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瑜伽师弟论》关于贪的体性 

  《Yuqieshidilun》About The Nature of Greed  

作者:观诸法如     发布时间:2023-7-10

《瑜伽师弟论》关于贪的体性
 
《瑜伽师地论》卷第八
 
二、二、六、贪
 
贪者,谓由亲近不善丈夫,闻非正法,不如理作意故,及由任运失念故,于外及内可爱境界,若分别不分别染着为体。
 
 
贪烦恼,「谓由」,也是和前面一样,亲近「不善丈夫,闻非正法,不如理作意故」,就有贪的烦恼生起来。
 
 
「及由任运失念故」,不须要去虚妄分别,就是任运的失掉了正念,这烦恼就出来了。那么这是俱生。贪分两类,一种是由分别起的,一种是「由任运失念」而生起的。
 
 
和前面戒禁取、见取不同,贪,是通于修道。要断贪,不只是见道,修道也要断贪。
 
 
「于外及内,可爱境界」,「内」就是自家的五蕴,色受想行识,「外」就是自身之外的其余有情他的色受想行识。不管是内是外的「可爱境界」,能令你生起欢喜心的,顺生乐受的可爱境界,就叫做贪。
 
 
「若分别不分别,染着为体」,而这里面有两种情形,就是由分别生起的贪,不分别就有这种贪,任运的有这种贪。不管是哪一种,分别也好、不分别也好都是「染着为体」,就是在可爱的境界上有染着心,是名为「贪」。这是贪烦恼。
 
 
韩清净《披寻记》:「于外及内可爱境界者:顺生乐受,名可爱境。自五取蕴,名之为内;余情非情,名之为外。」
 
 
随顺生起乐受,称为可爱境界。自身的五取蕴,称之为内;自身以外其他的有情与非有情境界,称之为外。
 
 
1、《大乘阿毘达磨杂集论》卷第一:「贪者三界爱为体,生众苦为业。生众苦者,谓由爱力五取蕴生故。」
 
 
2、《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九:「何等名为贪欲五相?
一、有耽着心,谓于自财所。
二、有贪婪心,谓乐积财物。
三、有饕餮心,谓于属他资财等事计为华好,深生爱味。
四、有谋略心,谓作是心:凡彼所有,何当属我。
五、有覆蔽心,谓贪欲缠之所覆故,不觉羞耻,不知过患及与出离。
 
 
设于自财有耽着心无余心现,当知此非圆满贪欲意恶行相。如是有耽着心及贪婪心无余心现,亦非圆满贪欲之相。如是广说,乃至如前所说诸相,随阙一种,即非圆满贪欲之相。若全分摄,乃名圆满贪欲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