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妙境法师简介 

  Introduction to Master Miaojing【Photo】  

作者:网络     发布时间:2023-5-27

妙境法师简介
 
 
 
妙境法师(1930-2003)
  妙境法师(1930-2003),俗姓王,黑龙江人。18岁依止惺如法师剃发出家。1947年依倓虚老法师受具足戒并依止倓老学习佛法。法师世寿75,僧腊57载,戒腊56。法师一生致力于学习大小乘经论和止观实践,晚年十分重视弘扬《瑜伽师地论》,弥补了中国佛教1000多年来没有人宣讲《瑜伽师地论》的历史。
 
入道因缘
  法师俗姓王,家人虔信佛教,好善布施而其二叔亦出家法号觉道师常至二叔的庙上随众作课,故接触佛教之因缘甚早。
 
佛学院参学时期(1946-1956)
  18岁在二叔的引导下,就读吉林市观音古刹佛学院。是年十二月初八,依止惺如法师剃发出家法名妙智,号仁奇1947年农历三月赴长春般若寺,依倓虚老法师受具足戒1948年正月,展转赴青岛湛山寺佛学院依止倓老学习佛法心中充满希望与欢喜,乃发愿云:“愿精通三世佛法,对千部论师说之无愧!”是时,同学中有人亦名妙智,倓老乃为师更名,以《法华》十妙中第一之“境妙”,取其义而反其字序,法师从些即以‘妙境’为名。
  1949南下至香港华南学佛院就读研究班,研习《法华文句记》、《摩诃止观》等并在倓老指示下,抄录蕅益大师《法华会义》科,即今流通甚广之《法华经冠科》。师于此启蒙阶段以学习天台教义为主,又在倓老法师带领下,开始有静坐之体验。
 
沉潜自修时期(1956-1985)
  1953年起住东林念佛堂,读蕅益大师《楞伽疏》、永明大师《宗镜录》等,既感坐禅功德殊胜,又深生欣愿于圣道,乃于1956年往大屿山独住用功,日诵《摩诃般若》,习《中观论》、《大智度论》,深入中观,抉择真常,旁涉唯识,于大乘三系颇有融会。
  是年,受邀宣说《法华经》,为对外讲经之始。此后十数年间,曾应邀讲述《法华文句记》、《楞严经》、《圆觉经》、《普门品》、《净土十疑论》、《维摩诘所说经》、《观无量寿佛经》、《大乘起信论》、《弥陀要解》、《摄大乘论》等,于所结法缘甚广。
  1969年任东林念佛堂住持。1973年飞往美国加州奥克兰成立法王寺。此时开始深入研习《瑜伽》、《摄大乘》等唯识经论,并背诵《维摩诘经》。其间,法师虽深居简出,用于静坐及阅读,但仍应请宣讲《摄大乘论》、《菩提道次第略论.奢摩他章》、《佛陀的启示》等,并赴加拿大宣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至香港讲《舍利弗般若》、《菩提道菩萨戒论》等经论。
  1977,搬至那帕。二年内,每日以背诵一部《法华经》、拜法华忏及静坐为定课。时闻异香,得吉梦。经此用功之后,智能更为深入,睡眠亦得减少。
此一时期,师韬光沉潜、养深积厚,在佛法中涵泳二十余年。深入天台、中观、唯识,广及大小乘教义,又不间断止观静坐,如是依闻、思、修次第学习,思想逐渐圆熟,确立中观空义、抉择如来藏理、肯定唯识中道,坚信“大乘决定是佛说”,于汉传大乘佛法之信解弥深弥笃,并建立以“大乘四念住”为中心之修学理念与次第。
 
前期弘法教化时期(1985-1994)
  1985年起,师逐渐走入人群,除主办禅七、佛七及大悲忏法会,即以说法接引众生为主。1986年受大觉莲社之邀,先讲授一部《金刚经,后续讲《维摩诘所说经》,抉择深要、辩才精湛,闻此法者无不得大利益,法喜充满。
  1990年二月,于邻近三藩市成立法云寺。此后又往来于温哥华、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台湾、新西兰等地讲经弘法,不辞劳倦。
  1993年-1994年,应台湾埔里正觉精舍之请,开讲《妙法莲华经》。时会中盛况空前,座无虚席。师自述:“讲完此经后,觉得静坐的境界和以前不一样了。”肯定读诵、思惟、正忆念及讲经说法,能资助止观行持。
 
弘法教化时期──后期办学1995-2003
  为长期栽培领众修行及讲经说法之僧才,师于1995年起,筹备成立佛学院。1996年三月三日,法云寺佛学院——美国第一所以汉传佛教为中心之佛学院正式开学。师此后全心致力于僧教育,提倡修四念处以趣求圣道,主张全面弘扬大乘佛法,着重专精深入学习经论,强调由此建立佛法正知正见,并以此为修习止观、调伏烦恼之根本依据。
  师安排学院课程,初择《般若》、《俱舍》、《瑜伽师地论》之要文习“四念住”,为学生日常熏习止观之基础;次讲《摄大乘论》竟;后则开讲《瑜伽师地论》,至2002年止,六年间演五十卷讫。2001年学院假期间,受邀至加州讲授《入中论颂》未竟,返院后续讲圆满。
  师具不忍圣教衰之悲心,常感慨少有人弘扬大乘止观,愿求圣道者希,正法不彰,念念唯望更多人学习佛法。是以无论资历年龄,凡有愿向学者,皆可随时就学,因是求学者众,旧院址渐形局促。为此,师乃奔走寻求能资益禅修之环境。2000年八月底,舍加州之利养丰厚、繁华便利,迁学院于偏远高寒的新墨西哥州山区,并改佛学院名禅学院。此后至2002年间,曾举办三十五日禅,并试行九月习教,三月坐禅之课程。其间,为利于禅众之修观行,师为讲《维摩诘所说经》、《瑜伽师地论 真实义品》、《杂阿含经 尊者难陀为五百比丘尼说法》等。
  20022003年间,鉴于请问学习《般若经》者日众,指示弟子们依嘉祥吉藏大师之《大品经义疏》及师之手抄研究本,着手汇整编纂《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冠科》。又集弘法、讲学、开示及问答,成《好自端严》、《入决定胜》等书行世。
师之自行、弘化与讲学,肯定中观与唯识皆是能得圣道之殊胜法门,而晚年于唯识、中观义略有会通,尝谓唯识之遍计所执空,与中观之毕竟空义无有差别。而唯识学派中,《瑜伽师地论》诠释三乘圣道次第及修行道理圆满精详,为有心于圣道者之所必学!
 
示寂
  2003年四月初,于台中法印学苑示众时,自云:“我这一生没有空过光阴,这是我最感到安慰的!”四月十七日,于造访苗栗法云寺后,师澡浴清净而迁化,示脓血身之可弃,唯是无常、苦、空、无我,以身作最后之教示!七日后荼毗,得各色舍利不可数,牙及牙床不坏。
  往者长往,然其慧灯不灭而道范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