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受一些影响,对能量的话题有些忽略,就没认真的思考过这个问题。物质能量和意识能量应是不同的,意识也要分是情绪产生的还是意志产生的,前者关乎心性,后者关乎智慧。
掌控自身意识的能力,需要意志,需要智慧,但智慧和量似乎没什么关系,量是心性决定的。当欲望超越了认知,修行就会走偏,也会象邪教一样,带偏一堆堆的工具人。
人的情感意识被媒体卷入带入,很多就是蝴蝶效应,一个意识微小的变化会带动整个系统巨大的连锁反应,产生某种巨大的意识能量,那些意志薄弱的人,比如现在很多的忧郁症,实际也是被整个社会某种极强大的阴暗的意识能量影响。宗教为什么有救赎的作用?宗教就是用更高的精神控制将迷茫无助的灵魂一点点收摄转化,让它找到安心处,也就是皈依的意义。而宗教的“护法”,就是用济世的功德,维系并保护自己爱乐的精神世界的能量,用之抵抗一些不好的外缘或者干扰。
成为一个法师、牧师、僧人的最大福德就是,他一生要接受众生的各种倾吐,他的身份乃至他持有的教条戒律和誓言,让他不得不慈悲承受并且去宽慰众生,一生在被动的因缘里,成就自己的忍辱善良宽容智慧经验见识能力乃至种种...因为有了这样一生的积累,使得他未来轮回的转世,即便是一个凡夫身,也拥有了强大的耐力慈悲智慧等等。他无论做什么,潜意识里都带着这个因出家修行时,积累来的福德种子,这就是浮云师父为什么说修行人入世都有福报,所以出家修行乃是种福田因,行功德事,并不是受人供养,否则佛陀时期僧人何以称为“乞士”?
修行是一世世的积累不断增长,凡是想成就一番事业的,需要的都是聚集力量,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崇尚物质金钱的时代,此道非真道,已然世间道。
须弥不踏碎,身心有拖累。最强的定力是入于万境而不动,能量是有,而道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