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假期一直在各种约会中,聊天不能忘记写笔记。
单纯的人喜欢听比自己维度高的人聊天,贪婪的人愿意跟让自己获利的人来往,那高人会愿意选择和谁一起呢?高人的知己最难求,能玩到一起的条件其实很高,要匹配的条件包括且不限于:学识,认知,人品,福报,对生活的品位,对艺术的兴趣,甚至,健康的身体。
——“当你不再追求牛羊成群,而是狮子般的独立和高贵时,生活一定有了新的品质。”
陈同昨天电话说了一个现象:学佛一年突破不了,可以;学十年突破不了,正常;学二、三十年突破不了,这是卡住了。咋办?
修行三十年没有突破,岁月注定已经暮年,往后就更加力不从心,一个人在50岁以前只埋头于满足温饱的事业,不曾用心培养美好的兴趣和更高级的志向,没有热爱自然的情怀,在50岁以后也很难有看清自己的能力,要相信生理的不可逆,这个年龄想提高内涵就看基因了。
在不是不属于自己的利益上,人人可说随缘,但为了获利,维护自己想要的神马,这便是天下人的生意了。俗世拼的是谁更努力谁更不要脸,解脱是心上的挂碍与否,做事可是工夫上的事,你多少要占一样才能搏出点东西来,这中间讲究的是纯粹。一个工匠的手艺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也就几近道了。心如工画师,漏一笔不圆满,做一把茶壶,少工序就不能成形。所以入世是专注于一件事,弄出结果来,然后还能剥离开。你总要成就一件“作品”以后才能谈解脱放下,这大概就是制心一处的三昧耶因缘,或者说是修行的成长和成就吧。
世智聪辩好不好不重要,做事需要用心,用什么心很关键。贪婪,抱怨,嫉妒,攀比,生存…等等都可以成为动力,能力和这些没关。有才无德就一定比有德无才强吗?骂人损德?罗刹海的刀式骂人,是积德。
敬师,而非用师,若无功德,再好的命也是空度,这个世界所有的巅峰都会成为过去。帮助别人需要的是能力和智慧,智慧由心力促成,有心而无力是过度,有力而无心是冷漠。人和动物不一样,动物的感情是原始的,人的感情比畜生的感性认识多得多,掺杂情感就会有情感的纠缠,带着目的就会被功利左右,适度,火候,恰如其分,功夫。只有人的心性能转化为智慧,这是人与畜牲的不同。
指望来生是痴人说梦,如果他洞察生死是什么,他就不再期待来生转运这些。没有智慧的人想要追求智慧,是比登天还难的事,就像那些附体,挣扎在人身和自己堕落的灵魂之间,无处可安。早上看楞严经,摘录一段:
“...菩提涅槃尚在遥远。非汝历劫辛勤修证,虽复忆持十方如来十二部经,清净妙理如恒河沙,只益戏论。汝虽谈说因缘自然决定明了。人间称汝多闻第一。以此积劫多闻熏习,不能免离摩登伽难。”——摩登伽难皆因有漏。
把修行看得简单了,是愚蠢。把修行看得太难,也是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