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不能让剧本把自己带走》 

 Don't Let the Script Take You Away  

作者:小北      发布时间: 2024-1-11

剧本是定好的,不能让剧本把自己带走,剧情你控制不了,但心态可以控制,这就是修行。不能变成剧本里的人,也不能麻木。

化性是对内而言,化的是情绪,长的是智慧,是对自己的心性的提升,不是抵触和回避自己。当人虚弱时,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就有舒服不舒服。

自性清净本具足,修行是“损有余补不足”,自己都不足,满足别人就满足不了自己,不能保存自己就继续流失本元。身体可以损耗,但不能失心失神失去心智,癫狂往往是因为失衡,转化取决于认知。

佛教讲本有后有,道家讲后天先天,都是建立在心清静的基础,而不是有贪嗔痴三毒的心。世间法律有对恶的约束,就是为了向善,不失善本,不生烦恼,学会看破放下,若不能先化解自身的浊,久而久之自己就变成了浊,所以定力的成就更像是耐受的程度。

 

静能够感知自己内在的动,不清静,就是还有知见的执着,造成阻塞阻碍,使自己不通达。比如执于“善”而讨厌“恶”,就会烦恼。烦恼属于自身障碍,恼害自己,烦恼不一定脏,脏是使别人污染或者受到伤害的东西,就像垃圾和毒品,对人畜是无用和有害的。

 

浊,不只是穷人的抱怨,还有富人的傲慢,骗子的虚伪,善良的无知……那些说走着走着越来孤独的屌丝,实际是因为每个人个性的互不相容,而逐渐的走向狭隘的自己,虽不一定对,但是独立无害的,依附就离不开人群,就难免被影响。

 

感觉这修行的功夫就是各种能量的聚集,真正的修行人再来,是不缺福报的,福报也是一种能量,享受了就没了,所以金刚经说“菩萨不受福德”。只是他的灵性是有层次的,修行不是修成一个模子,而是各自的不同,智慧也是一种能量,没办法享用,故无所得才无所失。享受不能创造价值,但可以心情愉悦,而智慧是不悲不喜。所以,你求个什么呢?

 

丹道是大道,没有阴或阳的孤立和对立,是和谐的道体,是等持的定慧。人身是盛器,修行的人利用此身修行成器,不修行的人就是享尽此生败坏而终。

 

心思不在鸡零狗碎上,也是一种专注。不看光环,看太阳,不注视任何人,人的光很微弱,有什么可投入的呢?只怕动一下就会有蝴蝶效应。知道多了未必好,每一次无意义的交流和寒暄,都是对生命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