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喜欢和花开兄聊。谈起这个宫观庙宇里边儿的争斗,像电视里的宫斗戏,但因为宗教的素质门槛儿毕竟在那,没啥可欣赏的层次。从青城山最近招聘道士的条件来看,压榨比得了周扒皮,剥削干得过资本家,由此可见,自古出家都是走投无路的人的选择。
想修行的人本就是因为想追求更好的自己而走进宗教,跟基并不扎实,所以都要严守戒律。但随着这个环境,随着事物给自己反馈的信息,不停的在加各种参数,各种量,不停在变化,变化来变化去的,就早已不是当初的自己了。
花开兄提到,就好像每一个皇帝都想着要千秋万代,但是皇帝里边真正长寿的都很少,这就是人处在某一种情境当中的时候,可不能太当真把自己陷进去,都是在变化的。
我就想起以前写的这篇文章,拿来补充。当皇帝都想千秋万代,这个是皇帝的放不下。就像当过官的人去学佛了,骨子里那股气不会因此去根儿,还是有那个当王的“范儿”。出了家当了师父,被居士恭敬着,他想弘扬佛法广度众生,还是想着千秋万代,就有了当师父的这个“范儿”。
所以,习气不容易被自己看见,有这个“范儿”,就有没放下,放下了,这宝座给都要早早让出去,留下余粮好修行。莫到油尽灯枯,撒手西去的时候,只剩下“范儿”。
兰平是一个非常讲究的人,家里的装修始终很前沿,有些美式,甚是好感。她女儿在国外学习的是视觉艺术,也是从事和美有关的事业,生活遗传了她父亲的品位,精致,永不过时。当我夸奖她的品位时,兰平却对我说:“品位不用学,都是钱堆出来的。”所谓的品位玩的就是钱,几十万几百万的古董,如果没有价格这个标签,摆在那估计我是都不会看一眼的。
没有“品位”,因为没钱玩儿这个很装逼的“贵族范儿”,今天群里有人说“富和贵是两回事,只是财富的堆积,那叫暴发户。玩文化的又有财力,那是贵族。”
“富和贵是两回事”这句我没意见,后面怎么回事?什么逻辑?
很多人不信百度,但是百度的定义至少还没这么俗气,上学的课本也是这么教的:“贵族,最初指的封建社会中,因权力、财产高于其他阶级而形成的上层阶级,包括军事贵族、世俗贵族、宗教贵族。经过演变,贵族制度在一些国家延续下来,形成了稳定的贵族阶级。”
贵族别名:士族、地主阶级、权贵豪门。
只要玩和钱有关系,就叫生意。花钱为了玩的,他就无关文化,不过是喜欢。喜欢到非买不可,那是爱的有点深度。
贵族本是因高贵的情操和精神,所做的社会贡献和功德而享有的荣誉和地位,本来跟钱半毛钱关系都木有,没有精神承袭了,所谓贵族就只剩下了名份,是断代。贵族的根本还是立世之道,连法国新上任的女总统都反对给女王下跪这种不平等的阶级划分了,“贵族”应该是不合时宜的用词了。
“范儿”是能被人拱出来的,气质也是可以培养出来滴。很多年前和柠檬去看正在南普陀佛学院读书的慧圆师父,从远处方丈室走出的一个和尚,看起来很年轻,器宇轩昂,那个时候就觉得这就是“威仪”吧。小和尚说,谁坐在那个位置上让人恭敬半年,也都会有那个“范儿”了。
你没见大家族的老太婆小姐姐们付出大把银子,经过培训学出的“贵族范儿”,用木心的话“英伦的假贵族,三分幽默,三十三分笑”。
想想大部分开国功勋的贵族,最初的原生态家庭能有多少现在人说的“贵族范儿”?所以只剩下精神,落入草根了也是可能滴,给机会也会爆发闪光点吧,但是:
钱,也是这个时代的文化底蕴。
富与贵,是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