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中黄之辩:中国的佛教只是道家的分支而已 

  "Chinese Buddhism" is Just a Branch of Taoism  

作者:正阳子     发布时间:2023-9-3

引言
    
    今陈氏辩文《中黄督脊辩》,乃先入为主、不分是非黑白,一意崇佛贱道,吾添为炎黄子孙、仙道后学,亟欲为我道家申张之,故效野人献嚗,聊作此篇,以张道风!  
 
    陈氏所言密教本乃奴隶文化之余迹,若此高深密法熏陶千余年而未断,文明进步程度应早远超世界各国,何以1950前尚是奴隶社会?等级森严!中土文化多已被沁入外教而变成杂酱,面而道家乃吾中华固有文化之国魂!一门学术,岂可偶然存在与发展?必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社会背景、人文环境,文明进步程度等因素作依托!此必然之理,稍具常识者皆知之!所以将佛教控制了千余年的中华藏地之社会,与我中华汉地千余年发展之情况,作一对比,可知矣!事实胜于雄辩,人焉廋哉?!“大和尚”们高高在上,有何平等可言?不是说众生平等吗?!那些"大德"德在何处?密法高明又在何处?
 
    反观我中华汉地,唐虞三代政治纯良,民情敦厚;虽经东周百家各执道之一端,使道学分散,但流其余脉,亦使我中华至150年前仍是世界上最为强胜之国度,文化之先进,远非世界各国所能企及!若非汉明帝引入佛教,决不会"民生日益憔悴,民气日益衰颓,而有五胡十六国之乱华,有南北朝之分裂,有后五代之割据,有辽金辱国之耻,有元清灭汗之痛,有列强侵略之虞!"。又如密宗之产地--印度,其社会发展又如何?被英国殖民数百年,等级森严,普通人民皆为贱民,至今仍存余迹,看来社会进步亦不过尔尔!而陈键民混淆视听、颠倒黑白、以奴隶文化产物之密宗,诽谤吾中华故有之国魂,将欲取而代之,故吾不得不辩之!
 
    以示下之所辩、所言,皆有所自,绝非一己私见!道友诸贤明鉴是幸!
 
辩文
 
    中者,中脉。既曰"脉",必后天之物,殆无疑义。以无为外道理论撑门面,实执于识神以念观念,成观想邪见,落入二无我空性,乃邪道果位,执识神幻想所开发!故终成虚幻不实之法身。执于识神大乐,终现报身幻像;执于识神大悲,则现化身幻景。独邪道辈所推崇,实“地狱种子”!  
 
    黄者,黄道。既曰"黄",即中之意,我中华自古以黄表中;既曰"道",即无上大道意;合二意,即可与无上大道相融为一,而能超脱于天地意。故不落“有”、“无”,不拘有、无,复可有、无。乃"无为无不为,无可无不可"之法,故《参同契》曰"黄中",即“中”而又“中”之"道"意!  
 
    密宗修行中所称之中脉,几与黄道“有相”之一端的位置仿佛,故当辩一。 浅学无知辈,每将导引观想及识神愿力引入黄道修炼,几与邪道修炼无二,落入后天,故当辩二。  
 
    密宗中脉,以"菩提心"、"中观见"、"如来藏"等佛家无为理论撑“门面”,实行后天以念观念及存想之识神观想,执于空幻所现而迷不自知,故当辩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本着实事求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故首当知者:黄道与中脉修法之正邪区别,事实胜于雄辩,何能狡诈,与法相背,不辩自明!
 
一、黄道之位置、定名及作用浅释
 
1、 黄道之定名
 
   密教所言之中脉者,乃直通七脉,位于前后左右脉之中心一条有迹有所之线路。属有为观想而显现。
 
    黄道者,乃天地万物绝对本体之正中根本------太极、而反映于人身者。故仙经常言:"物物皆具一太极,事事皆具一太极,吾人亦具一太极。"众所周知,天地万物皆绝对本体-----先天一炁之所分,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者是。可见天地万物,亦包括佛、法界等等皆乃无上绝对本体所分;正因为此原因,必有一无形之“物”将天地万物,亦包括佛、法界等等皆连系在一起,彼此相通。此“物”于人身而言,落到实地,谓之玄牝,乃黄道另一角度之称呼!
 
    故此丹家就是利用此“物”,使之与绝对本体相融为一,进而摄取精华,使这无常之身体升华为现实之仙体佛身,使缺限之人生升华为完满之人生,使不完美之世界升华为现实之极乐世界;陈氏之佛家徒辈则是"出四门见生、老、病、死示现"而消极的逃避,"发心脱离此无常之身,并欲断除一切后有之身,"而往生于极乐!两者高下立判,不待言矣!
 
   这两者之态度正如同八年抗日时,道家是积极反抗、就地建立新中国的人们;陈氏之佛家辈如同看不起千疮百孔贫穷的祖国,而积极的逃离他方的人,这种人反而讥笑“建立新中国的人”为执于"故土之见"。此一点,即是道、佛本质之区别,亦道家与其它世界各宗教之本质区别所在,也是佛家谩骂道家执于身见的根本原因所在!
 
    故黄道可以为窍,然此中黄不可作"有"见,亦不可作"无"见,故古仙曰:"身内不是,身外亦不是,执于身体亦不是,离开身体亦不是。"纯阳云":玄牝玄牝真玄牝,不在心兮不在肾;穷取生身受气初,莫怪天机都泄尽。
 
    故黄道以道而得名,以太极而得名,离于一切有为造作与无为消极,但总而言之即中而又中之"道"义,依此可与绝对本体相通为一。《道德经》有云:"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窍"。故以"窍"位言之者,可为线,为点,为穴,为窍;以"妙"用而言之者,可为黄婆,为真意,为药物,为金丹,为先天一气。何以言之?太极分两仪,黄道分两相;两相者,龙虎也。故李道纯云:"以其灵感,故曰药物;以其成物,故曰鼎炉;以即变化,故曰火侯;以其交济,故曰坎离;……若非龙虎,何以尽之?……推而广之,玄牝之门也……。"玄牝者,黄道也。现分释如下:
 
2、 黄道之位置  
 
    为线者,以太极之中有无极,宇宙之中有太极,天地之中有黄道,万化生之于人身,故人身亦有一黄道,此可为线者之说一。
 
    可察太极之两仪动荡,而生三才、四相、五行、六合、八卦,变化出,万物生!然其中亦有不变者,以主宰于其间!否则,太极皆变,失之本来,亦无有太极矣!此主宰于其间者,无极也!又可察天地日月之运行,日东升西落,月盈月亏,看似变化万千,其中亦有不变者主宰其间,黄道也!故无论万物变化如何,其中有不变之黄道定其位也,此为线者之说二!  
 
    《易》曰:"天地定位,"丹道本建立在"人道合一"观上,人为万物之灵,万化皆备于我,人之黄道为浓缩的一个先天"道"体!故人亦有无极,亦有太极,亦有黄道。以形而上者言之,天地之黄道乃“无形而实有”之正中一线;以形而下者言之,天地之黄道乃有形之一线,即天文学上所指之黄道也!人亦如之,其理一也。故亦有"赤""黄""黑"三道之说,故赤、黄、黑三脉乃"线"也。以形而上者言之,赤道任脉总领吾人身气机,三丰曰"任者,任也,乃生生不息之元气也,黑道督脉总领吾人生之气脉,",任督二脉犹吾身太极之两仪,黄道犹吾身之无极;以形而下者言之,任脉乃行于胸腹部之正中之一线,总一身之阴经,乃阴脉之海,督脉乃行于背正中之一线,总督一身之阳经,乃阳脉之海,黄道乃行于人身正中之一线,位于任后督前之正中虚空一窍。
 
   所以说黄道处于人身正中之中一线,犹天空中之黄道焉!而任督二脉及其它经脉乃黄道之妙用也。故《皇极阖辟证道仙经》曰:"此窍初凝,即生两肾,次而生心;其心如藕,其梗中空外直,拄地撑天",古圣说得如此亲切明白,奈何愚者不悟!此黄道可为线者之说三。  
 
    为窍者,以宇宙万有皆同一太极所分,共具此一窍也。故黄道以窍而名者,称之为"祖窍"、"玄关"、"黄中"、"玄牝之门"、"黄庭"等等。实际上不管千百种异名如何,说穿了皆含有一个"中",一个"一"的意思。所谓"身内不是,身外亦不是,执于身体亦不是,离开身体亦不是",也就是张三丰祖师所说:"大道从中字入门,……一在身中,一不在身中,功夫须两层做:第一寻身中之中,……第二求不在身中之中,……以在身中之中,求不在身中之中……。"以上乃就初步下手功夫而言及"黄道"之含义,所谓凝神于气穴者是。至于《天仙心传》所言:"顶光下照至眉间,至心间,然后引入黄中",已乃是从有形之中开始进窥无形之中矣。
 
    为穴者,"六阴之下,一阳来复"之处也,又言炁穴者是。何以言之?以上既知功夫初步下手是"以在身中之中,求不在身中之中",故此"人天合发,中中合一"之后,必"先天一气自虚无中来",有"一阳来复,药从窍生"之验。以位置言之,此一阳生“处”,正人天合发之处,谓之炁穴,亦黄道之别名也。另外,因此黄道一线乃先天隐藏之所,不杂凡后,所谓黄道乃仙道,赤黑为人道,故黄道之一线各处亦有不同作用存焉!
 
   黄道一线之正中者,谓之"黄庭",闵一得祖师犹恐后学不明,而误会在督一线,故深示之。若论其作用,丹经:"乾坤交媾罢,一点落黄庭",庶几近之!黄道一线之下者,谓之炁穴、下丹田;黄道一线之上者谓之泥丸宫、上丹田。
 
    按:由此可见,气穴、任督乃后天向先天转换之工具。道终不可见,不可察;先天一炁亦不可见,不可察。可察者,非道也,非先天一炁也。故气穴、任督不可或缺也,乃后天之“中”,此“中”乃自然客观之“物”,非想象观想之愿力幻化而成也!!故此后天之“中”亦不可以观想、存思等以念观念、执着识神用事而运炼之!否则,何以趋向先天大道,摄取先天一炁!?
 
    故黄道可为无形之线,亦可为有形之线;而线之中又可为穴、窍;穴、窍之中又可“发动”变为球、点。皆谓之黄道,以其有"黄""中""道"之义故也!
  
    为点者,此一阳者之来,如露如电,似黍米之珠;以极小,故言"一点";以极灵,故曰"一阳",又曰药物。此药物纯是先天,不杂凡后,方可从炁穴中而生起。世人只晓气穴,而不知炁穴,故先天大道、太上心宗日晦!吾人有此形躯,乃是后天,而炁穴纯是先天,若舍此后天,纯从先天下手,则无从措手,变为无为消极之无情外道,类于禅宗,终落空亡!驻世神仙李泥丸云:"智者趋向禅宗,获坐脱立亡之效,终落鬼趣,离道远矣。"故须从凝神调息于后天之中——气穴下手,以进火、炼药,借任督等之阴阳转换来中和,使后天还返至先天,以至先天之先!
 
3、 黄道之作用  
 
    中华丹道之学问,建立在太极两仪之基础上,故以线论,赤黑及奇经八脉与后天内呼吸已总摄千千万万一切之脉道及其一切变化,所谓以简御繁者是。不似陈氏所言密宗之脉,杂而多端,繁琐而无当。故两者之高下,不待辩而明矣!
 
    至如无形无象之黄道,更无论矣!所行纯乃先天。
 
    有必须注意者:凡凝神、进火、采药、退符皆在任督或其它相关部位,如气穴、山根、天目、夹脊、百会、阴跷、脐外寸径、鼻外寸径、头顶外寸径等;而阴阳交生之物则归于黄道,若在黄道中,如下丹田等凝神进火,必夹杂凡后,如同以污泥填塞崆峒仙境也!古今许多丹士未得真师传授而不知此理,故累修累泄,炉鼎累筑累塌,另人浩叹!!
 
    黄道比喻谷仓,任督及身外等则是谷物所产之处与运送至仓之线路。为便于说明任督与黄道之关系及作用,再举例说之:众所皆知,我人所饮之食物,先经口齿之咬嚼,再依食道之传送,继以胃之消化,最后方进入小肠以吸收。食物由口至胃者,谓之后天;经胃消化后可供小肠吸收者,谓之先天。口、食道、胃则比之任督等经脉与窍位;小肠则喻之黄道。食物若不经咬嚼消化,通过手术割开腹部与小肠,直接放入之,其害如何,可以概想矣(要不了几次,必死无疑!)!因此初修者不经任督,直通黄道,是如同以污泥填塞崆峒仙境,其害如何,亦可概想。是以黄道乃结胎、哺乳、脱胎、神化之所(故绝不可夹杂凡后);任督为凝神、进火、采药、烹炼、退符等下手用功之处。注意!注意!!  
 
    所以黄道最大作用,乃沐浴、结胎、哺乳、脱胎、神化,乃无为而无不为,丹书所谓“无功功里自施功”也。将黄道一线分为上中下,其作用亦各有不同,此乃以人体自身论及者,但非有尺寸方所可定,皆自虚无中来,自然炁生而方显,自然神觉而方成。  
 
    若跳出吾身言之,则更有妙义存矣!况且,丹道之修炼,从未有可执于身内阴阳而成功者,执于自身阴阳乃叶文叔之流也。现再释之:万啓型仙师曰:"夫人有三心,天心,人心,地心;于身内言,天心生精,人心生血,地心生气;天人混化言,天心应乎天元,地心应乎地元,人心应乎人元;是以世身一致,三才一我,深造虚寂,内感三元,世身俱化于一炁中。闵真曰:'大地生人,龙虎无量',第以见与不见为可、否!唯在深耕置种,假幻勾玄。"此南宗心传,太上法裔!故三丰云:"除开这肉团心,尚有这三个真心,有人识得么?"此黄道第二大作用也:使我三心应乎三元,天人合一,以行三才卵守,世身混化之功;进而生道合一,形神俱妙。
 
4、小结  
 
    进而申之:黄道几与道等同。若就其"妙用"而言:凡于"中"为一者,皆可以黄道概之!故丹书有称其为黄婆、元神、真意等妙用者!
  
    若就其"妙有"而言:凡于"中"为一者,皆以黄道概之!故又称之为药物。凡举一切,一言以蔽之:皆不脱中黄妙道也!亦即"中"、"黄"、"道"、"太极"等乃黄道之本体,故,如"妙有"、"妙用"、"妙窍"等,举凡一切,依本体立名者,皆可以"黄道"目之。
 
    而密宗所谓中脉,未有如此妙义,察即一切妙义,不过仅落在"黄道"之窍位妙义之一端上。岂有"黄道"如此圆融广博包涵一切哉:不但有"中脉"所指之一切,且更有黄婆、真意、元神等一切妙用,以及药物等一切妙有哉!?
 
    正阳按:在密宗原始要义中,中脉位置处于丹道所说之有形的黄道与督脉之间的一线,有的亦直接将督脉称作中脉。将中脉定为人体正中一线者,乃陈健民开先河,但据我所知,凡藏族之密宗“活佛”对此说是很不以为然的!中华文明之神髓"中"、"黄"、"道"、"太极",如儒家中庸之道之“中”,中国之“中”等,这种“中”的理念已经深入民心,涉及到哲学、美学、文学、艺术以至为人处事的方方面面,可谓中华文明的灵魂!中华民族流的是这种带有“中”“道”的血液!只要是中国人,生活在这片热土,必定流的是这种血液,必定受了本位文化潜移默化之熏陶,而带着这种思维方式去看问题、去理解外来的文化与学术!如是以我中华文明--道家文化将“中脉”修正为人体正中一线路,并得到了汉地学佛者之普遍赞同!
 
    实际上,从骨子里体现的恰恰是道家文化之伟大!谁也不知道“乔达摩·悉达多”原意到底如何?!只是中国人自己的理解而已,这种理解与发挥恰恰是建立在本位文化--道家文的化修养与潜移默化的熏陶基础上的,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事实!所以说:所谓甚深奥义之佛经,所谓高深无边之佛法,只不过是中国人根据道家文化所制造的东西、说的是一种“中国的学术”而已。
 
    所以说,中国的所谓“佛家”与“佛教”,在本质上是一种“中华化”的“佛家”与“佛教”,是道家学术的分支,只不过表面挂上“古印度人的牌子”而已!中国的所谓“佛家”与“佛教”,除开“乔达摩·悉达多”这六个字及极少量的经文是外来的东西外,其它一切都是道家之产物!
 
   民国张化声先生讲“禅宗是道家文化中玄学的馨香儿”,〈见《中华仙学》〉是丝毫不错的!现在很多道友对佛教的盛兴与道教的衰弱深感彷惶,愚以为大可不必,应该清醒认识到“中国佛教”只是道家的分支而已!所以古哲高真们表面上号召“三教合一”,实际上反复强调唯有“金丹”是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