校似的,道家、佛家大多通过这种形式把思想传下去。什么叫茅蓬?就是找一些树枝、茅草搭成一个栖身之所,遮蔽风雨。云游修行都是走到哪修到哪,可以说云游的目的就是为了找风水。环境之不同,气脉之不同,无论对身体能量的补充还是对心情的滋养也就都不一样。
三为环境。就是地方。我们今天讲课,就在此时此地这个环境,那么今天的法侣财地是怎样的呢?我站在这里讲课,讲的内容,就是法;我们这些人就互相为侣;你们手里有笔和纸,我有黑板、粉笔,这是财;这个房间,就是地。修炼的地方要选择那些安静的、清静的、干爽的,能够使心情平淡的场合,然后安安稳稳、踏踏实实地去修行。
(二)、筑基的理法
1、炼己
必须要炼己,否则前途渺茫,前途危急。
(1)、化情
化情即炼己。情指欲望、想法等,我们知道,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眼睛整天往外去瞅,神肯定往外跑,这样就悖离修行了;耳呢?哪里音乐好听,就去听哪,就忘掉自身的温养了;鼻呢?哪儿香,就凑到哪儿去闻;舌呢?就讲究吃,吃得五脏都累了,这怎么行。要淡。色、声、香、味、触、法对应着六根,化情就是化这些内容。人们所造成的罪孽主要是由贪欲导致,无论是物质方面还是情感方面的。要想六根清净,要想踏踏实实去修持,就必须去贪,去贪欲,去无明,去掉糊涂,破除迷信,别再盲目,这样才能够明明白白。
(2)、化性
筑基小而言之是固本培元,培养气,培养物质基础。炼已是炼性情,化心,化性。无论是品性、德性、根性,都是性。怎么化?情是外面的色、声、香、味、触等周围的物质世界与情感世界,而化性是内在的,它需要修持者能够做到坦诚、朴素和朴实。
一是诚。怎样才能做到化心性?这就要求人在平时的生活行为中以诚待之。如果人在日常行为中能处处做到这个字,便会使本性趋向平和,得到清静。诚是敬而朴的意思。
二是中。中也是儒家的,其实哪家都有这个字的内容,如佛家讲的不二法门,道家的阴阳观,也都是中。能够率性而为又能做到中的时候,人对本性的修持就比较圆满。
三是真。做不到真,外表行为就做不到“诚”;做不到真,人的实际内容就体现不出“中”。一个小孩天真烂漫,出言无忌,率性而为,这为本来,这是修持人所应具备的天性。当小孩安静时,与成人的清静不一样,那是真的清静,那是一种祥和。别看他平时总在动,他的率性就是一种静,是另一种静。就如肾主水,为坎,属阴,而里面有真阳;心为火,为离,属阳,里面却有真阴一样,所以动中之静即为真静,静中之静只是一种表象而已。修持人能做到真,即可得无为之静,本性将自得涵养,而得自在。
(3)、养心
化性也好,化情也好, 目的都是为了养心,因为炼己的内容就是通过化情化性达到养心。清静时就能养心, 以《老子》的话来说“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这句话用于养心是很合适的。
一是慈。对“慈”字怎么理解呢?在实际上,认为什么是慈都可以,只要它对自己适用就可以了。若过了几天,认为那样做才算是慈,那就按照那种理解去做。其内容随着人认识的提高而变化。修持本来也是这样,所以不立文字,不执著于文字相。随着人境界的提高,会对事物有不同的认识。慈者,即善而和也。如果人的性情、行为都是善的,就能达到和;能达到和,就能表现出慈。如果能做到善而和,便会实现养心的目的。
二是俭。生活俭朴,性情比较安静,即朴而静的意思。能做到朴素,即淡于外幻,淡于色、声、香、味、触,去掉贪、嗔、痴。能淡于物质生活方面的享受也就容易做到朴实、朴素,就能静,就能养心。
三是不敢为天下先。这样说好象是很消极的,不争上游,不思上进,其实并不是这样。《道德经》里有一句话,“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不相往来”。上学时老师告诉我们“老子的思想是消极的”,而如果老子的思想真是消极的,他写道德五千言做什么?他何苦去研究、去苦口婆心地讲什么道,讲什么做人之理、生命之理、修持之理?其实他是用这句话告诉人要踏踏实实地来完善人自己,要放弃那些没用的事情,安安静静地象婴儿一样,只有无为之时,才能回归于道,人的生命才能不被耗损,才有机会往前去发展。《老子》讲“上善若水”,而儒家之《大学》提倡“止于至善”,他们对人生问题的认识是一样的。《老子》有“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这些皆应看作是生活的标准。水虽不争,但正由于其不争,才得以保持自己的本来,这叫无争而涵养,不去做一些无谓的事情。涵养,是周全生命之理法,这是养心了。其实做到平和就行,真实的平和,本来的平和,而不是消极的平和。
《管子•;内业》讲:“内静外敬,能反其性,性将大定”。内在之静,外在之敬,儒家强调这个敬。对这个敬,我们可以理解为如果人能敬天地、敬父母、敬一切,当人敬万物的时候,会自然地达到一种无欲无争、一种平和的境界。就象“道德”似的,内在之体验为道,外在行为之表象为德;换句话说,自身的境界为道,德是别人评价的。就是一个东西从两边看,这是整体观,静与敬也是一样。人能做到静与敬这两个字,便能反其性,性将大定,大定为本,之后如果在修炼中出现任何障碍,都能闯过去,都会坦然处之。泰山崩前灰飞散,过眼烟云我坦然,这叫大定。内魔不起,外魔不入,一缕白云上青天,就修成了不敢为天下先之先的境界。
这些前人说的理,真的挺好,所以我们要看书。心明而静自得,这种变化是自然产生的,才能养心,养性,性得以自化,精气神才能互相融一而化。
2、筑基
筑基的目的就是培元,培养气。就静法修持而言,只靠意守小腹来达到筑基的目的是不够的,还得靠平时的运动来活动气血,舒展筋骨,否则就淤滞了。还有调整呼吸,通过调息,慢慢地使气血融合,通过气血融合,冲开百脉,逐渐进入内外交融,这样才进入胎息。胎息得先有胎,这个胎指内在生命之胎,大周天不开,神不显现,神不得以养,永远不叫胎。内外能量交流叫息。调息就是调气血。所以先炼正常的呼吸,不是炼腹式呼吸,这是养生的内容,不是修行内容。调呼吸养生需通过吐纳,吐纳有外吐纳、内吐纳、鼻吐纳、口吐纳之分。当然修持而言的呼吸;是靠气脉,如果玄关窍已经开启,采聚天地之气就方便了。当初时期修炼,窍没有开,可以通过吐纳来调整气血,这是调息最初的简单运用。
在筑基阶段,只有在静中,人的想法、念头、意识,才可能有真意的内容,才会产生心液之气。真意即是心液之气,这即为火。水是什么呢?水是精。在《阴符经》里说:“机在目”,人与天地相通,其机窍在目,通过自身的气血变化,感知外界与温养内在,皆在目。根据阴阳论,目为周身唯一之阳窍,其它窍位包括耳、鼻、口等皆为阴。所以要想炼精化气,得靠一点真阳来闯破万般黑暗,这也算性光。眼藏神,所以有眼神之说。
眼神为阳,下注于心坎即为真意,真意通心液,心液下沉于腹,才能炼精化气。通过叩齿,使全身经脉之气发动,发动之后,口中产生津液,名之玉液,一下咽,内气就沉下去了。感觉是意念,事实上,能感觉到玉液至小腹,达至小腹,就能把精引出来,所以这个精可以叫玉液之精,这是概念。也叫坎离交,也叫心肾交融,坎为水,离为火,玉液为坎,内有真阳,心液为离,内有真阴。怎么去做呢?机在目,回光返照,回归祖窍。什么都是找根本,其他窍位都是气窍,那不是根本,神是人的根本,神的窍为祖窍。通过眼神内敛下注到黄庭,真意一走,有心液之气下注,以中丹田的气下注到腹内之气,互相勾引交参。简单说来就是用上丹田的神光作用到中丹田的气,使中丹田的气下注于小腹,然后在小腹中烹炼,来筑基。
在修炼命法之初,人体之气从督脉上升至印堂位置时,眼睛要往回含,过山根,回到祖窍,这样就通神了,之后到达泥丸宫,由此下落到心坎绛宫,继续下行至小腹丹田,然后默默观照。象烧水一样,水烧开了,就气化了。气化之后,小腹发热,有充实感、圆融感,但没有力量感与饱胀感。慢慢气会转动,四处乱窜,但力量不强,又缓缓地汇聚成球状。只有球状的东西才能做到周边没有障碍。出现的这个气化了的球体,就叫小丹。有些修炼者所出现的精气外泄现象,也容易在这个阶段出现,气不纯时才容易外走。主要是因为督脉不通畅,气过不去就变成精而泄了。
靠揉腹也能做到小腹发热,即揉小腹时也能使神往回含,再落意腹内,如常说的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只要这样静静地呆着,就会逐渐地做得好,丹气就会自然的产生。只要神光能达到心坎,就是真意。
在下丹田水火相济,之后运化、结丹,这时小周天还没有通。修炼不要着急,不要觉得有气了,就引着它走,那不合适。当丹田气足了时,它自然会发动,这即是火候,丹苗是最有用的,充足了,就不听使唤了,自然会走,一次就通了。不要炼一点就引一点,那样很容易散成筋骨之气。这就是结小丹的过程。结小丹,通小周天,然后玄关窍开达到天人合一的第一步。再结中丹。大丹在大周天之后,通过三花聚鼎结大丹,通过五气朝元结金丹。金丹跟神相合烹炼出元神、出婴儿,这才是命胎阶段,才是根本,到此,修行才算入门。
修持脉络,第一阶段讲断缘,佛家称戒行,道家是筑基结小丹。第二阶段是佛家的化缘,道家是小周天结中丹过程。第三阶段佛家的金光位置,即是道家大周天结大丹阶段。第四阶段佛家的舍利子,即是道家的金丹层次,中间有舍利光、舍利珠,那都是五气朝元的过程,金光之后才出舍利子,火化之后得到的那些东西不是真舍利子,舍利于跟金丹一样,是空灵之气,具空灵之性。通过舍利子达到第五阶段的佛子,佛子显现,之后出法身。道家第五阶段讲元神出婴儿出法身,两者在此阶段是一致的。
道家走的是化气之道,佛家走的是化性之道,相比较而言,只要踏踏实实地走,还是道家容易实行。佛家的戒律要分人,有人贪、咳、痴极强,如果难以戒掉,那么化性之道就没法走。当然有些素质好的,筑基根本不需要修,几天就出金光了。其实,素质好的人修什么都快。(注:根据1997年10月25日讲课录音整理)
二)、真丹与幻丹
下面所讲是从六根震动到大周天,到出大丹、化金丹,这属于炼气的完整体系,在这之前是炼精的内容。
炼气有炼后天气与先天炁之别,它讲究经脉的运行。如果在修法上仅仅强调任督二脉周流,那样,无论是小周大阶段还是大周大阶段的任督二脉周流,炼出的气都是后天气,永远达不到先天炁。因为大周天之后的这种后升前降也与任督二脉相关,只要一走,就与肾气相通,与***相连,精气必然随之而转化,即含浑元之气,永远炼不纯,所以内炼之法上唯一的一条路就是左右升降,这样才能炼先天炁。当然,用人体五藏元精外化成的先天法脉也可以直炼先天炁,只是此法之秘传世甚少,一般也只是在丹经上曰“先天一炁自虚空中来”,一言以避之了。而必须炼出先天炁,才能最终结金丹,金丹可以看作是“○”,空无之性,里面没有阴阳之分。大丹可以看作是先天一炁的太极位置,有阴阳,但不混沌;也只有先天炁里面才含有真阴与真阳,后天气里阴阳是混淆在一起的。所以说小周天阶段强调乾坤周天,大周天阶段的周大运行,就叫坎离周天。因为坎中有真阳,离中有真阴,人体修炼,也只有到大周天之后才需要真阴真阳。当然,也只有大周天之后才涉及到夫妻双修,在这之前不可能实现双修,男女身体都各有阴阳,而这种阴阳不象乾坤的属性,而象坎离之卦。
在玄关窍开阶段,外界的能量入体,顺着任脉下行,这是外药;内药是指筑基和小周天运行之初,玄关窍未开之前,由精所化的气,靠这两者结中丹。修炼之人想成仙得道,仅靠自身的精气转化永远炼不成。因为从能量的需求上不够,从阴阳属性上不够,炼金丹必须靠真阴真阳,而一个男体或者女体的单独个体里自身阴阳远不足以达到平衡。所以必须靠外药,也必须靠外丹,外丹必须在大周天之后才有。外丹不是自身精气烹炼出的丹,是靠天地自然能量化合而成,有时也叫真丹。而靠自身精气转化所炼的叫幻丹,其在生命修炼中算是假的,因为其与生命之本来的东西不通,不通则对自身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这样炼一辈子,任督二脉也是不满的,也即是说,只靠内药所炼,永远炼不满自身。因为自身与外界是“通”的,怎么炼都是炼一点散一点。做不到外药往内敛,而内丹、内气就护持不住,就象铁块烧热了,无论如何用双手是制止不了铁块向外散发热量似的。
(三)、凝神入气穴与丹苗火候
小周天玄关窍开有火花闪现,那就是性光出现,一般讲小周天要走武火运行,武火是靠性光搬运的,内外药融和,去走周天运行,再通过文火温养,之后第三阶段是烹化,默默地守着,才能炼内丹。炼大丹时大周天已经开了,精与气己经融通,紧接着就是气与神相通。这时,虽然神还用不出来,神也不能明确地显现出来,但是神已经与原有的状态不一样。这时候可以用神光行武火,走周天运行,出大丹。而大丹就象太极似的,中丹可以名作四象,小丹可以看作八卦,太极即涵两仪,炼到金丹时达到无极位,这是气在烹化过程中大致的脉络。
丹书上写“凝神入炁穴”,一般讲,入炁穴,就是凝神入丹田里。而实际上丹田不是区域。如果把炁看作细胞,凝神入炁穴就是把神入到细胞核里,由里向外,这样才能化气。入炁穴是入到丹里,这样稍微一温养,丹苗就起来了;丹苗一起来,一部分丹气就开始动,开始滚旋,沿督脉上行,任脉下降,进入武火周天阶段。
但是到哪一时刻才算炼完?在前面也讲,如在生活当中明显感到腹部有发动、发热、发痛等大的征兆时,或者平时在凌晨三点钟修炼,炼完之后只是觉得又充实了一次、又圆满了一次,没什么太多的反应,而这次炼完后却觉得腹内胀痛,这就是丹熟的征兆。就应该注意了,不要太劳累,情绪不要激动,不要过性生活等,这时也不要吃肉,尤其是慈、姜、蒜、花椒等,这些都易使气瘀或气散。之后就等着,有可能一等十天半个月。小丹走小周天时唯一能做到的是默默地守着,耗时间,今天耗不过去,明天接着来。一般而言,那些征兆能维持好多天,不一定今天有征兆明天就走周天运行。而一旦要走,就是一会儿的事,不可能走一下走不过去再回来,都是一次性的,象原子弹爆炸一样,整个过程都是瞬间的事,虽然造原子弹时需要很长的时间。
因此,在以中丹炸散而走六根震动,通大周天时要慎重,不要儿戏。这时有可能经脉会炼坏,如果炼坏了,以后就不能修炼了,再炼也没有条件了,除非别人帮助修补,不容易的。所以事先做好一切准备:告诉家人知道此事:工作安排好,有可能这几天不能上班;生活上,也需要别人照顾。这个阶段是身体痛,但心里不苦,到出元神时则是与体不怎么痛,心里却苦;而这时心里高兴,是内在的欢喜,本能的欢喜。在这个阶段要时时刻刻准备着,随时都可能发生,发生后跟着走就行了。这时的自身情况与地理位置、气候变化有关,还跟自己的身体有关。
(四)、经历六根震动
正常每次修炼,丹苗起来,大概五圈以后,70%的内容走完。而这时是中丹炸开,就不成丹状了,四处乱窜,之后先走会阴。会阴穴为精气的通道,精气代表身,所以叫身根,正常走周天时,会阴穴稍微有些热胀、跳动、或者痛,因为每次是丹气部分发动;而这时是一次性爆破,都往会阴处涌来,所以经脉就感觉力不从心,就胀痛了,这就是身根。能量从尾闾是泄不出去的,不用担心,***也泄不出去的;会阴穴往前走阴囊,***在前一鼓,接着回旋,还是经会阴、尾闾的位置走。
气走到玉枕穴,即是耳根时,都说脑后生风,两耳底也往外鼓,因为气见着外窍就走,这也是习惯,因为耳朵听声音,平时好留意这个部位,所以丹气一走,顺着就走耳根了。气往外一鼓时也很痛,忍忍就过去了。没有机会听什么的,不象书里写的有美妙音乐什么的,当时首当其冲的感觉就是痛。
耳根以后往前走,过百会,往下走就是眼根,走眼根时有眼吐金光的说法,当时眼睛是闭着的,刺痛一下子就过去了,都没什么感觉的,也不会看到什么景象,走意根时才有这些现象,眼根时没有。走眼根下面就是鼻根,很快就下来了,鼻子酸胀一痛,便什么都忘了。
走鼻根时就需注意,舌抵上腭,接着往下走绛宫,织女纺线似的。如果不搭鹊桥,单纯靠气还行,不行。舌尖往上一吸就接上了,这时满口是没有什么空间的,嘴都吸瘪了。之后就是舌根。走舌根之后就走喉,就到绛宫了,在此地通意根,这是六根之中最难走的位置。
前面五根所走,己经是精疲力尽,到了这儿感觉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就可能出现幻觉,因为走意根时容易懈怠。实际上中丹熟了,意根是最先发动的,但不算通。通意根时把持不住自己,尤其是气,平时仅是血气上涌而己,这时是真的冲昏头脑。在平时生活之中执着于什么,通意根时就会出现什么,想看到什么就能看到什么,想听什么就能听到什么,想吃什么就能吃什么,为所欲为,飘飘欲仙,这是因为那时能量增强而精气发动得猛,冲击心神所致。苦心地修炼多年,丹气足了,神当时受刺激,就为所欲为了。所以说修炼不容易!因此,在走意根之时,就要对自己的心、对自己的性都把持不动,要求平时打好基础,要炼己。炼己就是炼情之道、炼性之道。其实修炼讲究愿力,要有志,这样,无论遇到什么挫折,他们都会不屈不挠,多大的痛苦都不怕。就是因为他们有志向,有更大的信念在支撑。从生命角度而言,只有六根通了才能炼神,炼神之后才有命胎,才能完善生命,也才能更好地帮助别人,所以说要立志,不可精神空虚。意根所走,就象做梦,如果平时把持不了自己的梦,这时候就把持不了自性;如果平常对自己的梦能有所把持,这时候也不一定能把持得了。所以平时筑基要筑好些,树立良好的人生观,踏踏实实做人。这是走意根。一般心性不坚者走到这儿,便停在这儿,会出现很多幻觉,称为内魔。
内魔是本性所起,外魔是指外边的干扰现象。丹气发动了,自己心一动,天地“自然”就可能盗丹了,这叫外魔。要记住一点,丹气在身内所走,外界无论如何拿不走,因为自身在生命运化过程中有一种固摄力,有一种内在的整体性,力量很大,唯一的机会是丹气出体外时可以。比如走到眼根时,吐出去了,就被拿走了,但只是一部分出去,出去一些之后,里面的气便会本能地往回收;等到走心根也就是意根时,心把持不稳,就容易散乱,全身经脉都是本能地松弛,这时可以整个地被拿走。所以把持心神,使之稳定不乱,不散乱,外界就没机会盗走。
(五)、走大周天
中丹之气闯大周天的时候,有人用了七天七夜,有人用了十八天,时间不等,象熬难似的。在这之间不怎么吃东西,气血当时自我运化,没什么关系的。意根走完之后就回到小腹,然后走第二圈,后面的督脉起初象一条线似的,等走第二圈时就可能有三条脉线上行,走完第三圈整个后背就形成一片,走到四、五圈时,全身经脉就都满了,形成汪洋之海,炼到这一步就叫大周天通。在大周天通之前,必须经过六窍,六窍受气的冲击产生变化,就叫六根震动,这是比较难走的一段。第四、五圈时完成大周天,没有什么痛与不痛的感觉,感觉很正常。
“震”是因为有气冲击,《道德经》讲“冲气为和”,仲气之后就能和,和就是已通。到大周天之初还是后天气,后天气充满全勇,形成汪洋之海。这个阶段的皮肤和骨头会有变化,这种变化还没有达到很好,即外观上还不是光彩照人,那需要到沐浴的阶段。实际上能炼到这个阶段,身体就没有病了,如果有病,是炼不到这个地步的,中丹也炼不出来。任督二脉一开,什么病差不多都好了,不是有一句古语说“炼成丹田一口气,万两黄金不予人”吗?这是生命之宝。
大周天之后所炼,第一个是坎离周大,第二个是卯酉周天。坎离周大炼的是后天之气,炼先天之炁就用卯酉周天。大周天满了之后的修炼讲究盘坐,过六根震动之后可以单盘、双盘,而在这之前不用。在养生阶段的锻炼,或是小周天阶段或是筑基阶段,都不可以用单盘与双盘,因为单盘、双盘会使肾气的走向不同,身体气脉的发动不一样。当初修炼阶段,丹气不足,一单盘,丹气一动身体就亏了,所以初期修炼采用的姿式,以不带动身体气脉变化的才可以。
大周天开了之后还是走后升前降,叫坎离周天,跟小周天时的乾坤周天不一样。到这时候炼的是什么?我在几年前写过一篇论述活子时的文章认为:“炼气还神阶段所做的事情才是炼精化气的内容,而在炼精化气阶段仅仅是培养精气而已,不可能化成气的”。炼精化气还必须在大周天之后,靠坎离周天,后升前降来实现,这才是第一次真正的炼精。这时候开始肾气动,但元炁还是不动,肾气动能牵涉到会阴,这时会出现“马阴藏相”。精气与肾气相通,再转化为气,才能走任督二脉周流,这时所走是浊精。大周天开之后而炼的就不是浊精了,因为肾气一发动,没等它贯通为精时,就已经走周天变化,没与后天相通,所以就变不成浊精。一旦有这些征兆,***就缩小,有马阴藏相只是炼到这个阶段的一个标志。等过一段时间,马阴不藏相也可以,精气随己变化,这就是漏尽通,指的就是外窍如眼窍、鼻窍、毛孔、***等都已炼化,被元炁温养着,最后一个通心气的窍就是马阴藏相,性根之使然。
(六)、体验讲道、讲法与讲术
走坎离周天是武火所炼,而文火一走就是卯酉周天,实际上坎离周天就是三花聚鼎的炼法。如果要炼好坎离周天,或者炼真正的坎离周天,就必须要知道三花聚鼎这种说法,如果不知道这几个字,肯定永远炼不出来;要想炼好卯酉周大,就必须知道五气朝元。五气可不是五脏之气,三花也不是单指精、气、神。传统认为,五气朝元就是肝、心、脾、肺、肾五脏之气都能有所烹炼,有所转化,这是不完全的。如果不懂这几句的内容,最终不能成功,熬多少年也炼不成金丹、也出不了元神。所以从古至今走丹道途径的修炼都是慢而难,就是因为往上不好炼,方法不能说。靠有些丹道的说法,能不能炼出来呢?炼不出来。书上词汇很多,但没有一个涉及一些很真实的内容。《性命圭旨》的脉络写得很清晰,洋洋数万言,触类旁通,儒、释、道三家合在一起来阐述问题,但实际想一想,它那些说法能象一条线似的连起来吗?用它的那些说法,能炼出元神来吗?按书上所写,中间总有断档,总也接不上,它写得不到位。对一般人而言,仅是文字关就够琢磨的了,有可能三年五年也不明白,内在的东西就更难体验到。
除了《性命圭旨》以外,又有哪几本书的内容能超过它?《周易参同契》被誉为“万古丹经王”,但按照它的说法去炼,一万个人去炼,一万个人炼不出来,有可能有一个人炼出来了,但肯定不是因为这本书炼出来的,撞大运吧。
古人有时只讲道不讲法,当然先有道后有法。一是法没有,二是懂法,但不讲。只讲道不讲法,最终只能派生出一套学术观点、哲学观点,引导别人怎么去生活(可能哲学的“哲”字有口大之说便是源于此吧)。如果讲了法,那就不讲理,不讲理,法永远只是法而己,永远成功不了,还是自讲,最终只能演化出一套做事的技术、规则而已。在生活中仅仅是讲究这个“术”,在生命修炼中绕过实际内容,讲术而谋生,老师为了谋生而讲术,学生为了谋生而学术。比如说算命,从天干地支中讲“甲己化土”、讲“稼墙一带”等说法,看房宅环境也用这些概念,而这种说法就是《性命圭旨》的“圭”字,就是真正的黄婆。黄婆不是媒人,不是靠意识给接上火就行了,内丹修炼当中讲究黄婆的交参作用。修炼当中的理在丹术当中永远是不说的,哪本书都不写,反而在算命的书中有一些理,所以要把几类书融和在一起,象修丹道之理的书、修神仙之理的书和算命的书,互相贯串起来去读。反过来说,算命的人仅仅靠“术”来算命,也不能达到一种大致的融会贯通,所以必须看丹道方面的书,看丹气之间的变化,有这些感觉后,就容易融会贯通了。
(七)、五气朝元与日月合璧
五气朝元怎么炼呢?用“河图”来讲大致的理。其实“河图”不是为五气朝元而绘制的,只是借用这种形式而己。从这张图中给出的:3+2=5,4+1=5,8+7=15,9+6=15,三、二归五,就归于黄婆。三与八位置是卯,四与九位置是酉,从卯这边向上,由酉这边向下,画成圆形就可以了,这就叫卯酉周天,左升右降。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外形看卯酉周天,取周天之数,有个循环,所以卯西周天的炼法仅靠外圆也炼不成,还必须靠里面的东西。外面不是左升右降吗?里面也随着。三与八是肝液之气,二与七是心液之气,四与九是肺液之气,一与六是肾液之气,最终心液之气流下来,肾液之气上升,相入于黄庭,环而结丹,所结的这个丹叫金丹。不通过五气朝元,金丹炼不成。五气朝元就是这个周天转化,可不是五脏之气,虽然用了心液之气、肾液之气这些概念。
这就是《黄庭经》、《性命圭旨》这些书名上的内容,书上只从名字上说,在内容上就不提了。所以有些书里的名词可能很普通。但代表很多内容,一般只是点到为止而已,比如象《阴符经》,内容讲了天道、地道、人道、修持之道。名字与之却是不相符的,为什么叫阴不叫阳,叫符而不叫别的什么?它是另有所指。看古人的东西要琢磨。
炼大周天之后有日月合璧之说。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左升而有降,眼气通肝气通心气,又通肺气通肾气,走过卯酉周天后,第二圈所走就叫日月合璧。如果全身以太极的观点来看,除了两只眼睛外,皆为阴。要知道,大周天不开,经脉不周流,全身气血不融通,神就一点都捕捉不到。捕捉不到神,无论怎么用眼睛,就跟没用差不多,跟用手指头、用嘴巴差不多,仅仅是回光返照而已。大周天之后,全身经脉融通,全身之阴都走满,这时候才能用阳窍,就是眼睛。眼睛是用神的,左右二目就是阴阳二神,这两者一走,就是卯酉周天的炼法,也即是大周天之后的日月合璧。我曾写过:“大周天过去,于三华聚鼎时,有内气不出,外气反进之验,周身机起,而炼化于内,此是胎息还元之初,众妙归根之始也,又次行五气朝无功夫”。自己内机不动,外机旋起,象一涡旋,空间之气自然摄敛到全身。也就是说,玄关窍开是靠一个窍位往内摄敛能量,而三华聚鼎(“华”与“花”有不同所指)之后,是全身摄敛能量,也不是靠任督二脉那种摄敛之法,是靠全身的外机旋化来实现修身的过程。
(注:根据1997年11月22日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