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玅境长老【四念住开示】第八、九讲课后问答
Elder Miaojing[Four Mindfulnesses]question and answer after the 7-8 lecture
作者:妙境长老 发布时间:2013-1-26
|
玅境长老【四念住开示】第八、九讲课后问答
课后问答
问:师父,请问修无常观和修无我观的区别在那里?它们在断除我执的深广程度上有什麽不同?
答:观心无常是破除我的体性,观法无我、修无我观是破除去我的作用;一个体,一个用,有这样的差别。但是若在大乘佛法里面,又有不同的意义:观心无常是破除我执,观法无我就破一切法执,一切法也是无我。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一个是破我执、一个是破法执,这也是不同的地方。破我执,只是在色受想行识上观察我不可得,这个刹那生灭、老病死的身体里面,没有常恒住、不变易的我。常常这样观察,你这个无我的智慧逐渐地、逐渐地就有力量,能破除一切烦恼。然後你再观法无我,在一切法上的微细的戏论分别,也破除去了,也能破除去。这两种,在大乘佛法里面来说,一个破我执、一个破法执。但是在《中观论》上,龙树菩萨又有不同的意思:虽然是一个破我执、一个破法执,先应该破我执!龙树菩萨有这样的意思,先应该破我执。而读《阿含经》的时候,佛的意思:你观一切法空,破除去法的执着,但是你若没有破我执,你还是生死凡夫!《阿含经》有这样意思。龙树菩萨说:你先应该破我执,这与《阿含经》有一点关联。
如果你只是观一切法空,你没能破我执的时候,我执还在的时候,烦恼还是不能破,还是不能破。从四禅八定里面看,「非非想定」多少也有这种意思:就是一切法都空了,唯「我」独存,非非想定有这种味道。得了色界定的时候,破除欲了,没有欲;得到四空定的时候,就破除一切色法,但是受想行识还在。到了最後非非想定的时候,智者大师说是真神不灭,我以前也讲过这句话。真神不灭,什麽是神?神就是我也。就是真我不灭,就是唯我独存的意思。非非想定原来是这样意思:一切法都空了,唯「我」不空,「我」还是真常、独立的,是真常的。非非想定暗含有这种味道,那就是一切法空了,「我」还是不空,那麽他还是不能了脱生死的。所以,龙树菩萨说,要先破我执;破我执,就入圣位了!你继续破法执,破除爱烦恼、尘沙惑、无明惑,最後可以成佛。所以还是有点差别。
问:师父,还有一个问题比较幼稚一点。南传佛法的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涅盘寂静不说的话,剩下就是两条,可是我们讲四念住有四条,这跟两条的关系怎麽样?
答:「诸行无常」就包括「观受是苦」在内。诸行里边也包括「观身不净」的意思在内;这一切有为法,有漏的有为法,有为法的有漏法;有漏法都是不净,也包括不净在内,其他的都包括在内了——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由无常、无我的观察,就到涅盘寂静了。无常、无我的观,是涅盘的道路。
问:无常、无我有没有先後次第?
答:要先观无常,先观「观心无常」。
问:请问院长,修四念住跟不净观、白骨观,初学者是不是以打坐的方式比较好。
答:是的。
问:如果初学者打坐基础不是很好,每次一坐很快就坐不住,脚会痛、会麻,像这种情形,是不是在打坐当中奢摩他或者是胜解力的力量不够,或者是打坐的方式、姿势不对的关系,导致这种情形,请院长解释。
答:初学静坐的人,大家都是一样,都是腿子痛,或者是腰痛、脚痛、各部分痛,都是一样,这就是要忍耐,常常地静坐。常常静坐,就分两种情形:一种是静坐功课的时候静坐;不是静坐的功课,你平常读书的时候,也盘腿坐,你这个腿子慢慢就进步了,这是一样。另外,也多注意经行,不坐的时候、不读书的时候要经行,要跑、快一点走,使令身体里面的血,没有瘀结地方,帮助它疏通,然後再静坐;坐一下,然後再跑,多跑。你光是坐而不经行,容易有病。用经行来帮助静坐,明白点说就是这样意思。这样常常训练自己,它就进步了。我和你一样,我最初静坐也是腿子疼,也是一样的。我现在也是常常注意要多双跏趺,才可以,你一疏忽几天,再双跏趺,它就感觉到有点退,身体就是这样子。就是要常常地训练才可以。当然,你静坐的姿势不对,也会使令身体有问题;就是对了,初开始的人一样也是会腿子痛。少数人是例外,他没有学过静坐,一开始就双跏趺坐,就可以、也不痛,这样人是很少的;多数都是这样子。
问:院长,这跟奢摩他和胜解力有什麽关系?
答:有关系。如果你奢摩他和毘钵舍那修得相应,你的忍力强,就是痛,不大感觉有问题,不大妨碍。忍力强了,很快腿这个痛逐渐逐渐也就不痛了。若是奢摩他和毘钵舍那修得不相应,你的忍力不强,就是痛了一点,不容易忍受,那麽进步得也就会慢;也能进步,但是会慢一点,也有这件事的。
问:师父,我刚才没有听清楚,师父讲这不净观所对治的欲,是不是比较偏於男女欲,或是所有的欲都包括在里面。
答:这里是偏重於男女的欲。其他的欲,似乎是比较容易对治。就是男女的欲是难一点,其他的欲容易对治。
问:对天人的欲,又是怎麽对治?能不能以这种不净来对治?
答:也还是,也还是用这种不净观对治。从次第来说,我们是人间的人,我们看不见天人,我们在人间用功修不净观,把我们的欲对治了,对治了就是没有障道的因缘;这个时候,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就得无生法忍了!你的圣道现前以後,渐渐地把所有的内心里面欲的种子都消除了;消除了,你到天上去也没有事。因为心里面没有欲了,也就能胜过天欲,能战胜这件事;天欲,心也不动了,是这样子。若是在人间得了初果的人,他没能进步到三果,或者是到了二果,他在人间死掉了,能生到天上去,生到欲界天。生到欲界天,圣人在天上也可能精进修行、也可能不精进修行,他在天上死掉了,又来到人间,来到人间容易修行。修行就是这样,这个人也可能精进、也可能不精进,所以人间死了,又生到天上去;说是七番生死以後,得阿罗汉果了,就是这样子。天上的人修行,多数是差一点,不要说凡夫,就是圣人,他在那里……;不过,得了圣道以後决定不退,决定是不退的。所以多数是在人间成道,多数是这样子。若是人间有佛的时候,人间的佛教徒没得圣道,生到天上去,因为信佛的关系,他会回到人间来见佛,听佛说法得圣道。但是这是天上的人,他还是回到天上去了。若是人间没有佛,人间的佛教徒生到天上去,用功修行的也可能有,但是没得圣道的人更是不容易修行。不过天上有弥勒菩萨;不过,我看只要是凡夫都有相同的情形,就是人间的人,经上也说「富贵学道难」,天上也可以用富贵这句话来说,富贵学道难!所以,有弥勒菩萨那里,他也可能去、也可能不去,也可能去亲近弥勒菩萨,也可能不亲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