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正统修行—内丹修行总论(1) 

  The orthodox practice of taoism(1)  

作者:不详     发布时间:2008-4-7

     

  内丹讲座(1)

  本集分为二部分,对应讲座的前两讲。第一部分:内丹修炼进程总论(一讲),第二部分:筑基的原理与方法(二讲)。 

  第一部分:内丹 

  修炼进程总论(一讲)

  (一)、修持指的是什么?

  佛家讲明心见性为修持第一阶段所要求的理法。明心见性者使能认识自己的本来,即如来之地。认识之后再经过入定而涵养,如达摩面壁九年,这叫还虚境界,涵养自己的本来。明心见性就如一个卵细胞受精而成为受精卵,已经成为一个新生命的基点,涵养过程就是受精卵育养成胎儿的过程。这是佛家修身阶段所走的过程。道家讲炼金丹,通过金丹跟本神相合,烘托出元神,元神以后培养婴儿,婴儿养好,再成为法身。这法身境界算是到了生命修炼的终极位置。欲炼金丹,首先要有炼金丹所需的材料,《心印妙经》曰“上药三品,精与气神”,道家生命文化认为人是由精、气、神三者构成。精代表人的肉体;神代表精神,也可以看作是思维与意识的根;气融于精之中,也融于神之中,使肉体与精神能相互协调,可以说气是神与精两者的载体,为其两者之间交换的一种东西,也是能量。

  炼金丹的目的就是为了炼神。不经过修持的人,神是没有办法把持的。人对精是知道的,脏腑、筋骨等,这些有形有质的都是精的存在态;气也可以承认,当然不是指呼吸之气,而是有一种能量感觉的,为生命能量基础的内气。对于神呢?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否认神的存在,人之所以跟桌椅不同,因为它们的构成缺少这个神,只有神的存在,才是一种活的生命现象。而神的存在可以说,它就在身体之中,无所不容,无所不在。可是一般的人都认识不到它,感知不到它,所以也就没有办法把持它,也没有办法去完善它。

  而佛家修持,常言本性。以因缘聚会与四大假合之说,让人们不执著本性之外的东西,不执著了,也就放下了,放下之后的境界,是一种类似“空”的状态,这样,本性自然就会显露出来,而为明心见性;之后再去温养它,以坐禅或者睡觉等方法。因为此时的行、住、坐、卧都已在禅中,似怀孕的母亲,她的一举一动都会本能地去照顾与温养腹内的胎儿。

  道家的修持则是精气神并存而炼,以清净、无为、自然等理念,使自己放下来,静下来,如《道德经》曰:“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就是自己真正地在清静之中,烘养出神的本来之气,即先天元炁,使其产生、壮大与变化,实现一种质量上的变化。同时也通过精气去温养神,只有这样,神和精才能自然而然地更好地融和温养,才能产生更纯的气,使本来污浊、混沌的气变得质量越来越高,炼到先天真气时就可以炼化金丹了。通过金丹与神相合,烹炼元神,进入命胎阶段的修持。这是道家修炼的大致脉络。

  (二)、一个时代的思想意识决定着生命的修炼原则

  一谈至道家修炼,都有经络之说。而经络说、丹田说,包括河车搬运说、周天说等等,都是指炼气的一种方法。实际上,从中国传统的《道德经》上看,它不提这些经络、丹等概念,它强调一种整体观,把人看作是一个整体,把人的心和身、或者神和气、或者精神和肉体、或精气神三者都看作一种东西,不去加以区分。传统《易经》也把人体生命它看作是一个整体,六十四卦也就是分成六十四份的一个完整而又均衡循环的东西,八卦也是如此。所以中国真正传统的认识都强调整体性。人从整体去炼的时候,把一切东西都融于其中,这叫真正的无为之法。而由于历史的变迁和战争等因素,给人类生存带来了深入到意志性的冲击,使人们的整体观越来越淡,种种原因造成整体观越来越不被认识,反而慢慢着眼于局部,最后弯弯曲曲走了一条类似于太极图中的“S”线,走入一个象长江、黄河的弯曲之势,走入经络之选了。所以我们要是从生命本身的发展来看,则必须不执于局部的利益,只有回复到整体信念的行为中才是根本完善之道。和谐于外,圆融于内,在处处和平之中才能真正实现天人合一的生命境界。

  当然,经络之说也是根据人体的实际状态而提出的。比如说,当我们站在高处看去,海洋是没有河流的,也没有高山;后来水少些了,才会突出一座座山,才有丘陵;水继续减少,丘陵旁边的平地都没有水的时候,于是哪儿洼哪儿有水,就有河流湖泊。湖泊就象穴位,河流好比经络,是由于元炁不够,不能充盈于整个身体了,才会产生通经脉的修炼之说。这些都是因为一个时代的思想意识决定人的身体变化,其道理都是相通的。

  (三)、用守中的思想来实现筑基修炼

  一般成年人身体的经络不是很通畅的,感觉不到气的流动,气比较衰,这需要筑基。筑基阶

  段就是把念头、意识落在小腹。小腹与肾相关,元炁发自于肾。天地都是夜半子时一阳初生,肾气初生的时候就是阳气运化,这是人体生命能量运化的节律,也与人天合一的思想相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无论道家还是儒家,都讲究一个“中”字,处处讲整体和平衡,平衡理论是永不变的真理,一切事物的变化目的最终都是平衡。对于人的身体,在首与足之间,“中”当然指小腹之内。把心识念头看作火,精血看作水,水火相济,互相作用,这样,小腹会慢慢发热,真气慢慢产生,有热量,有气团,有流动,此为精变成最初阶段的气的过程,是混沌之气。去继续炼纯,运化成团,就是结小丹的修炼过程。

  中国文化强调以人为中心的整体现。把人看作中心,把宇宙万物看成人之外的一种东西,在生命修炼的应用中,宇宙再大,都是围绕着人的存在而存在的。这样,一切东西都讲汇聚,所以人炼出来的能量之气就汇聚成形而结丹了。

  而佛家修炼的理法,于入门之时就言普渡,众生,修行的目的即是超越生命,渡化苍生。这种以苍生为己任的意识,无论怎么顿悟修持,身体能量都不往内走,而是向外。所以什么最关键?方法最简单也算是最没用的,关键是理性方面的东西,思想是根本,它指导一切。修炼的方法都是工具,不知道、不理解而乱闯不行。

  道家修炼的第一个阶段为结小丹,这个丹不是真正的光烁烁的金丹,还没有达到那种纯度。第一步完成了再接着炼身体经脉。一般传统认为,人体以两个最大的经脉为主干,一个是督脉,一个是任脉,并认为四肢、五脏、六腑之脉都是它的支流,督脉是周身阳脉之总汇,任脉是全身阴脉之海,一阴一阳。任督二脉的走向,在传统丹法修炼中一般都是从下丹田,至会阴-尾闾-命门-夹脊-玉枕-百会-印堂-绛宫,回丹田。

  (四)、从八卦思想到丹道修炼的神气相合

  由于此次讲座的命题是道家传统内丹修炼,所以讲述的小周天能量运行路线与方向,都是采

  用一般最普通的观点,即是督升任降的循环路线。虽然我本人所持的任督走向与此不同(《易圆修行》中有述),但在本次所讲述的下面内容中都将以传统任督为基本线路,阐述探讨中国传统修炼文化的精神内涵,借以引起广大修炼同志们对生命文化的更深入研修。

  中国文化里面的很多东西都互为相通,无论儒家还是道家,都在讲八卦、用八卦。《易经》

  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八卦讲阴阳两个卦爻的不同组合,构成不同的卦位。《易经》里讲,阴气为地,为卑下;阳气为尊为真,为天,有这种天尊地卑之说,所以人要炼阳气,追求纯阳之体,即乾卦。如果把坤的位置看作会阴,震看作命门,离看作夹脊,兑看作玉枕,这里就包含了后三关的内容了。乾看作百会,巽看作印堂,坎看作膻中,艮看作气海;而且把艮当作下丹田,坎为中丹田的位置,巽是上丹田的位置,这就是三丹田。坤是没有阳气的,艮阳气有了,是阳气初生,坎增多,巽更多,比巽有更多阳气的是震,所以从坤到艮到坎、巽,之后走一条对角线到震,古人讲,印堂穴是藏神之所,命门穴是藏精气之所,神气

  相合才能炼元炁用。怎么相合?藏神与藏气的地方一贯穿,经过腹中里面的黄庭位置,并于此黄庭之处氤氲  修为,其可谓居中而得天下之全者,相通于八卦思想也。

  而周天运行讲整体观,于人体是后升前降,象天体运行,与肉眼所见太阳绕着地球东升西落、往复循环、流行不息一样。以先天八卦图看,从坤卦到震卦原本没有路。会阴到命门之间经过尾闾,这里是不通的,须搭上桥才能通,无路而接通处即为鹊桥,故尾闾的位置叫下鹊桥。在八卦图中,从会阴到命门有空档,从百会到印堂又是一个空档,而百会到印堂的位置确实是不容易走的,舌尖不上抵,能量便本能地往上去走,舌尖接上之后,能量才会往下走,这叫搭上鹊桥。所以传统丹法中上鹊桥、下鹊桥的位置与八势所指的位置正好一样,两者相合。这是小周天阶段的内容。

  (五)、一个沟通人与自然的玄关窍开

  随着任督二脉的周流,在继续修炼中,炼满小丹,小周天通了,内气越来越多,象一条河,

  水本来少,可慢慢多了,便有决堤的时候。决堤了,就是闯开一条道,这为关窍开。窍即是能量交流的通道,呼吸饮食的口鼻、闻听声音之耳等为外窍;体内经络中气血生化流运的集结点为穴窍;身中烹炼精气的区域为内窍,也为丹田;而关窍则是指真气生发氤氲的特殊窍位。与天地自然互为沟通能量的为外关窍,一般均在经脉的穴窍上;而在身内起生发生命真元之枢机作用的又名内关窍。在此小周天阶段所闻开的关窍属外关窍,通之而为玄关窍开。

  在具体修炼任督二脉方法的人。实际上最先开与最容易开的是会阴。但是会阴穴被认为是阴

  下之处,属地阴之气,所以容易被人弃之不用,但并不是没开。玄关窍开的位置因人而异,但一般人的印堂穴也最易开通。因为意念所用是在头中,藏神之所在印堂之内,这是一个敏感的位置。无论气怎么去运行周天,受平常感觉影响,在印堂处运行最慢,这便增加了气的衍化。衍化即为虚实能量的交参,一交参,后天有形实质之气就被先天无形虚质之气所衍化,参了几次之后,就化通而窍开。

  玄关窍开了以后,气与外面就有了通道,而这地方比较敏感,容易观看东西,如果去看,则

  是修持界所说的执著,被欲望所执著,而走“天目”之途。如果一旦把能量用到印堂,看别人这个,看别人那个,那么就不容易结中丹,不容易往以后走。因为,虽然所炼的经络之气能温养下丹田,能通这条经、通那条络,但在实际上能真正感知外界东西的,所用的绝不是所炼的气,它消耗的还是人本身的元炁。这好比是吃饭,人能吃谷粮、吃蔬菜,这些也能营养身体,但眼睛看东西不是靠所吃的东西,它需要一个转化过程。而天目所用也不是所炼出的浑元气,如果浑元气往这一涌的话,人就变得糊里糊涂了;用的是元炁,用一点就消耗一点,并且元炁在小周天或者大周天阶段炼不出来,怎么炼都是后天之气或者先天之炁。先天之炁还没有达到元炁的质变纯度。中国文化讲究人天合一,天人合一,所以不论人怎么修炼,儒家也好,道家也好,人不可能不去思考、去真正理解一下中国的本土文化到底强调的是什么,这就是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