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曾师兄的短信(一)-关于见性 

 The messages from Brother Zeng (a) - about see the owner  

作者:日辉月照     发布时间:2016-2-18

 (自如问,曾祥风答 文字整理:月圆)

1问:初学请问什么是明心见性,什么是自性?

答:自性就是佛,佛就是自性。众生本来是佛,只因迷失自性,造业轮转。修行就是去我们的各种业力习气,使被遮盖了的自性完全显露出来,业力净尽即成圆满佛。

众生本来是佛,只因污染迷失本性而成众生,佛果是从消除业力使之净尽,回复本来而“得”。

性是佛没有错,但是见性后我们的污染不能马上净尽,故不圆满,须借修行而后圆满。

  因业而有障,业是因障是果。业就相当微机里的信息,障就是信息所产生图像、文字、音乐等现象。

2问:何为性,何为心?佛性是空,为什么成佛还要讲智慧福德善根这样的条件?

答:就本质说性就是心,心就是性;就现象说,性就是金子,心就是金器。

智慧福德善根是成佛的条件,这条件不是谁后加上去的,而是我们的自性本具的。众生其性被贪、嗔、痴遮盖后,其本具的德能不能完全显现出来。所谓的修行就是让我们去掉贪、嗔、痴恢复本有的德能而已。也就是说具备了这些条件就恢复了本来,而不是谁“规定”的条件。

3问:我认为真品行不好的人不能见性,因为第七识习气没断,他没有断我执。有没有错把意识当阿赖耶识?开悟不一定见性,只是理圆融? 
 “开悟即见性与见性即开悟”即是一义何来两说,为何多撰个词来扰人耳目呢?哪本经说开悟即见性啊?

答:开悟即是见性,见性即是开悟。若有两说既是魔说。凡夫莫论及此!
不断习气就不是开悟?好儿子是儿子,坏儿子难道就不是真儿子吗?等觉菩萨还有一品无明,这一品无明是习气否?尔等敢说等觉菩萨没有开悟吗?‘开悟’一词是《法华经》:“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的简称。他人开不开悟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开没开悟!“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4问:我发觉念佛或诵经时,如果起了妄念,很难同时观(两个作意)如果想要观(明明了了)就只能专注一念了,很为难怎么办呢?

答:哎呀你把问题搞复杂了,根本就没有那么麻烦。我们的自性本具“观”的能力,不用我们另外再生一个“观”。否则的话,我们在念经的时候根本就没有特意用心观,为什么会知道有妄想了呢?不论在干什么,包括打坐诵经念佛……,我们只是一心一意做好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就好了,其他一概不理,比如妄心什么的,继续做下去就好了,妄心本来就是生灭的,根本不需除它,它自己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的。

5问:过去有过的纯真,不知在何时丢弃了,是我们改变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们?

答:改变的就是我们的心;时时在变;刻刻在变;刹那刹那在变;不是变得纯洁就是变得污染。渐渐麻木,渐渐衰退、渐渐死去,好在现在我们懂得改造我们这颗麻木的心而使其纯洁;使其净化终究有圆满的一天,比还在迷惑中而不知寻求解脱的人幸运‘千倍万倍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6问:就密宗关于:“净土宗”临终依靠佛友助念和佛愿力接引;“密宗”临终依靠上师中阴救度和中阴成就法,“密宗”的一切福慧资粮和成就全依靠上师;“禅宗”要靠你自心自悟自解脱,自成就,参话头。密宗的功法成就全靠上师。如果对成佛了的上师没有完全的信心和依赖修什么功法都无意义和成就。

答:论其究竟,他力即是自力,自力即是他力,一切不外自心。究其实质,绝无二力。修行究竟还是靠自己,其他种种说法统统是方便而已。佛,最最平等,焉有“非我法门”不接之理?净土临终可送,它宗临终难道就不可送了吗?再者若得见性,当下就“生”净土。无处不见弥陀,岂需他人劳神,何得大众费力?禅者干净利索,岂似它宗复杂,怎若别法漫说且费尽‘冤枉’劲哉?说来说去都是人心等差,利顿有别而已。法无平等,心无不二,众生自生分别尔!

后注:若识本心(自性),一切语言皆无意义;若不识本心,怎说都错!故只有见本性为真。如何见性?先歇却一切妄想分别之心!我们佛法是不二法!若见自性万法平等;若不见自性一切非一。若见自性一切法,有为无为,有相无相,空法色法,显法密法一切诸法统统平等不二,法尔如是!显法,密法一切之法,统统是法而非‘佛’。佛法是让我们成佛而不是滞于法。比如厨师的一切工具和作为,不是仅仅为做菜而是为吃到嘴是得受用的,若已受用,再论其他已无实际意义,那些过程只是‘圣未边事’佛法亦耳! 

唉~天下一切事都是圣事也都是圣未边事,一念之差异域也!

7问:光是色否?音是声否?咒是密意否?皆是自性本具否?

答:光是色。凡所可见者皆为色,凡可感知者皆为相。音和声同性而不同量。道德经中有:大音稀声。咒语既是密意也不是密意,佛说:一切音声皆是陀罗昵(咒语)。一切无不是自性本具,也就是说自性外无别“物”。

8问:关于学佛而忽略了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

答:这非常简单,哪里丢哪里补,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你把学佛片面化了,师兄,虽然诵经拜佛打坐是修行,但是根本还是行啊。如果不实行,那信佛学佛干什么呢?学佛怎么学啊?还不是按照诸佛的行为去做吗?在明白道理以后关键是把佛理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在我们在家人也好,出家人也好,和我们最直接的因果,就是我们每天遇到的、最直接的事,就是家人、亲属和同事等。只要一心一意把我们应该做的事(家务、相夫教子、孝敬公婆,工作等)做好,这就是真修行啊!

9问:关于梦中见相是怎么回事?

答:师兄啊!虽然不是开悟但是也是黎明前的曙光啊!尽管见性不是最终的解脱,但是在理体上也是解脱,而且真的大彻大悟就是心的究竟解脱(心究竟解脱但在相上还轮回)。见性以后修行就真正上路且真奔圆满,否则都是盲人寻风景!

10问:关于禅定的功夫何用?

答:禅定是一种成就,但是如果仅仅是定的功夫,那么这功夫也毕竟是生灭法。既然是生灭法,那么就有失去的一天。若得见性,见那是见到我们本来的不生不灭的本性,当下就已经超过禅定百千万倍,当然其中也绝对包括禅定了。定是一切修行的共法,只有心定下来才能见到本性,否则自性被妄想“遮盖”了。

11问:就是说梦里所见也不过一刹那也是有生灭的,所以不是见性!如果妄想歇下时可以如此,才是真见性,才可以自在是吗,此时就已成佛。一切有相的境界均在轮回中,小乘大乘是一乘不是二乘?

答:见性即出轮回,即使其力未充,仍在生死也只是相上流转。若就相论,佛亦在生死之中。

12问:理是这样,生死解脱这一关,应属事修吧,见性住世即不迷吗?突然想起密宗之谓果乘法门,这几地菩萨是谁分的呢?

答:不修能见性吗?即使众生不修而开悟也是多生累劫修行的结果。“地”如楼梯,只是站得高矮而已,只不过地是相对而论,同是五地菩萨能完全一样吗?其实哪里有果乘呢?念念是因当下即是念念之果,想要不是果乘,都是事了不可得呀!

13问:生活的目的在于使人快乐,人们往往只有在痛苦的时候,才会想到信仰,而我认为那些能够思考人生而不怨天由人的人更值得尊敬,这比信仰宗教更有意义。坛经云“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若修不动行,同无情不动。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不动是不动,无情无佛种。“所以无佛种而非佛性!大概那无情解动的时候,就是地动山摇吧。

答:依文解义三世佛冤

14问:众生的自性是一个,众生的报身为何不是一个?

答:水只有一种,雨滴却有无量。月只有一个,却千江有水千江月,自性与众生的报身也是一个道理。法界的一切都是幻化。

15问:师父说我们是业报身,而佛是圆满报身不是业报,我觉得佛的报身也应是业报身啊,是善业感得对吗?

答:1、我们是业力的报身,由不得你不来,而佛是乘愿再来之身,所以不是业报身,业已尽,而我们需要三大阿僧祗劫才能业力消尽。

2、这些问题与成佛有关吗?成佛就是要净心,净心就是不要乱动妄想,使妄想心歇下来。大圆觉海具足一切,成佛就是把有个性的我(染污执着的我)彻底净化,使我相彻底灭除掉,彻底回归大圆觉海。 

 
16问:我还是觉得所谓的圆满报身根本无相,即根本没有,师兄不是说世法界的一切都是幻化

答:(根本不理)

17问:算命先生还能算出来未来呢,未来心如来怎能不知,只是这样一来,修行也在定数里,而我们在这折腾是活遭罪吗?被自己算计了吗? 

答:佛,具足一切智慧,若有一事不知即不名为佛!若已经成为定数的东西佛才能知道,那他和凡夫又有什么区别呢?(参见《大乘无量寿经》48愿三六七八愿,能知未来现在)


18问:“众生是一体的”不知这一句话害死多少人

答:“众生是一体的”是就性上说的,但是相上可不是一回事啊!千万别错会了这句话,就根本上说是正确的,所以不可随便诋毁。

19问:哪里有圆满佛!导归西方极乐意即无上菩提,阿弥陀佛就是无量无尽之修行,修行就是阿弥陀佛!(何来报身相好?何来三十二,八十种好?无量无边之好,无量无边之修行无尽之修行)报身佛之修行永无业尽,真见性即成佛,管他几地菩萨!若当极乐万能,不如自己修行。佛若在世,为何不直接救人生死?阿弥陀佛国无量无边,具足相好,满愿无量,为何止不住六道轮回?念佛就是修行!最简单的修行办法!最慈悲的修行办法!

答:正见!!!

20问:我们看不到另维的世界就如同盲人看不到这个世界一样,是障,盲人同具六根,其意识界也是有相的,只是风景不同而已,我认为六根是自性本具的

答:六根及至一切山河大地宇宙世界都是我们的自性所显。众生迷于相上,故不见本性。若能当下离相,则即刻见性。 

 
21问:如来智慧德相,众生自性本具,这个德即善否?不善自性本也具,不善即迷否?《坛经》说佛性无二,善根有二,善根有常无常,善不善我不明白?

答:佛性永远不能猜测出来!佛性非善非不善,非恶非不恶,非迷非不迷,

22问:猜测永远不能见性,那悟是什么呢?

答:因为是在无相中悟的,而你总是在“有相有想”中,总是在猜测思维中,所以就不悟啦!事实上,悟是天下最简单的事情,简单的不得了!!!请问那个无相不就是在有相上参悟的吗?因为有无自性所以有是假,有即是假,有所以真空。

23问:什么是菩提心,吾以为大局意识,不以私利为出发点的都是菩提心?

答:菩提是觉悟的意思,色是现象界,空是因缘所以生法,空不是什么也没有。其实色、空都是方便的说法,根本就没有什么色和空。菩提与善恶没有关系,一切都是菩提,众生都在菩提当中,虽然说是迷,就事实而言,迷也是菩提中的迷,其实根本就没迷!众生本来没迷,只是不知自己没迷,于是就迷了。

24问:师兄你死那一天你扔下这个身体的时候念不念佛号,需要仗佛力加被不?我虽欲无相修行可没功夫定力怎能得不迷?

答:念佛有多种说法,若见自性即时时念佛而不是有一个佛号在嘟嘟囊囊着,那叫做实相念佛!假如没有功夫定力想保持不迷那是不可能的!

25问:关于心经色不异空,色即是空的“空”义,为什么一定见性,才能成佛?

答:本是梦幻,犹如空中花,再谈什么能不能不那结果,那不就是没有意义吗?你这是邪知邪见,所以说,培养正见最重要。那不是准规定,而是客观事实。就比如要见你本人,就必须到哈尔滨,这不是谁规定的!

26问:读经不解真实义,不如念佛持咒去?

答:偈语不错啊!再补充一句,读经若解真实义,该干啥就干啥去!

27问:关于与出家师辩论之事,妥当否?

答:打坐就老老实实打坐,当下无事干什么想东想西的?不好好坐都对不起自己的腿疼。和法师辩什么?1、你没有资格和他辩论。2浪费生命不值得,你这是拿生命在开玩笑!岂有此理! 
 

28问:七地以下的菩萨住世后,总是从头修行证量的过程吗?这不费时间吗?

答:哪能呢?大海的水是一滴一滴的水积累的,钱包里的钱是一点一点攒的,修行嘛,当然也是逐步积累的,不过可不需要每一世都从头再来。六祖等大德就是很好的例子。

29问:关于阿赖耶识的问题?

答:八识中的种子装进去就起作用,犹如钱包里的钱和海水里面的水,装一点是一点,哪里管什么时候装的呢?八识熏修是啥时候都起作用的。

30问:为什么修行人一定要经历某种爆炸?那是一暂时的现象,所以不应是必要的,那他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呢?

答:茧要变成蝉非蜕壳不可,当然事是每个人的感受不同而已,我当初就是有时便进入到那种“灵光独耀“的境界,但是也没有明显的爆炸现象。人,之所以不见性,就是识和肉身”结合“得太牢固。爆炸是识脱落的一种暂时现象,只有识脱落了,自性才能“独立”出来,人们才能见性!

31问:什么是随缘自在?

答:如同小溪流水

32问:师兄你说见性后一切无不是心中物,行住坐卧无不是心的运做,那你只是运此身用此身去做去用,你怎么不去直接用心去转物呢?(意思是要能转相上与已无关的物得什么本事,你看龙王能发大水,其实我们知道那是假的,我们当然不会去做神仙,但是菩萨用得上龙王也是她心量够大。)

答:只有妄想的微细流注也停止,才能实现转境。

33问:在境界里车撞过来可以不躲不动,在世间不躲就要出车祸,请问既然你们认为都是梦,为何抉择不同?

答:在境界里不躲还是因为知道那不是真的,假如不知道是假的也一定会躲;在“现实”中不躲身体就会受伤。如真在梦中,不躲也同样会受伤的,照样会疼痛,只是醒了就知道是假的。如果能把“现实”的“梦”破了,伤痛照样消失!就比如就火而焚且口诵偈语“今日来发火,润虚你别躲,烧掉假骷髅,自性没有我,烟火现法身,才算真了脱”的赵壁尘(法名润虚)就是很好的例子。梦里梦外都是我执,真正破除了我执,就一如了。

34问:《大乘无量寿经》说:“五痛、五恶、五烧日后转剧,经道渐灭,那么我们看修行的人在培加累劫的修行也在增长,为什么众生的恶业力,却在增多,致久后转剧?大菩萨们都在哪?怎么不来度生?

答:善者得升,恶业受报,久后剩下的恶业越来越多是必然受报。菩萨度人是众生需要才度?心不感应无缘度,可菩萨是无缘大悲同体大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