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账号的核心:仁波切啊是个鬼 

  The Core of The Account: Rinpoche Is a Ghost  

作者:一个老牧民     发布时间:2023-8-10

  

 

 

大概几年前,我曾经很荣幸的有机会见到一位年轻但已在汉区颇具影响力的仁波切那时候这位仁波切年少有为不自知,刚刚出版了街头巷尾的畅销书,志得意满。

 

那天他喝了一口功夫茶,然后告诉我,他现在正在致力于推动一项放生的工作每年的现金流水已经达到了3个亿他相信这一项工作将非常有助于藏传佛教在汉区的传播。

 

 

“放生是否有外来物种?不不,我们今天不说这个至少从发心上来说,我们在信徒中间已经很好的普及了佛教的理念。

 

端着茶杯的仁波切面带富相,自信满满,谈吐从容而坚定旁边坐着他的几个汉族信徒,都穿着朴素的单衣和单鞋,素净的像初秋的天空,空无一物。

 

“现在这个工作,主要由XX师兄负责。”说完,仁波切指了指坐在我旁边的一位大哥。

 

大哥听到仁波切提到他,嘴角带着微笑朝我点了点头,嘴里念念有词,手上不停的旋转着持珠。

 

“师兄生意做的很大的,也很有经验,现在帮着我们弄放生这个事情,也结了很多的善缘。”

 

那时候我还很小,不太明白放生到底有什么深奥的佛理发心为什么可以重要到可以直接忽略科学但是我在那想,如果可以一年管3个亿的现金流水,我肯定是什么样的善缘都愿意结的。

 

从育苗、购买、运输、放生,一整个流程里,从一个汉族人朴素的财商出发,这里面可以有多少的利润啊可以养活多少人啊你如果站在终端,就是拥有3个亿的采购权和支配权,那还不可以直接飘上天,每天嫩模游艇海天盛筵。

 

而最为关键的是,这样的放生,因为只讲发心而没有诸如存活率等考核机制,可比植树造林、建学校来的容易多了。

 

那一刻,我觉得大哥在我心中的形象突然高大起来,甚至光芒四射的直接超过了仁波切,有点垂帘听政、摄政王那个味道了。此刻,他就是霍光、多尔衮、张居正、王振或者魏忠贤。

 

后来这些年,我也断断续续的有机会见了一些仁波切这里面很多旁边总是带着几个汉族师兄师姐。我经常在那想,仁波切旁边的师兄师姐是不是从同一个培训班出来的每个人统一着装,穿着素净的衣服,带着佛珠,手拿持珠,无论男女都剪短了头发但是圆润的脸型是怎么都藏不住的富态,并且都惜字如金、很少开口,眼神总带着几丝凛冽,不怒而威。

 

我在那想,这些师兄师姐是佛协的标配么?咋这么像寺庙墙上那些泡了水发胀的愤怒像——护法呢。

 

前一段时间去了趟楚布寺,有机会进到了噶玛巴的起居室在最里面的修行室里,一位大妈师姐陪着几个信徒,正在那拿着手机直播大意就是这是旁人不能进入的噶玛巴的修行之地,殊甚而尊贵。

 

那一刻,我有种大妈就是噶玛巴的经纪人的错觉或者说,那一刻我突然有点明白经常晃哒在仁波切身边的那些汉族师兄师姐的身份,他们,会不会都是经纪人呢?

 

按照商品经济的说法,经纪人是指促成他人商品交易,在委托方和合同他方订立合同时充当的中间人。

 

这里面的核心,其实是商品交易。

 

当仁波切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当人们开始觉得结识或者拜认一位仁波切是有排他性、竞争性的,那么购买与付费就成为了必然的竞价手段,而掌握了仁波切行程和生活起居的人,自然就有了出售这些资格的权力,甚至连参观仁波切的起居室、修行室都可以被打包成为衍生品上市。这其中的收益和利润,和佛教本身并没有什么关系,不知道被截留在了什么账户或者收款二维码里。

 

只是,这里面很多的仁波切或许并不能觉察自己成为了某种商品或者某种衍生品还在沉浸在极大的传播了佛教理念的成就之中觉得在谈笑间已经征服了众多的信徒,哪知道最终充当了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的角色。因为这世界本身就是有因果的,当你得到了赞誉、尊崇和前呼后拥那么你肯定要付出点什么。

 

疫情时候,我偶然上网刷到有人质疑开篇那位仁波切身份的新闻我倒是一点也不吃惊,因为一个商品是需要不断的刷履历,加标签、鎏金、抛光打磨,最后配上一个华美的包装摆上货架,这样才能卖上一个好价格。而真正的仁波切,显然是不需要的,因为那是无价的,是无法被定义和交易的。

 

文章转自“一个老牧民”的微信公号,网站有所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