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是法宝。妄念和正念,杂念和绝念,种种概念无非强调清静,可什么是清静?
为了清静就清静不了,强制的断念是有欲,越止越乱。心清静了,坐下来就能发呆,就能进入清静的状态,没有不必要的想法,但不是毫无思想一念不生。念头没有必要强调,讲功夫的人强调静和定,可是这个静定如果是刻意修为的话,就是顽空了。以欲止欲,头上安头,反而是更不清静了。
歇心静坐是常观常练,但如果不能自然的清静,也是不能入道的。这个功夫是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历练,根本上不是止念。
在判断自己的妄念上,好像有很多误区。想的多不一定是妄念,能思虑缜密才能大繁化简。道德经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由简单及复杂,由复杂再到简单,“天下难事,必做于易”了。
我自己认为,念头这个还要细致的区别。妄念是有欲的念头,正念是无欲的念头。要看这个念是否有目的性,《清静经》说“人心好静而欲牵之”,有欲就会有动作,念起心动,驱谴身必行之,若身不行则是妄念。身动而心不生杂念,这个叫专心致致,才是功夫。学习也一样,学是动脑,属于思维的运动,专注一门深入的思考,就是静虑。学以致用,不要学对自己毫无意义的东西,学习了助长自己欲望的东西,就不是正学。
修行人学习的目的应该是为了去除自己的贪嗔痴三毒,进而解决自己的我慢习气和疑惑,达到破除我执增长智慧。如果不是为了破除欲望我执而学习,修行只能成为魔修。
世间大多人学来的一切都是为了利用,并不是提高,德行是从小打下的。为了轮回继续修,为了来生投胎更好…为了福报,为了给儿女积德,为了...等等这些,把自己变的越来越复杂,失去天真的本性,何以解脱呢?
我们并不需要那些浩如烟海的书籍,我们只需确定自己的方向,而不是目的,看清自己想要的、能要的、不能要的,才是最重要的。问问自己所做的真的是为了解脱吗?如果不是,就真实一点吧,不需要伪装自己。
这次在三清宫,遇到以前租船的船长,看到我来高兴的拉着我去接露营的人,船行使在湖中,水光山色恍如仙境,心情不知如何表达,拍了好多照片都放网站相册里了。船长土生土长在这块净土,每天从早到晚在这静谧如画的湖里来往穿梭,内心也清澈的如湖水一般,大自然造就人简单朴实的性格,和他聊天那种真诚让我很感动。他说,你懂的真多,和我聊天你不觉得我懂的太少了么?他说和我聊天感觉特别开心,他就读了小学二年级,小时候就不想念书。我说,能养活自己就行,上不上学不重要,我有的是故事讲,把你缺的课都给你补上。
这湖美在蜿蜒的深山处还没怎么开发,现在露营钓鱼私艇来玩的多了,以前来的人更少,他跟我讲,他有一次救了一个船翻落水的人,离岸太远水又深,都没想就跳下去了,差点搭上自己的命,特别危险的一次经历,想想当时也真傻。
他不知道救人是需要技术的,天性这东西,不用人教,善良是不用学的,善良又厚道的人,即便没人教你,你也是个善良的人。
临走送他一条我做的水晶珠子,他说下次我来请我吃鱼,这么清澈的水,味道一定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