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动与不动,也是个口头禅。对缘不动,不去感受,就是妙喜师父说的“不应,是痴”。
总说不动心、心不能动的这个,是指心不改变当下的频道,更像是保持一种心态不变。人在因缘里,就在动中,“应而无住”,如何生心才是很重要的问题。
心有千变万化,无数的分类和定义,凡夫心,涅槃心,意识心,贪嗔痴等......我思故我在,若我一无所有,连感知觉受思想都不存在,“我”还有什么意义呢?——也许有人说本来就是空,本来就没意义,因为你有目的因为你有欲……可是,为嘛不要意义?
也可能大德们无心的信口雌黄,也可能是错应了我等的机,而产生的误会,真言行者,言必应行,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一字一句皆能入坑,真人也不一定有大智慧。
道无修无证,依然生生不息的变幻。可见有一种力量,穷之不竭。不生不灭的是什么?我们修的又是什么呢?从来没有人清晰的透漏过修行终极的“我”是个神马玩意。
抄到《云窠》里一段:德山宣鉴老和尚说:“达摩是老臊胡,释迦老子是干屎橛,文殊普贤是担屎汉。等觉妙觉是破执凡夫,菩提涅槃是系驴橛,十二分教是鬼神簿,拭疮疣纸。四果三贤、初心十地是守古塚鬼,自救不了!”
这个世界的存在,原本就是因为爱。
有人热爱自然,有人热爱财富,有人是官迷,有人好美食,孩子喜欢游戏,女人热衷穿衣,艺术家沉迷于精雕细琢,科学家致力于精益求精,热闹的琴棋书画,风月场的歌舞升平,坊间的麻将牌桌……构成这大千世界的形形色色,哪一个不是在道中?
没有爱,将是多么无趣的一个世界。
我,是这里面的一粒尘埃,是想要锤炼成什么样的元素?还是要绽放什么样的色彩?或者,继续做一粒尘埃?
——我愿追随圣者的脚步,寻找光明的路。
人类崇尚自由,喜欢和平,可是战争的炮火已快将乌克兰荡平,人们热爱自然祈求幸福健康,三年的防疫还是要面对病情。
逍遥与拘束,都是生活,我要知道每一个经历过的心情。自然与不自然,都是这世界的承担,这也许并不合大德们心中的道,但,这是属于自己的道。
要让灵魂化作光,安住到一个地方,无论何种境界,也要继续超越。即便是没有机会也不被这世界允许,也要将自己全身舍弃,用自己的光,点燃枯萎的树。此刻的沉静,任由自己沉入这茫茫的海底,不是粉身碎骨,不是魂飞魄散,是重新凝聚一个意想不到无人能知的结果,黑暗不再是恐惧。
人只有外在的东西会被掠夺,内在的光明是因自己的决定而生。横向突破,不去攀高,众生就是佛。所有的修行都不是营谋来的,不到一无所有,无法窥探全貌,让自己放下攀缘,放下对圆满的期望,为彼此留下的心念,以一脉相连,纵横四海,让这狼狈不堪的一生重新组建。
可以无住,但无不能无心,活着的人就是活着一颗心,轮回也是因为这颗心,成就也是因为这颗心,无心是个概念,众生的执与不执也都是本分。无心也是有心,无意尚可,心不可无。
这世界不能没有爱。
贪而不舍,是吝啬鬼。贪而不取,依然是爱,妙喜师父说“让心纵横无边,是贪得无厌。放纵身心宽坦而住,大贪必得大乐”,大贪有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