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麦克说的那个打坐功夫很高的出家人,曾经出现的一个境界的过程,其实是个非常多内容的例子。佛教里面关于实修的法啊书啊说的很多,五花八门,骗子的江湖术就是这么来的。妙喜师父前几天还推荐了我一本八思巴祖师的《大乘金刚密要道集》。沉浸在功夫的修行人,要么谈起来遮遮掩掩,神秘莫测,要么说的含含糊糊、自以为是,这类,绝对是内心非真,就是真东西给他,他也听不懂难接受。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学习就要深入,越是细微,功夫才能越深。
我这么分析了一下,只代表我个人——这个出家人他犯的错误是导致他后来大病结果的因。这一个境界里面的变化过程,表现出来,首先是发心出了问题,从初发心,我执分别到对治,再到自我认知,让他一错再错。老道曾说对境用心比不用心还难,此处可见真功了。但即便是他已经错了,早一点纠正也还是有机会的,晚了就像得了癌症晚期再到医院手术做治疗,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明师必有利器,很多人带着的法器不过就是个摆设,或者一种美好的向往。没有师父的手术刀帮你割掉内心的毒瘤,就得去医院挨上医生的一刀了。
要想功夫高,就得常挨刀。亲师父啊。
知见的建立而有了修行上的差异。佛教里教的那些大多是世间法,竟是些大道理,用在日常做做人,摄摄心可以,好像这世间假以宗教的名义传授的知识,总是那么的摄人心魂,即便是连大字不识几个、读书学艺毫无天赋的差等生,都有机会升堂入室,口若悬河装模做样,仿佛自己也能六祖一般大放光明,貌似做佛是比做皇帝还容易的事。
修行修的是内在,进入自己的内在,不是人人都有机会,即便是很多“大师”打开了神通,恐怕根本连辩境断境都不懂得。
《金刚经》是禅宗的,就是非常利根的能用起来,否则都是知识,落于世间。讲《金刚经》的和讲《道德经》的都是一样的,二货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