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书法之乐:人生不能苦做舟[图] 

The right way is the wrong way

作者:刘连革     发布时间: 2022-10-9

我的理解,这个书法是啥,书法就是强调一个法,法就是法度,就是大家定的,大家定的就是约定俗成的就叫这个那个法,然后大家遵照这个法去练,然后怎么入门?比如说临贴了,比如说学习古人学习古法,这是学习的方法。那书法它得有一个概念,得定义一下,就是这个,这个古人这些东西都掌握了,这个他们遵循的法,就叫书法。


以前那时候儿都是口口相传,然后那个老师传授学生,比如说王羲之传给他儿子,卫夫人传给王羲之,王羲之又在古人当中这个多看,然后多学,就这样他自己写出了自己的法,大家认为他这个法是好,然后皇帝给肯定了一下子,他就是天下第一了,就是这么个意思。

所以说这个东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他要是懂这些的人不用你说,他要不懂的人,拿人生那句话说,境界不同,格局不同,他没法儿相融。所以说他是学的人,你也是学的人,这个互相欣赏是不是,都懂就是这意思。


因为每一个时代,他这个人的生活的环境各不相同,然后这个审美也各不相同,这个时代,比如说唐朝的时候定义的美是那样儿的,你到今天跨度这么长时间,那美肯定是不一样,所以说,从这个角度讲是人定的。但是这个里头,他这个书法里头美是有共性的,所以说研究共性,然后,这个在当代都突出个性,就是这样。

然后有人就说这个,我自己就可以创法,就是自己写自己的,这是可以的。站到他个人角度讲是可以的,那你要站到共性的那种审美上,它这个美让人一看也是有美丑,它也是一个对立的东西,这个个性是当代古代都有的。

如果你按照别人的这个路子再走一遍,这辈子可能就没了,所以说不走也是对的,这个喜欢是喜欢,学习是学习,你要说像追到什么样儿,那可不是说简单的功力堆积,那得需要有兴趣,然后不能苦作舟,现在得娱乐作舟,得有娱乐性。自己看着干,不论干什么,尤其这年龄干啥都得快乐为主,苦作舟那没啥意思,前卫还肯触碰,受伤就不愿意去触碰,就是这样。

咱们有不足肯定被人看着了,知道,然后人家提出意见就是这样儿,在体制里待一辈子和这些散人,很多东西无法相容,你得有这个心胸去在另一个纬度去看这些现象,所以说这个个性强势,容易要求别人,别要求别人,可能你自己会自在一些。


选择,触碰,尝试,然后最后儿都归回来,这过程就很宝贵。

知道这个道理以后,怎么能把生活过好,然后知行合一,这个叫实践,这个就不容易,就像书法一样,知道很容易知道,但是你知行合一,就需要大量的磨练,像赵孟頫日写万字,那知行合一了,那他就成道了,就练,所以咱们还是功力浅。

赵孟頫那个事大家都知道,但是他这个东西,又得需要一些历史的机遇,他家亡了,他又干不了别的事儿,请他出来做官大家又骂他,他这个事儿就是一种历史和一些事件的堆积,大家都管这个东西叫运势,或者是运气。

方法儿什么的都是技术,技术需要时间去磨练,积累这个才能,这个才能把这个道合上,技术和道是两回事儿,比如书法是这个你先练点画儿,这个书法入道,它都有过程法儿,自律保证他能实现他的这个目标儿,让目标儿更深远,让自己更强大,他能更专注。因为咱们还有别的事儿,而他只是干这件事儿,还有这个先发优势,这个都不能比。

你那个方法要是掌握了,就是那个技术,那不是一日千里吗?

劲儿不到,是因为过的不辛苦,没吃过苦。苦的人会很厉害的,他苦过,他很多东西他就知道。但是他也有愚昧,所以写这个东西还得有修养。这个为什么佛法能化解唳气,就是他修为,他的胸怀大,他就化解了。世俗人为什么狠,因为他在的那个点特别纯,触碰以后他就要你命,因为他没有那个胸襟去化解这个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