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站      返回上一页

诸法如影像,观“音”知心动[图]

Dharma, such as images, watch sound is moved

作者:小北     发布时间:2022-8-24

  前面谈三界人天表的时候,谈到色界可能只有心法了,色界是内根色法,“譬如工画师,不能知自心”,“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陇菲老师谈到音乐之用:知“音”可知人之“心动”,音乐只咏叹悲伤之绪,不涉及悲伤之事...,所以色界可通过观“色”而知心相,观“音”而知心动。

可为什么听忧伤的音乐,沉浸其中也并无悲伤,并且安静,享受。为什么同一曲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陇菲老师一语点破:声无哀乐,心动在己!

英雄所见略同。浮云师父:七情六欲天之所赋,乐也是道,乐离不了道,乐是乐,心是心,心可以左乐,乐不可以动心。心之所感,非乐之所付,乐之所彰,实心之所隐,没有哀乐这个概念,葬礼进行曲一样可以跳广场舞。

很少有人不喜欢音乐,但有对曲子不同的喜好,年轻人喜欢狂欢的,多愁善感的人喜欢悲伤的,闷骚的大妈大叔喜欢甜美的,每个人的心频不同,心的变化造成命运的不同,也造成了喜好不同,审美不同。

嵇康《声无哀乐论》说:“心之与声,明为二物。躁静者,声之功也;哀乐者,情之主也”,享受音乐便是动中取静了。

《大日经》的九方便里有四句话:“诸法如影像,清静无暇秽,取说不可得,皆从因业生”。说明法如相,心可见。

一切可感知的皆是相,音也是相。“知音可知人之‘心动’”——观“音”知心动。印度有个音流瑜伽,是出自贵族种姓的古印度婆罗门教,他们认为“光流和音流从上帝体内流出”,那么音流就是“圣意”的心动吗?

老子《道德经》提到关于声音的说法:“音声相和”“大音稀声”,“无弦之曲不鼓而自鸣”,声音是一种波,震动的波,月圆说是“心动的声音”,内在的声音被听到,在于“观”。梵文的种子字和中土的甲骨文是不是很像,印度人有瑜伽文化,妙喜师父曾说梵文字表达的是能量形式,中国的文字是象形,汉字表达的含义多些吧,文化和人种也有关系的。

不得不翻看《楞严经》,25圆通法门和声音有关的有好几个,第一乔陈那因声入道,第十五富楼那以法音降伏消灭诸漏,第二十五观世音耳根圆通,因此,音声是因缘成就法。

声音涉及语言,语言涉及文字,我们只能听懂能听懂的语言,声音能表达情绪、思想。情绪是心动,不一定用语言说出来。声音是心动的状态,心动就有能量的流动,就有相应的频率发射,用心的说,用心的听,里边就有了语言和声音吧。

任何用语言交流的都是有局限的,语言文字,有各类归属,那么去西方极乐世界都说啥语言呢?阿弥陀佛难道有翻译软件?

一早问了妙喜师父,说:他心通,去四禅后更好过五定!心通不需要声音。

想来也不需要色相。