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为什么不能贪坐》 

  Why can't you covet meditation  

作者:小北     发布时间: 2022-11-11

过去修行有一种说法,师父一般都要考验弟子三年,通过苦行,伺师等方式,然后再传授。刘圆慧师父也说,外行不满,内功不成。明师带徒弟入手通常都是不教你先打坐的,先调你的心,所谓"圣人无派,因机施教"。

我先遇妙喜师父的时候,也是骄傲的很,说出的话看似是为修行而来,实则一身习气不曾收敛,被师父的棒喝打得险些退缩,却不料恰恰被师父戳中心脉,豁然体验到内在。从入门学佛的很多年,我的境界一直不断,师父指出了我的禅修弊端,给我的方法也都不是用单纯的打坐。

年轻时候打坐精进,每天舍不得不坐,舍不得下坐,这样也许会让身心得到一个舒服的感受,可是岁数长了,却发现疾病缠身,并没因打坐获得非常健康的状态。前一阵和终南山的一个师父聊,谈起这个年轻人血气旺打坐很容易有功夫,但是往往稳不住,经历不够。打坐是静功,道非不动。以坐得的感受当作感悟,却不离红尘诸欲,攀缘世法,假名以现实锻炼,不异于掩耳盗铃。心地的修为不在图静,若有所欲便应在红尘中展开一番拳脚,才知道自己那知见是不是真有底气,让自己成长强大。

年轻时候的气多用在打坐上,实际是一种消耗,他不去独自历练,他人生便无收获。什么是成就?师父为何强调“坐不如做”,红尘的修行人大多是带着目的的,并没有舍弃私欲,有人为了治病,有人为了保命,有人为了“解脱”,有人为了入定——“寂灭”,寂和灭是两个概念,皆名不动。铭的师父说过,有私就不能坐,必着魔性。私欲即是漏,打坐坐得多好命气终究是要衰弱漏光的,那个时候,精神安在?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人到老年,逐渐回首过来的路,看清楚自己,这时候便可以做自己的主了,一息尚存,看开放下,便还有机会。即便是为了保命也是无可非议,因为人老了,万事已定,精力有限目标现实,何况若还有居家琐事的,还有没有修行志向都难说了。格局大者人生经历丰富,即便是年岁已老,修行起来亦会有大象气候,更容易归道。所以说啊,志心修行又不离尘也不用功的往往才容易人生历练不足,而在红尘里放下自我的人,经历种种方可能是成就者。只不过,人家不必非以宗教入道,宗教里给人展现的竟是些小慧小道,门派是非分别,容易误了卿卿慧命。若有宗教感情者,当是信你,若无,以宗教信仰度人便是自毁毁他。

上坐功夫会比较容易达到一个自己本有的层次,再进步就比登天还难,每一个台阶都是经过无数未知的磨练才能获得,所以当你有一个感悟,就应该是发现自己一个问题,而不是得到什么东西,取得什么成就。如果始终还在一个层次上打转,说明你没舍得放下某个感受或者认知。

陈同老师说的好,真正的坐是功夫找你,不是你要打坐。记得他说,判断是否真修行第一看他贪不贪,第二看他长不长智慧,第三看他胸襟知识结构见识以及应变能力。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